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常舞者》的励志风格

2017-11-15

电影文学 2017年23期
关键词:丽兹励志舞者

平 原

(吉林艺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

李志毅根据日本同名人气漫画曾田正人的《舞吧!昴》改编而成的《非常舞者》,讲述了拥有极佳天赋,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而没能接受正规舞蹈教育的少女宫本昴成长为一个专业而优秀的芭蕾舞者的故事。和其他日本人气漫画如《足球小将》《灌篮高手》《网球王子》等一样,《非常舞者》的魅力也正是来自于其励志本色。在改编成电影后,在必须对故事丰盈、充满波折的原著进行删削的情况下,李志毅选择了以昴的舞蹈生涯为主线,延续了原著的励志风格。也正是这种励志风格,使电影受到了观众的肯定。

一、励志性的精神内涵

在《非常舞者》中,电影最重要的价值正是其励志性的精神内涵。主人公宫本昴与弟弟和马自幼喜爱舞蹈,但是和马在十岁那年,和母亲一样,因为遗传性的脑瘤而去世。昴和父亲相依为命,而父亲并不支持昴跳舞的理想。昴时常厮混于曾经的舞蹈演员五十岚铃开设的舞厅,成为一名在烟花之地跳脱衣舞的女郎。也正是在善良的五十岚铃和吴羽老师的教导下,昴学会了舞蹈,并最终在幼年同伴真奈,长大后结识的舞蹈高手丽兹·帕克等人的帮助下,参加了上海的国际艺术节。

电影对于现实来说是一种再现。昴遭遇的挫折是能获取观众同情的:丧母,失去弟弟,也没有得到父亲的支持,昴依靠为市井流氓与醉汉们表演露骨的,具有挑逗性的舞蹈来赚取到在吴羽老师的正规芭蕾舞学校上课的学费;在接受面试时,昴的基本功差等缺点暴露了出来,然而昴却立志在一周之内让面试老师刮目相看,最后争取到了演出机会;当最后昴在上海的比赛中大放异彩,距离自己的梦想十分近的时候,她却疑似也罹患了母亲遗传的脑部疾病,发烧昏倒在上海的街头,甚至在醒来后出现了短暂的失忆,在这样的情况下,昴依然不顾吴羽老师的劝告而坚持登台把比赛完成。然而正如昴后期的舞蹈指导天野老师所说的,正是因为发烧而让昴的舞蹈具有一种别样的、带有沉重感的魅力,打动了舞台下的观众。这里暗示的是,正是这些困难成就了昴。一直勇往直前的昴在舞蹈中带有一种特别的力量,这是一帆风顺,从来没有遇到过对手的丽兹所不具备的。因此,最后昴能够超越他人,也超越了自我,收获了比赛的大奖。即使这一结局是观众能预料到的,昴的坚强自信依然深深地打动着观众。

可以说,《非常舞者》以一种较为直白的方式,传扬出一种奋发、昂扬的理想信念。这对于面临激烈的社会竞争和生存压力,甚至因此而陷入精神迷茫等种种心理危机的当代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观众来说,是极有励志意义的。昴从小到大的奋斗过程无疑给予观众的是一种正面的、积极的引导。

二、励志与青少年情感

渲染青少年情感,让主人公的亲朋好友成为其挑战命运的见证者是励志电影中常见的叙事,如《歌舞青春》(2006)、《三傻大闹宝莱坞》(2009)等,《非常舞者》也选择了这一风格。年轻的主人公与亲戚和师友之间温情脉脉、生动感人的交往能帮助营造电影整体的乐观气氛。

如前所述,在《非常舞者》的漫画原著中,故事是更为丰满的,其中包括了昴和真奈之间的友谊,昴和丽兹之间惺惺相惜、亦敌亦友的关系。又如昴和五十岚铃之间不是母女胜似母女之间的关系,除了亲情、舞蹈之外,还涉及对死亡、生命力等哲理问题的思考,昴与真奈父母离婚之间的关系,则体现了舞蹈的两面性。这些在电影中也有所提及,但是由于时长的限制,电影没有能对这些情感线索进行淋漓尽致的开掘,各种人物关系都被用于服务电影的励志主题。

