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教育视角下的初中女生校园暴力现状分析及对策
——以镇江市某中学为例

2017-11-15魏志祥刘红梅

长江丛刊 2017年34期
关键词:暴力校园家庭

魏志祥 刘红梅 王 玥 陈 智

家庭教育视角下的初中女生校园暴力现状分析及对策
——以镇江市某中学为例

魏志祥 刘红梅 王 玥 陈 智

近年来,初中女生校园暴力事件成为当下的热点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家庭教育功能缺位的角度,并运用社会网络相关理论,以镇江市某中学为例对初中女生进行了抽样调查与结果分析,探讨了家庭因素对初中女生校园暴力事件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防治对策。

女生校园暴力 家庭教育 对策

2017年年初,央视《新闻调查》栏目播出了一期关于女生校园暴力的节目——《七个被刑罚的少女》[1]。2016年12月13日,温州市鹿城区人民法院对该起案件进行了宣判,以强制侮辱罪、非法拘禁罪数罪并罚,分别判处7名被告人有期徒刑六年六个月至八个月、缓刑一年不等。7名被告人都来自一个叫“伐木累”微信群,聊天记录里的小视频,记载了她们打人的全过程。据该节目所透露的数据,2016年1月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提请批准逮捕的校园涉嫌欺凌和暴力犯罪案件有1881人,经审查,批准逮捕的有1114人。见诸各类媒体的青少年暴力事件已逐渐引起了公众的焦虑和关注。

随着网络媒体的发达,以女生为主角的校园暴力事件频遭曝光,社会各界也开始深入思考其深层原因。在《七个被刑罚的少女》所披露的案例中,这7个女孩基本都是在不完整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缺乏家庭的关爱,未能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导致人格发展不完善,无法通过合理方式排解身心压力,逐渐失去生活热情和人生目标,只能通过打人施暴来释放自己。可见,家庭教育的缺失俨然是女生校园暴力事件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正确的家庭教育在预防女生校园暴力方面就更具有现实意义。

一、针对镇江市某初中女生校园安全现状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一)总体情况

本次调查,采用到镇江市某中学实际调查的方式进行,共向七至九年级初中女生发放400份调查问卷,回收382份有效问卷。此次问卷调查的对象中,93.07%的女生表示没有对他人实施过暴力,89.11%的女生表示也未曾被他人实施暴力。学校周围的社会环境良好,调查对象父母的文化水平普遍较高,家庭结构比较完整,性质恶劣的女生校园暴力事件鲜有发生,校园安全状况良好。

(二)主要因素分析

此次问卷调查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该初中女生校园暴力现状,二是了解其对女生校园暴力的认识,最后是了解其对问卷所提对策的赞成与否情况。

此次调查选取的101名初中女生中,初一女生占比21.78%,初二女生占比40.59%,初三女生占比37.62%,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比例大致相等,父母的文化水平普遍较高,参与调查的女生学习成绩大多是中等偏上。69.31%的女生能很好的处理人际关系,但也有将近85%的女生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在对女生校园暴力的认识方面,肢体冲突被认为是校园暴力的主要形式,也有不到70%的女生认为言语侮辱,挑衅,冷暴力也属于校园暴力的其他表现形式。在导致初中女生校园暴力行为的因素的重要性排序中,51.49%的女生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青春期不成熟的身心发展状况;26.73%认为是家庭因素,包括家庭教育方式,家庭结构,家庭经济,父母文化水平等因素;剩下的则认为是学校教育管理以及社会文化影响。

家庭教育不仅是对人的教育的起点,更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起构成终身教育的体系。但随着公共教育的全面普及,家庭教育的功能逐渐被弱化;加上社会思潮纷繁复杂,家长们的教育观念也极易受到影响而出现偏颇,不能使家庭教育在子女成长过程中发挥应有的积极引导作用。

