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是路人甲》文化价值观的当代表达

2017-11-15白江涛

电影文学 2017年23期
关键词:群演路人甲万国

白江涛

(承德医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

《我是路人甲》由尔冬升执导,影片聚焦在中国影视基地横店漂泊的青年群体。导演以细腻和自然的镜头,由点及面地刻画了很多不同的人物形象。影片从主人公万国鹏初来横店开始讲述,以主人公的经历,将不同人物形象串接起来,构成了为梦想而奋斗的“横漂”者的群像。

《我是路人甲》虽然可以划归为青年励志电影的行列,但由于其立场更加趋向现实主义,影片风格也自然朴素,特别是整体基调的把握上,剔除了很多国产青春片中的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情怀,而是以客观的姿态,“现场记录”这些年轻人的工作与生活。因此,影片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出当代青年在理想和现实面前的困境和选择。本文从主体意识、自我与群体以及价值困惑三方面,分析《我是路人甲》青年文化价值观当代表达。

一、《我是路人甲》中的青年主体意识

《我是路人甲》中,虽然讲述了很多人的故事,刻画了许多不同的人物形象。但这些人物又是具有很多共通性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鲜明的主体意识。正是这种主体意识,决定了他们的行为选择。横店虽然是中国最大的影视基地,被誉为中国的好莱坞,但从这里走出去的著名艺人可谓凤毛麟角。从群众演员到一线明星的距离并非依靠时间与努力就能不断缩小的。影片中,这些青年面对这样的现实,仍然努力前行的动力就在于为理想而拼搏的清晰的主体意识。

首先,《我是路人甲》中青年的主体意识主要体现在生活选择的自主性上。在认识社会、走向成人的过程中,青年会表现出各种积极的心理和主动状态。特别是在自我意识的发展上,青年会表现出很强的主动性。他们的目光从外部转向内部。自身既是观察者,同时也是被观察者。以蒿怡帆、蒿怡霏姐妹为例,妹妹蒿怡霏想圆一个演员梦,姐姐主动请缨来陪伴她,就是担心妹妹被骗,而姐姐的心中同样也有梦想,那就是她的舞蹈梦。当单纯的妹妹应聘时,蒿怡帆总是陪在身边,强烈的防卫心理,使她很容易识破对方的不轨意图。但在妹妹的情感方面,她有些防卫过度。蒿怡霏喜欢上了一个小演员张勋,而怡帆担心对方只是玩玩而已,竭力阻止妹妹与对方交往。但最终这个小演员说服剧组给了怡霏跟组的机会,二人可以一起拍戏,于是怡霏坚定地选择了同张勋一起去怀柔。蒿怡霏临走前对姐姐的一番话则是她独立的宣言:“我不可能因为你的一句话,放弃我的爱情。”“妈都不能给我做主,你凭什么?”虽然蒿怡霏与张勋的爱情并一定会有甜蜜的结局,但蒿怡霏对自我命运的主宰体现出其主体意识的觉醒。在怡霏的刺激下,怡帆也慢慢敞开了心扉,她在夜晚空无一人的广场,尽情狂舞,挥洒着属于自己的青春。

其次,叛逆性也是青年主体意识的一种反映。当青年们正处于心理断乳期时,社会又没有给他们提供一种可以认同的成长环境或主流文化,而是以成人教条文化来对青年进行单纯的束缚,青年便会很自然地对这些主流正统文化产生“突围”的念头。这种突围有的随着时代的发展、青年的成长而最终销声匿迹,有的则因其具有内在合理性而有可能最终从非主流进入到主流汇总,让人们形成新兴生活形态族群。以万国鹏为例,他的家在东北黑龙江的林场,这里开发了雪乡旅游,附近的人也多从事林场工作,以此谋生。虽然继承父母的工作可以使他衣食无忧,但青年的躁动在万国鹏体内流动。起初是父母都反对,万国鹏仍旧坚持,这可以说是他内心叛逆精神的外在表现。当他说服了父亲后,母亲仍旧不同意。万国鹏的坚持加上父亲的游说,最终才改变了母亲的主意。而万国鹏试图成为的“横漂”已渐渐成为一个族群,与“北漂”等构成了一种青年新兴生活形态。他们从非主流到渐渐被主流社会接受,代表着青年文化的突围。

