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融合森林旅游与休闲度假
2017-11-15李一
李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态贫困”的加剧,城市工作生活的紧张节奏,还有“短假制度”和“强制带薪休假制度”的实施,种种因素使休闲度假方式日渐成为当今旅游的主题,成为未来旅游发展的方向。因此,以“绿色、健康、休闲、时尚”为主题的森林旅游,拥有优越的度假旅游资源,必将成为今后休闲度假旅游的主体,森林旅游规划应如何融合森林旅游与休闲度假已成为重要课题。
休闲度假的时代特征
自然性和养生性
随着城市“生态贫困”日益加剧,工作生活的压力剧增,人们渴望远离城市喧嚣,寻求更好的休息和放松方式,以增进身心健康,释放压力,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因此,回归自然、休闲养生就成了城市人群生活的组成部分,这正是城市周边温泉疗养、森林旅游、乡村旅游等旅游度假地发展的内因。
短期性和高频性
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让休闲度假越来越成为生活的必需;生活水平提高了,经济宽裕了,为休闲度假提供了更多的富余资金;国家休假制度的良性调整,为休闲度假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时间 ;近年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休闲度假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这些因素决定了当今休闲度假旅游具有短期性和高频性的特征。
舒适性和个体性
进入休闲型旅游阶段,游客对舒适性的需求更高,个体旅游服务的差异性更加明显,旅游服务方式从“大众化”“低档次”和“经济型”为主的快捷团队旅游服务逐步转向以“个性化”“高层次”和“舒适型”为主的松散型旅游服务。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因素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舒适的旅途、温馨的旅馆、爽口的菜肴、清新的景点、优质的特产、舒心的娱乐就成了休闲型旅游的服务规范。
短途性和小型性
短期性和高频性决定了休闲度假旅游的短途性,城市周边的旅游度假地成为首选;舒适性和个体性影响了旅游出行方式,特别是私家车的日益增多和普及,传统的团队旅游所呈现的“赶场式”的紧张日程、统一的服务标准、程序化的活动安排都与休闲主题不相称,因此以家庭为主体的小型团队、城市郊区短程旅游成为休闲度假的必然选择。
回归自然、休闲养生是城市周边森林旅游度假地发展的内因。
森林旅游是休闲度假的主体
森林旅游具有独特的感观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类型丰富,不同地域不同气候条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林相景观,如云南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奇观、四川九寨沟的林水一色、福建牛姆林的过渡型生态景观、吉林长白山的寒带森林景观、北京香山红叶等,都具有独特的观赏性;森林还具有空气清新、泉水清洌、气候宜人、静谧幽深等度假型特性,如江西庐山的避暑、湖南衡山的幽静等,都成为了休闲度假的胜地。
森林旅游具有优越的养生性
森林陆地生态结构的主体,是生态圈完成新陈代谢的转换机,也是生物的基因库和氧气的贮存库。森林中所含的空气负离子被称为“空气清洁器”,是空气质量好坏的标志之一。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清新空气的负离子标准浓度为每立方厘米空气中不应低于1000~1500个。空气中负离子浓度多少不仅预示着空气质量的好坏,同时高负离子浓度的大气环境,对人类的健康有一定的医疗保健作用,能够改善大脑皮层的功能,振奋精神,消除疲劳,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睡眠,增加食欲,还有降低血压、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强身体免疫力等作用。因此,在国外有很多依托森林而设立的项目,比如美国的“森林医院”、日本森林氧气销售站等,日本每年约有9亿人次到森林中进行森林浴。森林旅游成为最好的廉价养生度假地。
