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创新型国家的构建

2017-11-15李明贤

长江丛刊 2017年34期
关键词:创新型创新能力国家

李明贤

论创新型国家的构建

李明贤

建设创新型国家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它是党和政府在新世纪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本文首先探讨了创新型国家的涵义,从经济、政治等角度分析建设创新型国家紧迫性,并着重从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氛围、构建高效的创新体制、激发创新主体的创新行为等方面入手,对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出个人的一些初浅看法。

创新型国家 紧迫性 创新主体

一、什么是创新型国家

创新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可以应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因此从不同的角度,学术界对“创新”下了不同的定义。在经济领域里,以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为代表,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熊彼特首次提出“创新理论”,他认为“创新”,就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即“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潜在的利润。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创新”已不是书上的一个新名词,而是日益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走创新型国家之路,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政府的共同选择。

目前,国际学术界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形成强大核心竞争力,并把自主创新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贯彻到各个产业、行业和地区的国家称为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的共同特征是:科技创新成为促进国家发展的主导战略,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例如科技进步贡献率普遍在70%以上,研究经费占GDP的比值大都在2%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在30%以下(美国只有5%)等。目前,学术界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多个,包括美国、法国、德国、日本、丹麦、芬兰、瑞典、韩国和新加坡等国家,这些国家所得的三方专利(美国、欧洲和日本授权的专利)数占世界数量的97%以上。

二、构建创新型国家的紧迫性

(一)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构建创新型国家势在必行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道路。

我国现在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劳动力、资本投入两大块,而科技进步贡献率较低。随着我国生活水平和劳动者素质的不断提高,劳动力价格也在随之提升,也就不在那么“廉价”了。根据测算,“要实现2020年经济增长翻两番的目标,即使投资率在今后继续保持40%,科技进步贡献率也必须由当前的39%提高到60%。”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环境的破坏也在加剧,我国各类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下降,生态环境恶化范围扩大。资源、环境等问题已经是制约我国发展的“瓶颈”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切实可行而且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走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道路,通过依靠科技进步来促使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

(二)经济全球一体化迫使我们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道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趋形成,国际竞争也愈来愈烈。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参与国际竞争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增加,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对我国的技术封锁也不断加剧。我国产业创新能力弱,关键技术依靠国外日益突出,许多重要领域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依靠进口。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从其自身的经济利益和国家战略出发,对转让技术持谨慎态度,尤其对那些关系到国家安全或有巨大市场价值的核心技术,更是实行重重限制乃至封锁。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在对外开放引进技术的同时,更应该注重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摆脱外来牵制,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道路。

同时,我们还应看到技术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主要手段,发达国家更是利用技术优势来获得最大利益。在这种情况下,提高我国的创新能力的任务十分紧迫。首先,发达国家利用技术优势控制市场。凭借科技优势和建立在科技优势上的国际规则,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形成了对世界市场特别是高技术市场的高度垄断,从中获取大量超额利润。其次,发达国家利用技术优势控制资源。目前,对太空资源,海洋资源和生物资源等战略资源的争夺已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这种争夺实际上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和生物技术的较量。新一轮前所未有的“蓝色圈地运动”和“生命专利圈地” 正悄然的开展。其次,发达国家凭借其掌握的先进信息技术,通过网络和通讯,传播着他们的意识形态,文化和价值观等。

在这种情况下,后发国家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受到严重的挤压。在新一轮的全球科技竞争中,发展中国家如果能提高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比较优势,就可能获得发展的机遇和主动权,跟上时代的步伐,否则也可能进一步拉大与先进国家的发展差距,甚至最终被边缘化。

三、对构建创新型国家的思考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途径已有许多论述,笔者从创新主体的不同层次:国家、企业和个人的角度出发,谈谈一些看法。

(一)政府在构建创新型国家中应该发挥主导作用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一个复杂而系统工程,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作为一国的运转中枢,政府在构建创新型国家中更应该发挥主导作用。

良好的环境与氛围具有渗透作用,能够影响到社会中的组织和个人,使其树立创新理念,要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利用好新闻媒体,做好舆论导向,塑造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让公众认识到我国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加创新的紧迫感。其次,培养良好的宏观创新环境,包括法律、制度、政策等环境。我国现在还处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初级阶段,相关的法律、制度和配套政策都还不够健全。建设创新型国家又是一个系统而庞大工程,它不是一句口号、一个文件、一次会议,必须依靠政府这个强大的后盾。法律、制度是保障,政策落实是关键,只有将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决策通过法律、制度、政策的形式上升为国家意志,才能为其培养良好的宏观创新环境,才能保证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有效实施。再次,培养良好的教育环境。人才出自教育,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更是离不开好的教育环境,切实转变教育理念,倡导启发式教学,注意培养人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追求新知,敢于创新,敢于实践的良好习惯。尤其是学前教育,当前政府对学前教育还不够重视,专业人才也比较缺乏。

(二)企业应当发挥主体作用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既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又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具有其他各类创新机构无法代替的地位和作用。要实现企业真正的创新主体地位,除了政府的扶持以外,关键还要靠企业自己,首先要做的就是树立创新意识,要清醒的认识到只有立足创新,加大创新力度,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并发展自己,否则即使侥幸“活了下来”,也只是处于“打工仔”的地位。

(三)个人创新的重要作用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提高个人的创新能力,不仅可以满足自身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能力,实现民族的繁荣和富强。所以,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自身创新能力,我们责无旁贷。

建设创新型国家,任重而道远,需要全民族的共同努力。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氛围、构建高效的创新体制、激发创新主体的创新行为,敢于创新、勇于争先、敢于跨越,为实现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建立强大自主创新能力基础,使我国真正成为创新型国家。

[1]陈至立.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精神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奋斗[M].北京:中国科学院,2006.

内江师范学院)

李明贤(1961-),女,汉族,四川宜宾人,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猜你喜欢

创新型创新能力国家
DARPA:美国创新型机构成功实例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智能制造“四维”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知识转移对北京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