二、自我中心与群体意识

青年的自我中心与群体意识看似是背道而驰的两极,实际上两者又并非泾渭分明。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既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的人性本能,也是一种成长的必要条件。自我中心可以提升主体的意识,并为其实现目标的行为提供精神动力。而群体意识则反映了个体的另一面,即社会性。群体意识在青年的成长过程中是不断形成的,是青年文化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我是路人甲》中,这两种个体意识都有所体现。影片通过不同人物形象的塑造,揭示了现代社会年轻人在追梦旅途中,压力与机会、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状态。

首先,自我中心倾向。在众多的“横漂”一族中,青年的自我中心倾向展现得十分明显。以魏星为例,他在主演了一部微电影之后,就想向更高的一步迈进。这本无可厚非,但他拒绝了众多当群众演员的机会,则是明显出于对自己面子的考虑。在与恋人林晨的相处中,魏星也表现出了自我中心倾向。魏星不去当群演,他已经没有了收入,仅靠林晨一个人来支撑二人的生活,但这仍无法改变他的想法。当他们没钱租住大的房间,只能搬到没有室内卫生间的逼仄房间时,林晨爆发了,而魏星依旧在用他的明星梦来画饼充饥。实际上,魏星口口声声说要去北京学习电影专业课程,但没钱的他却没有丝毫要为此付出的表现。他的自我中心状态也带入到工作状态中,当沈凯在饰演大臣屡次紧张到无法完整地说出台词后,魏星自告奋勇地要替代沈凯出演这一角色,但他在导演面前也是说了两句台词后就无法继续之后的内容,令导演拂袖而走。这对于魏星来说原本是一次机会,但并没有做足功课的魏星又一次与机会失之交臂。在青年群体中的这种自我中心倾向,使他们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却不想付出过多的努力来争取。而周围人群包括家人、朋友、恋人等感受如何,则处于被其忽略的状态。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群体,只有在屡次碰壁后,才能从社会生活中汲取经验获得成长。影片最后魏星踏上了通往义乌的公共汽车,不知道他是要通过贩卖小商品来攒钱完成他的明星梦,还是彻底放弃了当明星的念头,总之,魏星已经做出了改变。

其次,群体意识。覃培军是具有群体意识的典型代表,他知道自己并不具备成为明星的潜质,但依靠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仍然可以在影视行业打拼出属于自己的天空。覃培军原是煤矿工人,在塌方事故中侥幸生还,这使他具有超越其年龄段的成熟。他在剧组当场工,勤快的他什么活都干,有小角色自己也努力出演。在他的身上,可以看到属于青年群体的勤奋与担当。当别人问他当群众演员累不累时,他的回答很简单——“不比挖煤累”。而且,覃培军对演戏有激情,如果前面挤满人,他就找个缝钻进去,尽量找到上镜的机会。他的勤奋,在万国鹏、张喜来等人身上也多有体现,可见,这是“横漂”的群体意识之一,也就是青年人的进取精神。此外,覃培军的群体意识还体现在他对群体内其他人的照顾。由于覃培军的勤奋,他在剧组中也有较好的口碑,因此也常常可以得到一些群演的机会,覃培军就会把身边的朋友介绍给剧组,使朋友也有机会参与到影视剧的拍摄中。他对身边朋友的照顾还不止于此,当看到具有很好资质的王昭不努力而浑浑噩噩地度日时,覃培军用愤怒的责骂来警醒他,使王昭的生活重新步入正轨。自己无法成为明星,那么就将身边具有潜力的人推向明星的位置,这样自己也能得到回报,这是覃培军看准的方向,也是他从群体的角度出发为人处世的表现。

三、《我是路人甲》中的青年价值困惑

《我是路人甲》中塑造了很多困惑的青年形象,去留不定的王婷、踌躇不得志的魏星、消沉又心有不甘的王昭等。这些人物的精神困惑与选择困境实际上表明的正是当代青年的价值困惑。这些价值困惑来自于很多方面,折射出当代青年生活选择的复杂环境。