(1)家庭结构。此次调查对象中90%左右的女生的家庭结构完整,剩下的不到10%的女生一部分是单亲家庭,另一部分则是父母基本不在身边,由其他亲人照顾。这部分女生普遍感到缺乏父母的关爱,很多青春期的困惑只能向好朋友倾诉,不能得到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拥有一个结构完整的家庭是女生人格健全发展的首要前提。家庭网络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网络,具有信息获取、互惠合作、结构支持和资源获取四种基本功能[2]。初中女生的社会网络一般包括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亲子关系这几种类型,其中亲子关系对于女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研究发现,通常家庭结构有缺陷的孩子相对来于家庭结构正常的孩子出现暴力行为的几率要大。

(2)家庭经济收入水平。调查对象中家庭经济情况较富裕的女生占比28.71%,家庭情况一般的女生占比67.33%,基本上都是中等以上的收入水平,这就使其在物质方面得到较好的满足。但是,青春期的女生普遍爱与同龄人攀比,且嫉妒心很强,普通经济水平的家庭不能满足这方面的要求,极易造成她们的自卑和报复心理;经济收入状况好的家庭又往往会一味在物质方面满足孩子而忽视其心理和情感方面的需求,同样导致孩子性格方面的缺陷。

(3)家庭人际沟通环境。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当初中女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只有22.7%的女生选择与父母交流,剩下的大多是选择和好朋友倾诉,或者自己憋着。和谐的家庭人际沟通环境对于初中女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罗家德在《社会网络分析讲义》指出,一个群体的关系紧密的团体合作行为越多,信息流通也就较越容易易,团体工作绩效也会更好,而关系疏远的团体恰恰相反[3]。另外,也有学者认为,现代社会将会存在越来越多的父母健在的“孤儿”[4],即父母双方都不愿或不能自觉承担起养育、教育子女的责任,导致亲子关系日渐疏远,深层次的情感交流几乎不存在。青春期的女生心理变化大,女生一旦不能从家庭中获得稳定的情感支持,便会向外寻求情感依靠,很容易被社会上的不良团体影响,最终走上校园暴力犯罪的道路,上述案例中的七个少女便是如此。

(4)家庭教育观念。所抽取的调查对象中,75.25%的女生希望家长注意对她们的教育方式方法,希望家长不仅关心她们的学习成绩,更能时常关注她们的身心健康。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多是权威型与专制型,但这两种教育方式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女生无疑只能是适得其反。青春期是心理变化及其复杂的时期,即所谓的“暴风骤雨期”[5],女生的心思尤其细腻敏感,尤其是独生女,教育方式上稍有不当,就有可能引发一连串严重后果。民主型与权威型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更适合这一时期的女生,原因在于,一方面她们的成人感增强,需要父母充当朋友角色,能够平等与其相处;另一方面又要求父母在其困惑迷茫时能够给予建设性的指导。

(5)家庭教育方式。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的父母很少吵架,极少动武,但是仍有60.39%的女生反映被父母打骂过。这就说明,即使父母文化水平较高,但仍会采取暴力的手段和方式教育子女。此外,现代的家庭结构多是“四二一”结构,独生女在家庭网络中往往处于绝对的中心地位,随着男女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加之担心孩子受欺负,很多家长采取“女孩男养”或中性化的教养方式。尤其在教育女生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大多鼓励孩子“以牙还牙,以暴制暴”,这都在孩子尚未健全的心里埋下了“暴力因子”,形成暴力思维,产生暴力倾向。在与人日常相处过程中,稍有不顺遂心意的地方,就诉诸暴力手段。在女生校园暴力事件的众多原因中,父母平时的暴力教育手段首当其冲[6]。

(6)家长文化水平。调查对象的父母中,大学及以上文化水平的占比48.51%,剩下的初中初中文化水平与高中文化水平的各占一半。同时,在女生遭受校园暴力时,64.36%的女生会在第一时间告诉家长并寻求帮助,而剩下的人则表示不会。在选择告知家长的女生中,17.82%的女生会选择或支持家长采取“以暴制暴”的方式解决问题。经研究发现,如果父母的文化水平较高,孩子出现“越轨”行为的几率就比较小。

