“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纺织材料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17-11-15许兰杰曹继鹏
许兰杰,郭 昕,曹继鹏
(辽东学院 服装与纺织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3)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纺织材料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许兰杰,郭 昕,曹继鹏
(辽东学院 服装与纺织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3)
在“纺织材料学”课程教学中应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将讲授式课堂教学与讨论式课堂教学相结合,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的基础上,增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环节,提高教学吸引力,培养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其个性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纺织材料学;对分课堂;教学模式
“纺织材料学”是纺织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我校(辽东学院)服装与纺织学院针对“纺织材料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 “纺织材料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校的课堂教学存在许多问题,就我校纺织工程专业来说,生源大多是从别的专业调剂过来的,而不是自己填报或者感兴趣的志愿。这样在纺织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就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对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对将来的就业去向不明了,认为所学的知识无大用,对专业知识缺乏起码的认知。
以“纺织材料学”课程为例,从教授知识的角度讲,该课程的知识量比较大,从纤维到纱线再到织物,从微观到宏观,从结构到性能,是学生从基础知识学习进入到专业知识学习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学生对一些专业理论比较陌生,理解不够透彻。另外,从学生的角度看,大约有20%的学生对专业课学习不感兴趣,学习主动性不强,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教师上课时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消化知识的效果也不好。由于学生缺乏对“纺织材料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一些学生没有理解教学内容,做作业时有抄袭现象。尤其到了大三和大四,个别学生有厌学情绪,上课睡觉,导致学业成绩不够理想,学生的不及格率偏高,优良率较低,大多数学生的成绩都在中等水平。为此,必须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
“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融合讲授式课堂与讨论式课堂的优点提出的一种新颖教学方法[1]。“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有两种:一种是“隔堂对分”,另一种是“当堂对分”。
1. 隔堂对分
隔堂对分采用先讲授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部分,课后学生自主学习,消化吸收知识,下次课进行小组及全班讨论,最后教师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讲解、归纳、总结。隔堂对分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隔堂对分教学流程
2. 当堂对分
当堂对分教学模式是指课堂上教师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自学新内容,接着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及组间讨论,最后教师进行提问式教学。对于学生没有办法自行解决的问题,由教师讲解,归纳总结。当堂对分教学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当堂对分教学流程
三、 “纺织材料学”课程“对分课堂”教学实践
“纺织材料学”是纺织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纤维、纱线和织物的组成、结构及性能。我校该门课程共设84学时,其中理论44学时、实验40学时。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在“纺织材料学”课程教学中尝试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理论教学采用当堂对分模式,实验教学采用隔堂对分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归纳、总结。
1. 理论教学当堂对分教学模式
“纺织材料学”课程的理论知识采用当堂对分教学模式授课,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每次授课为2学时,第一节课在讲授新知识前,教师先对上次课讲授的重点内容进行提问并总结,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时间为10~15分钟。接下来在黑板上列出本次教学内容的提纲,并简明扼要地指出本次教学内容的知识点以及重点和难点。学生根据提纲自学并查找所要掌握的知识,时间为15~20分钟。对于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和组间讨论,时间为10~15分钟,每个小组由4人组成,座位要求前后排在一起上课,这样便于讨论。教师第二节课将列出的提纲采用分小组提问的方式逐一讲解,教师对于大家讨论后仍不能理解的内容进行细致深入的讲解。采用这种模式教学,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相当于重复了四次,即自学、讨论、讲解、课前提问。
“纺织材料学”课程采用当堂对分模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在教学时我们发现,以前不喜欢发言的学生都开始主动发言了,因为每个成员都不想拖小组的后腿;小组之间也形成了相互竞争的局面,这样可以使小组成员共同提高。
2. 实验教学隔堂对分教学模式