森林旅游提供良好的养生度假环境 。对比国内外森林旅游的发展,我国森林旅游存在一些问题。
欧洲的森林度假村有几类,包括古堡型、庄园型、酒店型等,从需求方面说,又可以分为温泉型、滑雪型、疗养型等。从国内度假项目开发借鉴的角度来说,确定度假资源和打造度假核心吸引物是关键。
目前国内森林旅游度假先行的一些产品类型包括:度假村项目、自驾车营地和私人度假社区等。下面我们分别说说打造这几类产品的一些要点和方法。度假村项目如果按照度假类型来划分,则滨海度假村的设计完全不等同于森林度假村,这是资源、景观、地理条件、产品构架等形成的综合需求,也决定了森林度假村的设计理念。
森林度假资源的划分,可以从考核整体生态环境入手,包括森林覆盖率、动植物数量、负离子含量、水矿资源等,一个理想度假项目的设计,第一步必须从保护开发的角度看地块利用,最大化地利用自然地形条件进行建设,并且处理好排污、供暖等污染控制的问题,形成内部资源的生态循环机制,充分利用光能、水能等清洁能源,限制机动设备的使用。森林度假项目需要形成度假核心吸引物,如滑雪、温泉、顶级观光资源、康体运动基地等。代表性的度假村包括:瑞士的铁力士山滑雪度假、美国的北加州国家森林公园的徒步之旅、台湾的观雾森林游乐区以及德国的黑森林旅游区等。
当然,原始森林或园艺环境本身就是核心吸引结构的第一要素,美国肯塔基州的Bernheim森林度假区,依靠的恰恰只是它出色的生态环境,他们的口号是:“Connecting people with nature(连接人与自然)。”这种给游客提供体验自然、回归真我的机会,不仅仅是高端游客所向往和找寻的最高境界,其实也是度假村成功运作的重要标志。
发展速度快、规划不科学造成了很多发展阻力,要充分了解森林开发中现存问题,从根本环节入手,改变原有的粗放型发展方式。
森林资源开发几个误区
森林度假在北美、西欧、北欧等地区早已盛行,如果说通常人们把度假的常规标准定义为“3S(Sea、Sand、Sun)”的话,那么森林度假则可以用“3F(Fun、Free、Fresh)”来概括,即“一种充满轻松乐趣,可以充分放松,无拘无束,体验自然清新环境”的度假形态。在欧洲或北美的很多地方,周末和假日经常可以看到不计其数的旅行车或者露营房车向森林深处行驶而去,湖湾山脚下的私人度假小屋以及环境优美的房车营地是人们会聚的地方。
中国的森林度假资源丰富,但相关产品的开发尚处在极为粗放和初级的阶段,主要存在几个误区:
第一,很多景区在森林度假旅游市场需求不稳定的情况下,盲目借鉴国外开发模式,运作旅游地产项目,且大范围,高密度地进行建设,将原有的自然生态资源强行改造成为人造景观。这些项目具备盈利能力,但也是对资源开发的极大浪费。
第二,森林度假产品的独立开发性不足,常常在现有观光产品的基础上进行捆绑,在景观环境不能及时提升,私密性无法保证的情况下,难以打造精品度假项目,增加市场淘汰风险。
第三,森林度假项目的开发运营模式不完整,多数项目运营主体缺乏全程的整合运营理念,没有从市场角度出发的客观策划为依据,规划建设方案完全从快速收益的角度入手,管理运营理念不够先进,难以形成长效的良性发展运营模式。
第四,由于对度假产品的本质不能很好透视,常常过分依赖观光产品和文化产品,而忽视度假产品中休闲要素和环境要素的建设。
第五,森林度假产品的核心卖点可以归结为我们提到的 “3F”,特别是“Fun(游乐性 )” 和 “Free(自由度 )”的打造,不能仅仅依靠硬件的堆积,更要靠软件体系的建设,包括个性化服务、森林游憩方式的设计、游线组织、户外活动空间的营造、景观生态环境的提升、节点化服务以及安保系统等多个环节。
森林度假旅游在中国的开发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模式和可以借鉴的成熟品牌,一方面市场购买尚不能提供足够的支撑力,整体度假休闲环境不够成熟;另一方面也说明森林旅游规划不能按照目前常规“快速盈利,产品堆积”的模式来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