二、初中女生校园暴力防范对策

(一)定期开展家庭教育知识讲座,帮助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学校以及社区可定期邀请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专家向家长传授一些好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这样可有效解决许多家长由于缺乏专业教育知识而错用教育方法的问题。

(二)多种方式增进家校联系,交流学生成长情况

学校要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汇报其子女近期的学校表现,同时可借助便捷的网络通讯设备和交流平台,更加及时有效地把握子女的思想动态,家长在以后的教育过程中就可做到有的放矢。

(三)丰富家庭教育内容,重视法制教育、性别认知教育与性健康教育

家庭应引导孩子树立与自身性别相一致、与社会期望相符合的性别角色观念,避免学生出现性别认知上的混乱。同时,鼓励积极的跨性别交流,既要“因性施教”,又不“因性有别”,着力培养学生的双性气质,形成健全的人格。与此同时,还应该进行必要的性方面的生理和心理教育,教会孩子合理地疏导和宣泄性冲动。最后,家长要与孩子一起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明确法律和道德的边界,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力,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完善法律体系,明确和落实监护人法律责任

法律在对监护人责任归置上太过笼统,实际操作性很低;同时,监护制度和体系存在漏洞,尤其在离异家庭越发普遍的当下,这都为女生校园暴力创造了条件。在众多女生校园群体暴力事件中,大多是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当和监护责任的缺位。这无论是对于施暴者还是受害者,亦或是旁观者都会造成巨大的身心创伤。真正合格的监护人应当尽全力避免子女走上暴力犯罪的歧途,应当尽全力保护子女不受校园暴力的侵害。

(五)创设良好家庭文化环境,营造和谐有爱的家庭生活氛围

首先,父母要学会和谐相处,平等协商,遇事不暴躁,更不能将心中不快转化对子女的暴力或冷暴力,做到言传身教,使子女受到良好的家庭文化熏陶;其次,父母要加强对子女接触媒体的监管,引导子女自觉识别、拒绝和远离暴力媒体,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最后,父母一定要给予子女足够的关爱,尤其是对女生,尽量做到细致入微,及时捕捉到孩子的“小心思”,做到及时有效沟通。

社会学家认为家庭是最初的社会化途径,也是社会化的第一要素。家庭教育在一个自然人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庭这个社会网络中,父母自始至终占有重要地位,但是扮演的角色却需要根据孩子的成长变化而不断转换。一方面,青春期的孩子成人感增强,十分反感家长“居高临下”式的管教,思想言行等方面都表现出强烈的独立愿望。而与此同时,他们仍处在心理断乳期,对父母依旧有很大的依赖性。当面对陌生而复杂的环境时,往往缺乏信心和辨别能力,迫切需要家长的指导,渴望得到家长的支持、理解和保护。

青春期是价值观形成和重建的关键时期,他们需要对自我重新评价,一旦家庭教育观念错误或教育方式失当,都有可能引起价值观体系混乱,无法辨别是非,从而受到社会不良思想侵蚀,走上犯罪道路。因此,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完善并实现家庭教育功能是预防女生校园暴力的一条可靠途径。

[1]央视《新闻调查》第20170114期:《七个被刑罚的少女》[V].

[2]孙大鹏,朱振坤.社会网络的四种功能框架及其测量[J].当代经济科学,2010,32(03).

[3]罗家德.社会网络分析讲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4]王圆圆.家庭功能的弱化对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影响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9.

[5]劳伦斯·斯滕伯格.青春期: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和健康成长[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学院出版社,2007.

[6]毛金柱.家庭暴力对初中生情绪性问题行为的影响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江苏大学)

本文系江苏大学第十六批大学生科研项目立项资助项目“女生校园欺凌事件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6C059),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实践育人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5SJB84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魏志祥(1966-),男,汉族,江苏泰州人,副教授;刘红梅,女,汉族,江苏宿迁人,学生;王玥,女,汉族,江苏南京人,江苏大学财经学院,会计14级学生;陈智,女,汉族,江苏无锡人,学生。

猜你喜欢

暴力校园家庭
反性别暴力
第二章 暴力原则
家庭“煮”夫
两公婆之间的暴力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暴力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