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环境下的交际法:问题与思考
2017-11-15田蕾
田 蕾
中国教育环境下的交际法:问题与思考
田 蕾
本文作者简要介绍交际法的起源,并且简明地概括了一下交际法引入中国所经历的三个阶段,阐述了一下交际法在中国遇到的困境,最后,作者又从三个方面讨论了交际法的主要不足,本文主要目的则是为了打破中国教育学界对交际教学法的迷信,从而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立足于中国的外语教学实际,建立起符合我国实际需要的外语教学法。
交际教学法 交际能力 教学环境 中国实际 外语教学
一、前言
近些年来,在英语教学大纲设计中,特别是外语教学方法论中,交际教学法显然演变成了“宠儿”。因此,在中小学教师心中,交际教学法几乎成了先进外语教学的代名词。《英语课程标准》(2012)则以“能用英语做事情”的表述方式设定各级教学目标要求,旨在强调培养学习者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在基础英语教学中掀起了新一轮的交际教学热潮。
二、交际法简介
交际法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教学方法之一,于70年代初由欧洲语言学家提出。在当时,欧洲各个国家从二战的创伤中复苏,社会经济发展进入繁荣阶段,有着巨大潜力的劳动力市场吸引着成千上万人去欧洲寻找工作机会。如何对这些人进行语言培训便成为当时急需解决的问题。另外,随着欧共体成员国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培养高层次外语人才也成了当务之急。而当时盛行于欧洲的听说法与情境法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外语人才提出的新要求。
交际法是由政府机构组织外语教学相关领域的专家设计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和以往的教学方法相比,交际法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从学生的交际需求出发,以教学过程的交际化为主要特征,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我们知道,语言具有形式和意义双重属性。交际法之前的教学方法,如语法翻译法、听说法等,都是在分析语言形式的基础之上衍生出来的。交际法问世之后,语言教学专家和语言教师发现了另一种分析语言的角度,即从语言的意义、功能、意念等范畴入手,来组织语言学习材料,设计语言教学活动,借此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语言交际能力。
三、交际法在中国
李予军(2001)认为,我国关于交际教学法的研究基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交际法理论介绍引进时期;(2)80年代中后期:接受运用时期,交际法理论开始进入我国高校新的外语教学大纲,并被不同程度地体现在一系列新教材的编写理论中;(3)90年代至今:繁荣发展期,我国交际法的研究规模和水平都有显著提高,一些学者开始重视结合我国外语教学实际来审视、思考、评价交际法在我国实施的相关问题。理论研究紧密联系教学实践成为这个时期交际法研究的主要特点。
与其他教学法是一样,交际教学法的适用性也是相对的,有其适用普遍性的一面,也有其适用局限性的一面。在中国,对于交际法取舍的争论主要源于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交际法和传统的文化理念的冲突,而这一点也是与孔子思想紧密相连的。另一方面,交际法的应用与亚洲教学环境下采用它时存在实际困难相互冲突,比如说大班教学,缺乏必要的师资培训,以及国家统一考试的这种设置都限制了交际法的有效使用。
四、交际教学法的主要问题
(一)交际法学习理论质疑
在交际法的有关文献中,关于学习理论的探讨几乎没有。人们只是从交际法的基本主张中总结出三条原则:任务原则、意义原则和交际原则。任务原则和交际原则都是突出在使用中学习掌握语言,而意义原则是强调在交际活动中通过对意义的协商学习语言。在实际操作中,语言形式往往被忽略,学习者由于过分的忙于交际,可能并学不到语言。这三条原则能促进语言习得的说辞缺乏科学实证研究的支持和心理语言学依据。
(二)交际法中目标与方法不协调
为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交际法提倡教学过程交际化,提出语言在课堂上是交换和获取信息的手段。在具体的教学中,交际法突出语言的意义和交际功能,强调真实、地道的语言材料和情景,突出语言使用的流利性。但交际法主要强调日常生活交际,学习者要学习掌握的也是通过语言的交际去处理日常事务,这点可以在它的功能意念大纲中得到佐证。
(三)交际法忽略了教学第一要素:语言教学环境
Stern(1983)认为,语言教学包括学习观、语言观、语言教学环境、语言教学观四个重要概念,其中语言教学环境起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在语言教学中,方法与目标是第二性的,教学环境才是第一性的,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都应以此为前提。交际教学法将方法与目标置于语言教学之首,有悖于现代教学理论。
五、结语
本文作者通过概述交际教学法的起源、定义,从而引出交际法在中国实施所遇到困境,并且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了交际法所存在的问题,总而言之,在中国的教育环境下,如果引入、推广交际教学法,首先就要对老师进行培训,让老师们能够更加明了到底什么是交际法,如何实施交际法才能有最大的收获。另一方面,外语的考察模式也不能再仅仅是单一的试卷考试,应该从多方面考察学习者的外语水平。当然,我们也不能全盘不变地引入交际教学法,应该在适应中国国情的实际下,构建起适合我国的外语教学法。
[1]Stern H.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
[2]李予军.交际法研究在中国:问题与思考[J].外语界,2001(2):13~19.
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