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现代电影美学创新的价值

2017-11-15

电影文学 2017年18期
关键词:后现代影视美学

李 晨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中国后现代电影在发展的道路上受到西方后现代电影的陶染,所以中国后现代电影在发展趋势上多倾向于西方路线。然而,该类电影更多的是取其精华,并对西方后现代电影进行了合理融合,流露出一种独特的“柔性美感”,避免了对外来文化的单一模仿,没有陷入“被牵着鼻子走”的困境,在凸显中国后现代电影风格的同时还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自我核心价值体系。在电影发展进程中,中国后现代电影坚持自我又敢于创新的做法是其进步的关键所在。

一、西方电影对后现代影片美学的影响

在某些方面上讲,专家们对中国后现代电影的评价褒贬不一,对电影的相关技术标准与剧本的研读及评判也较为全面。但是,与“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样,电影中也有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瑕疵,例如,中国后现代电影能不能达到或超出人们的认知水平?社会好评的程度是否有着本意上的偏差?以及中国后现代电影能不能为中国的影视行业带来本质上的飞跃?那么是不是要一味地去对西方后现代电影进行模仿?其相关的疑问是对中国现行的后现代影视文化的一次考验。笔者就当前的后现代化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给予相应的理解与诠释。就目前的国情来说,国家电信行业发展迅猛,同时,影视产业也逐渐趋向普及化,造成了中国当前的阅览速度化与便捷化的境况。因此,再一次论述中国的后现代影视发展,就显得势在必行了。

我国的后现代电影的发展中,包含着西方后现代电影的创作因素。众所周知,其对中国后现代电影的构成有着较为重大的意义。从美学方面来说,其构成与西方后现代电影有着太多的相同之处,在西方后现代电影中较为特殊的表现手法通常在中国后现代电影中也比较容易发现,我国的影视行业美学逐渐发展并且趋向于后现代美学观念,就其发展因素来说,中国后现代电影正在逐步填补中国在后现代美学上的认知空白。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影视行业发展的潜在机遇。目前,影视行业应当好好地利用其外来文化的精髓,来完成一次中国后现代电影从无到精的完美蜕变。

虽然西方后现代电影对中国后现代电影有着启蒙的作用,但是中国后现代电影在表达叙事的方法上与西方后现代电影还是有着较大的差别的,中国后现代电影人还是存在着自我认知与理性分析的。

首先是对题目素材理解的不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自古国人就讲究“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在中国后现代电影中往往也包含着许多类似的元素,中国后现代电影还是存有其自我的认知与理性道德分析的,所以也就避免出现与西方后现代电影中类似的血腥暴力的电影桥段。中国近现代电影中无厘头、荒诞类还是占据较大部分的。尤其是港台剧中,“星爷”独占无厘头类电影票房之首。中国后现代电影中的荒诞并不是说其电影的可观性不好,而是往往采取“以侧推主”的纪实手法,常常有影评人评价中国后现代电影:往往在沉默中孕育着一次猛烈的爆发。中国后现代电影讲究的是细水长流,而西方后现代电影则是偏向于血腥暴力的即视感。

其次是影视内容处理方法上的不同。由于外来文化对中国后现代电影的冲击,因此在中国后现代电影中往往也存在着相当多的“外来因素”,同时由于中华文化及当代人思想转变的因素,中国的后现代电影中往往掺杂着其道德观念,影视作品往往随着社会发展大方向而走,很难在中国找到过于“出格”,即与传统偏差过于明显的电影,这种电影往往不能被观众所接受,没有其上映的价值。

最后就是在电影的见解上和西方后现代电影不同。中国后现代电影发展路线主要呈现通俗易懂的状态,且中国后现代电影的价值观念较为清楚,这一点恰恰与西方后现代电影相反。西方后现代电影则是偏向于血腥暴力的即视感,但中国后现代电影注重的是情节与相应的故事发展。中国后现代电影的结局往往是偏向团圆和美满,或者运用伏笔的创作手法,或者运用铺垫的艺术手法,结局往往是跟随着社会大众的主流思想观念。中国后现代电影在叙事上多为注重“爱”这个主题,在中国后现代电影的发展中,“爱”始终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也正是由于有“爱”,中国后现代电影在发展的路上才能越走越远。由于社会大环境的熏陶,造成西方国家比东方国家的思想方面更为开放,这一要素也影响到西方后现代电影的发展,西方后现代电影多趋向血腥暴力及“大男子”主义,西方多注重个人英雄主义,并且由于西方国家开放发展较为提前,所以其影视行业发展得也较为先进,制作手法及画面品质也是中国后现代电影所要追赶的一项。西方后现代电影的情节发展与中国后现代电影的情节发展也大相径庭。中国后现代电影中的“爱”,是整个电影故事的开始与终止;而西方后现代电影的暴力与血腥犯罪贯穿了整个故事情节。可以说,西方后现代电影注重的是暴力美学,而中国后现代电影注重的是人文情怀。

以上种种不同使得西方后现代电影与中国后现代电影各自具有其存在的价值,不过中国的后现代电影更为贴合实际,能很好地融合我国当前的境地,能够完美地向观众展现出我国影视行业对后现代电影的理解,也正是“取其精华”的精神,求同存异,才能造就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二、后现代电影美学创新价值

