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体系探究
2017-11-15黄彩薇
黄彩薇 赵 慧
新形势下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体系探究
黄彩薇 赵 慧
做好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工作是保证发展党员质量的基础与重要环节。本文从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重要性、当代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存在的问题以及就完善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可采取的系列措施这三部分来阐述关于新形势下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体系的探究。
高校 入党积极分子 培养体系
一、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重要性
在大学生中开展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工作是高校党建的一项经常性的基础工作,也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是保证党员发展质量的关键,是落实中央16号文件中提出的“对入党积极分子要注重早期培养,加强制度建设,严格发展程序,进行系统的党的知识教育和实践锻炼”的要求,以及“要坚持把党支部建在班上,努力实现本科学生班级‘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的重要前提。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壮大,扩大了发展对象的选择空间,给党建工作带来很大的主动性,但同时也给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大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力度,建立完善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机制,对于保证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数量和确保发展新党员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当代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高校学生党校虽然在加强党的建设和提高大学生素质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新时期,面对新形势,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工作遇到了许多新问题,如培养内容无法吸引学生、贴近学生,培养体系缺乏系统性和可持续性等。
(一)培养教育的质量差强人意
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大学生在数量上有了急剧的增加,入党积极分子人数也在不断激增,使得高校发展党员的任务加重,党校培训入党积极分子任务也在随之加重。培养教育过程中出现了党员责任区深入性不够、开展党的理论教育系统性不够、主题教育活动开展灵活性不够等实际问题,影响了培养教育的质量。
(二)党的理论知识普遍缺乏,党课学习的积极性降低
现在有许多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的基本知识,甚至是常识都缺乏了解,对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基本理论一知半解。这就使得党校教育过程中,要花很多时间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讲授,影响了党校的教学进度。多数入党积极分子没有形成牢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上具有很大的可塑性,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使党校教育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一些道理讲得通,但实践中又可能行不通,一般高校党校教育都是以传统的授课方式为主要教学形式,党校培训的形式单一、内容陈旧枯燥、与社会脱节等问题与当前大学生的实际需求不符,已不再受入党积极分子的欢迎,有些甚至造成入党积极分子心理的反感。
(三)部分学生入党动机中存在“实用主义”倾向
近几年来,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索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党员、学生干部越来越受到青睐,再加上个别大学生片面认为,入了党,容易重用、提拔,或就业择业时可以选到一个好工作单位等,这对在校大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积极的一面是激励更多的优秀大学生努力争取入党,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使一部分大学生把入党作为增强择业竞争优势的一种手段,或把入党作为将来提拔、升迁的资本。
(四)培养联系人具有流动性
在对积极分子的考察培养过程中,由于学生党员的流动性很大,造成组织的考察培养不连续。在大一新生中,有很多在高中就参加过培训学习,但因为介绍人或考察人是原学校的,使培训工作出现了“断层”。毕业班学生也同样出现入党联系人、介绍人、考察人毕业的现象,每年毕业班学生一毕业,就会有一大批积极分子的培养人需要重新更换,这种情况势必造成积极分子的培养不连续的现象。如果某个积极分子的培养人均为毕业班学生,他本人又不是应届毕业生,则党组织对他的考察和培养就会中断。因此,积极分子培养人的确定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人选不当,就会使培养工作无法衔接。
(五)培训内容缺乏系统性
由于申请入党的学生逐年增多,使党校教师和学生的比例,以及学生党员和学生的比例逐渐增大,一个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普遍有一百多人,教师只能讲授理论知识,没有时间和精力与每一个学生深入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在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过程中,除党团校,对广大入党积极进行党的基础知识教育和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外,其他形式的思想教育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
三、建立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体系
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工作,要有组织、有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要密切结合当前形势和高校的中心任务,以及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学习、工作实际,增强培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采取“初级班”+“高级班”的培养模式,增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一)“早启蒙、早选苗、早培养”
根据高校的特点,充分发挥下班党员和入党联系人的作用,坚持从新生入校后就开始对学生进行普及性的入党启蒙教育。每年的迎新、军训和入学教育时,各党总支在向新同学介绍学校情况的同时,注意介绍学生党支部和学院党组织的情况以及加入党组织的流程,启发、引导学生向党组织靠拢。通过开展优秀学生报告会、军训传唱红歌、专业形势报告、红色之旅、红色辩论赛等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主人翁意识,引导学生在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激发学生的入党热情。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后,配备入党联系人,并充分发挥入党联系人的作用,定期督查入党联系人手册。
(二)发挥党校和团学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初级班的作用
充分发挥团组织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使其成为培养教育、锻炼和输送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重要力量。新生团校和党校是系统开展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和学院应该系统性地谋划和设计课程内容和课程形式,使参加培训的入党积极分子能够真正学有所获。
党校的培养应该尤其注重党性教育。面对日益多元化的社会价值取向,不同意识形态、不同政治思想、文化生活观念的相互影响日益激烈,党校的培训内容应该紧扣时代主题,贴合学生特点,把党性教育融入到理论知识、实践活动中,提高培养效果,将教学内容落到实处。
此外,党校教育应该将理论教学与参观学习相结合,在抓好理论教学的同时,组织学员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将课堂教学与观看电影、纪录片相结合,组织学员观看有关优秀共产党员事迹、反腐倡廉等内容的电视、记录片;注意把专题讨论与自学辅导结合起来,围绕学习的中心主题,由党校学习小组自由设定议题,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与讨论,如座谈、辩论、知识竞赛等,以此提高学员的自学能力,巩固自学的知识。将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与青年志愿者活动相结合,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引导入党积极分子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行为准则。
(三)实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高级班”模式,增强培养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通常意义上,系统的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只存在于党校环节,为增强培养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可实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高级班”,即针对党校结业的入党积极分子,设计一系列培养教育内容,包括理论学习、红色观影、红色之旅、志愿服务活动、列席党支部活动、撰写心得体会等。其中,突出“体验式教育”的重要作用,引导入党积极分子在实践和体验中提升党性修养。
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应该作为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来开展,只有精心设计培训内容和形式、注重培养效果,才能真正为党员发展工作做好准备,培养出优秀的党员后备力量。
[1]王雁.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机制的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93~195.
[2]杨哲.高校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教育工作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66~67.
[3]唐育红,王晓庆,伍远玲.高校党校在培养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今日科苑,2008(6):265.
[4]张宏.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与发展合格大学生党员初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1):28~29.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黄彩薇(1989-),女,汉族,湖北荆州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学生管理与党建工作;赵慧(1979-),女,汉族,山东菏泽人,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校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