因此,电影中的情谊都显得较为简单、纯洁和坚定,登场人物对昴的态度都以友善、帮助为主。五十铃岚提及昴在进入芭蕾舞界之后有可能遇到的种种嫉恨、伤害、阴险等都没有发生在电影中昴的身上。加之电影的篇幅使得这些人物的登场显得较为紧凑,这也就使得观众难免会有昴不断遇到“贵人”之感。如丽兹不断地提携、鼓励着昴,虽然她的目的是在自己对舞蹈生涯失去兴趣时,为自己找一个“刺激物”,但是这确实在客观上导致了昴舞技的全面进步。在最后的比赛之前,丽兹并不是没有影响昴情绪的机会,但是丽兹没有选择这样做。最后也正是丽兹的帮助,昴才顺利地去往美国。又如吴羽老师的亲女儿真奈,她主动介绍昴去参加面试,结果昴却凭借自己的出色表现挤占了真奈的戏份,在最后的上海之战中,真奈又发现指导昴的老师正是自己的生父,昴代表的舞蹈工作室是与母亲的吴羽芭蕾舞校处于对立关系的,真奈尽管满心嫉妒,但依然阻止妒火中烧的母亲去干扰昴。在昴因为疾病而精神不振时,真奈又主动为昴化妆,并且不断鼓励昴让她拿出最好的状态。在昴表演时,真奈诚恳地对母亲表示,自己对昴虽然嫉妒,但是又发自真心地爱着她。种种和谐的,具有真善美力量的情感都在净化着观众的心灵。

三、励志与意识形态

在励志电影中,就现世价值而言,电影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有如美国的《铁拳男人》(2005)等,其中的励志叙事是与对社会问题的揭示紧密相关的。而另一类励志电影则不同,在这一类电影中,社会问题是被回避的,人物成为自己成功与失败的唯一责任者。这样一来,电影的励志性实际上就与主流意识形态形成了一种合谋。这种主流意识形态便是将主人公所遇到的困境是有可能在个体的努力下被战胜的,而个体的努力最终指向的是进行社会工作。因此,电影成为“一种注定要获得明确的意识形态效果的机器”,“它与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所规定的模型相辅相成”。

《非常舞者》也不例外。在电影中,昴前后遇到的三次重要打击,分别是弟弟的重病去世,启蒙老师五十岚铃的生病去世,以及自己在比赛前的发病,可以说全都与个体的健康状况有关,而与社会问题全无关系。电影中的人物关系较为复杂,而国籍则涉及中、日、韩、美等,昴等人也先后离开日本到中国上海参赛,去美国追逐自己的舞蹈梦等,但是她们命运的改变与这些不同国家和社会也没有任何关系,即便主人公并不更换社会文化语境,对整部电影的叙事也毫无影响。

法国哲学家阿尔都塞曾经提出过“询唤”概念,并用询唤来定义意识形态问题中的主体。正如拉康所认为的,幼儿在进入了“象征界”后才能被认为是“主体”,个体也只有在进入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提供的机构后才能成为主体,这种进入过程就是“询唤”。而在成为主体后,个体的作为就是维护现有秩序的利益。这种询唤过程也体现在了励志电影中。励志电影中的主人公就是被询唤的主体,昴最终实现了她成为职业舞者的梦想,这已经是主流社会中大部分人难以企及的目标,而促使其成功的便是她对舞蹈技能的熟练掌握。主流意识形态的表达,即以能力来改变个人命运,专注于提高个人修养而非抱怨社会,已经呼之欲出。观众作为寻常大众,在目睹主人公命运被改变的过程后,也就默默接受了电影的励志话语,认可了主人公的努力方式以及最后的生存状态,成为询唤策略的接受者。

《非常舞者》无论是在人物塑造抑或是人物关系、社会环境的设计上,都体现出一种积极、明朗的励志风格。电影展现了昴追梦中的信念、勇气以及不懈努力,为观众提供着精神上的勉励与慰藉。

猜你喜欢

丽兹励志舞者
舞者
舞者
舞者
我和我的好朋友们
女儿做事不专心
“稻草人”也有春天
生活励志
美丽舞者再翩跹
“差钱”也演“励志”剧
告诉世界我很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