“纺织材料学”实验教学是在理论教学基础上进行的。通过理论知识的讲授使学生对各类纺织原料有一个完整、系统的认知,掌握各类纺织纤维的主要特性,能用简单、有效的方法快速鉴别各种纤维;掌握纺织原料的吸湿性与力学性质、光学性质、电学性质、热学性质之间的关系;在纺织品设计中正确合理选择纤维,在纺织生产中确定合适的加工工艺参数;了解纤维原料、织物结构与织物服用性能之间的关系,并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研究纤维原料、织物结构的不同对织物性能的影响。
实验教学采用隔堂对分的教学模式。首先在上一次授课时布置下一次的实验内容,要求学生撰写预习报告,在下一次授课前教师先介绍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注意事项,然后边演示实验边介绍实验步骤;接着学生分组实验,以3人为一组,这样可以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动手操作。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讨论实验现象、实验步骤及实验结果,教师巡回指导并及时指出学生的错误,在实验结束时总结实验情况。学生课后分析实验数据并总结实验结论,第二次课前上交实验报告,第三次课前教师针对实验报告及实验结果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分析。采用这种方式进行“纺织材料学”实验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
3.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作业中的“亮考帮”
笔者对文献[1]中的作业“亮考帮”模式做了一些变化。由于“纺织材料学”课程作业中的“亮点”不容易凸显出来,经过几次实践,决定只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即能够完成本章最基本的作业内容。在下一次课前,以小组的形式用纸条写出“考考你”以及“帮帮我”的问题。这样在进行新的内容教学之前,教师基本了解了上次授课中哪些知识学生还没能掌握,哪些知识学生已经消化了,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分析和总结。
要求学生在每章的作业中列出“亮考帮”知识点,针对学生的“亮考帮”作业情况给出一定的作业成绩,以5分制记录。一般能正常完成作业就可以得3分,没有全部完成得0~3.5分;如果“考考你”和“帮帮我”都有且问题有新意,就可以得5分;如果只有一点或者有两点但问题不新颖,可得4~4.5分。此外,作业成绩也要考虑学生作业的准确性及书写情况。
四、 “纺织材料学”课程采用“对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纺织材料学”课程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由刚开始时的质疑到后来越来越感兴趣。在提问时学生会主动积极发言,但也有个别学生上课不带教材、开小差等,教师发现后及时提醒,并采用提问的方式引起该学生的注意,慢慢地全班学生都会把注意力集中到独立学习中去。在教学过程中,最初发现有些学生上课不记笔记,在课前提问时个别学生当场翻书。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求学生课后必须整理笔记,教师不定期检查笔记并作为平时成绩。从教学情况看,女生表现得比较好,无论是自学、回答问题还是笔记整理情况都要好于男生。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的内容虽然课堂上已经讲过了,但是学生在作业中仍然提出“帮帮我”相关知识点。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教师讲授不够清晰,也可能是学生理解得不够透彻。于是在每次课前要求学生以纸条的形式,以小组或者个人为单位,将上节课内容不明白的地方或自己明白了而别人可能不明白的地方写下来,这就是每节课中的“帮帮我”和“考考你”。教师从每一章的作业中很难看到学生的亮点,但在学生提出的“帮帮我”及“考考你”问题中能够发现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一学期下来,学生在“纺织材料学”课程“对分课堂”教学中收获颇多。
笔者认为,在开展“对分课堂”教学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对分课堂”可以在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中开展,在小组划分时最好考虑成绩均衡,避免有的小组发言积极,有的小组没人发言,这样可以相互带动、共同进步。
(2) 专业课作业采用“亮考帮”的形式打分,如果亮点很难发现,那么完成作业得3分,有“帮帮我”或者“考考你”的得4分,两者都有得5分。
(3) 每次上课前以小组或者个人的形式提出“亮考帮”知识点,便于将新的知识当堂或者隔堂消化,不积压知识,便于积累,避免学期末陌生的知识太多而影响知识吸收。
(4) 在教学中发现有个别学生发言不够积极,这可能与学生的性格有关,教师可以采用主动提问的方式,保证每名学生都能在“对分课堂”教学中受益。
五、 结语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之处在于将讲授式课堂教学与讨论式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克服了两者的弊端。同时将教师从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课堂上学生有机会进行讨论,课后学生可结合讲授内容及辅助资料等内化吸收。进行有准备的课堂讨论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减轻了教师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形成教学相长、师生和谐的教学氛围[2-4]。“对分课堂”体现的是教学过程中师生权利和责任的对分,通过“纺织材料学”课程“对分课堂”教学实践,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的学习交流,教学效果良好。
[1] 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5):5-9.
[2] 岳新霞,林海涛,蒋芳,等.“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纺纱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6,45(2):44-45.
[3] 饶俊峰.对分课堂在电气工程专业课程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1):243.
[4] 赵莉.“对分课堂”下的高职幼儿英语教学法课堂教学新模式[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5(12):224.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JG16DB151)
许兰杰(1968—),女,内蒙古赤峰人,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纺织工程。E-mail:xulanjie2@163.com
郭 昕,E-mail:guox11@163.com
G642.0
A
2095-3860(2017)05-0407-04
(责任编辑:姚时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