首先,成功与失败的误区。青年的价值观尚处于未成型期,他们对成功与失败的定义也是模糊的。他们认定的成功往往是具有表面上的光鲜靓丽,而缺乏生活的质感和底蕴。以沈凯为例,他到横店来实现自己的电影梦,而妻子徐小琴则跟随他来到横店,为了支撑沈凯,她经营了一家餐馆,同时自己也在剧组出演角色赚取生活费。沈凯为了获得角色,经常会与剧组中的选角人员拉关系,这也使餐馆的经营举步维艰。面对支持自己的妻子,沈凯做得却不够好,他在妻子怀孕的情况下,坚持要妻子打掉孩子,甚至连离婚的威胁也无法使他回头。沈凯认定如果妻子生下孩子,自己无法负担,这就会毁了他的电影梦,使他走向彻底的失败。显然,他对成功与失败的定义是存在误区的。平凡的生活才是真谛,与妻子幸福地生活,一家人快快乐乐才是真正的成功。沈凯在得到饰演大臣的机会后,既无法在摄影机前找准自己的位置,也无法完整地说出台词,也许是他太过于渴望得到这个角色,也许是生活的压力所致,沈凯最终崩溃了。他披着床单当戏服,光着脚跑在街上反复念叨着那几句台词。沈凯最终还是回归了家庭,此时妻子小琴的腹部日渐隆起,而好心的张喜来则一直帮助照顾沈凯。沈凯在事业上虽然失败了,但他回归了家庭,虽然他的精神状态能否变好尚且未知,但家庭已经成为团圆的状态。

其次,价值困惑与从众行为。在青年的价值观出现困惑后,他们往往会出现从众行为。在《我是路人甲》中,众多年轻人怀揣电影梦来到横店,但他们的境遇却与理想存在巨大的差距,万国鹏第一天到老公会蹲守等待机会,就看到了老公会最日常的一幕:早上四点,众多年轻人就聚集在老公会门口,他们打着哈欠,有的在玩手机,有的聚在一起打扑克,眼神中充满了迷茫与困惑。在得到群众演员的机会后,也并不是每个人都努力把握,片中剧组的一位副导演的话可以作为注脚:“群众演员都是混日子。”王昭在得到群演的机会后,就带着几个熟悉的朋友找到了戏中布景的一个角落,在那儿倒头就睡,可以肯定的是,他并不是第一个这样做的。当导演叫嚷怎么一百多个群演就剩下这么几个人了,万国鹏主动请缨去找人。他来到众多群演聚在一起的打牌处,劝说他们回去工作。这几个群演不仅没有主动跟随他回去,还埋怨被他吓了一跳。可以看出,这些混日子的群演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他们对有人找来颇不以为然。当做群众演员与明星梦越来越远时,很多年轻人出现了价值观上的困惑,不知何去何从使他们只能选择从众,而从众行为使这些群演沦为乌合之众,他们根本无法在这个行业中崭露头角。而万国鹏、覃培军等非从众者,才有光辉的未来。影片借此表达了对青年从众行为的一种批判。

综上,《我是路人甲》是一部朴素和平实的青春励志电影。影片反映了青年为理想而奋斗、塑造自我的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以及对这些困境的突围。影片以开放式的结局展现了不同人物最终的选择,而非结果。因此,《我是路人甲》所强调的重点是青年心灵的成长,而非世俗标准上的成功。这是当代青年文化价值观的应有之义,显然也是影片价值立场的集中表达。

猜你喜欢

群演路人甲万国
大量微短剧剧组入驻横店,群演紧缺
如何让人物从“路人甲”变成“主角”
群演的“救命稻草”
——在横店影视产业下诞生的演员公会
春节700万国人出境游
青岛东方影都《群演公社》全国群演大赛海选结束全国“群演联盟”在京成立
马万国作品
你算得出甲能喝几瓶汽水吗
“万国茶帮”拜妈祖
《我是路人甲》横店漂流记
群众演员生存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