由于中华文化中的人文道德及“温和尔雅”的传统理念,才能让中国后现代电影有效地避开了暴力与血腥的电影制作历程,也更加可以突出中国后现代电影中的中国元素。结合两者的优点使得中国后现代电影可以在电影发展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同时,中国影视行业也可以得到飞速迅猛的发展,才能得到“中国创造”,而不是“中国制造”。这样才可以加强中国影视业的自主创造能力与创新能力。

这种形式的得到是对自身传统文化的自发反省。著名专家曾说过:“文化主体认知是指一个国家自发地让自身具有的传统文化被自己所使用,并对其传统文化不停做出有认知的反省,卓越的地方踵事增华,缺乏的地方努力加强,欠缺的地方则需要努力改善。这就是对自身文化重新给予认知,从而继承传统,秉承传统,使其为我所用,进而批评传统,超过传统,从而创造新的传统。”

中国后现代电影和国外后现代电影不同,国外的后现代电影过于追求打破传统,而中国的后现代电影一直是传统与潮流既断开又联系,保持藕断丝连的关系。中国后现代电影是在“秉承”“继承”传统的条件下“批评”“超过”传统。在中国电影发展的过程中,后现代美学和传统美学并不是完全无关的,它们之间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中国的后现代电影虽然没有西方那么卓绝、激情,但是中国电影接纳了“温和尔雅”“中和之美”的诗学传统,并在“反省”中给予“踵事增华”,继而体现出不同和特殊之处,凸显出区别于西方后现代文化的形式来。这种“温和尔雅”突出地体现出分解、颠覆中有向传统和潮流的归来,调笑、讽刺中不失温和与高尚,在特别后现代的分解中也有特别传统的“迷途知返”“善有善报”的片段、叙事形式。以周星驰的电影为例,他的电影经常剖析传统观点和权威文化,电影的三分一是剧情。到了电影后三分之二时,电影开始体现“正义”。“搞笑”的主人公虽然依旧搞笑,语言动作依旧搞笑,却是已在实行着帮助百姓、去除恶霸、自立自强、追求爱情的筹办工作了。这个时候,作为贪官的包龙星已经在秘密调查为戚秦氏申冤;见利忘义、颠倒是非的状王宋世杰已经开始悬崖勒马,为杨季珍申冤;不靠谱儿的至尊宝已不自知遇到了自己的爱情——紫霞;风流才子唐伯虎已经开始想尽办法进华府寻找爱情——秋香……“周星驰在创造电影形象时,也经常采用表面小人、内心君子或者先小人后君子的策略。他扮演的角色,常常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并不是作恶多端;在重要关头,他们经常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表现出人性的温暖。可以说,在搞笑的同时,周星驰的电影也包含着中国人最传统、最美妙的道德价值观。”中国后现代电影都是这样,嬉戏而又高尚,后现代而又传统。中国电影的倾覆性后现代文化常常与潮流文化并存。它们是游戏电影,但又是教学电影。这种电影的双重性,或许可以把它叫作中国式后现代主义。

“温和尔雅”的中和之美,中国后现代电影与西方后现代电影的直白、简洁的特点不同,中国后现代电影更加重视镜头的含义与意境,经常以“人物”“想象”“信念”再重复展现来创造影像。这就是在后现代美学中加入传统美学,把注重写意的传统美学加入到符合后现代主义的影片中并“踵事增华”。《太阳照常升起》在后时代的空间里展现了一幅幅如梦如幻的影像:疯妈的如同梦幻般的白色屋子,杨老师歌声里的美妙河流,故事最后那无边无际的沙漠,似火的骄阳中、奇妙的沙漠上飞驰的火车。王家卫的电影具有浓厚的后现代风格,但同样也重视意境的创建;《重庆森林》中跟警察223生日有关的过期罐头,警察663的毛巾、衬衫;《东邪西毒》中快速拍摄无边无际的沙漠,美丽的蓝天、黄土等,这些都让王家卫的后现代电影非常具有诗意和意境。

整体性的凸显更加体现在创造上,体现在实际情况的创造力上,体现在超过传统、创造传统上。与西方后现代电影的重视时间错乱、拼接模仿不同,中国后现代电影更加注重角色台词的处理,例如冯小刚具有后现代主义的贺岁电影、周星驰的搞笑电影等。它们非常突出的地方便是角色台词的运用。冯导的贺岁片不停地加强人物台词的处理,创造了许多流行语。例如,“活着就是一种修行”“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其实我不怕死,但是我怕生不如死,活得苟且,不如死得有尊严”。周星驰更是处理台词的大师,例如,“I 服了you”“有没有搞错?”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面前,但是我没有珍惜,等到了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要在这份爱上加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等。这些都丰富了后现代电影的拍摄技术,在注重镜头的后现代处理外,加入对人物台词的处理,这也可以看成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加工。与西方后现代电影具有哲学性的特点不同,中国后现代电影更加重视写实,《疯狂的石头》和《两杆大烟枪》相对比,前者仿佛模仿,但是它们都是经典,两部影片中加入了大量中国元素,所以具有很强的写实感。宁浩曾经说过:“我相信里奇导演也拍不出这种片子,这里有太多的中国元素,中国人辛酸可笑的现实生活,只有中国人才能了解。”对真实生活的写照,使它比《两杆大烟枪》更具有劝世的作用,加强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思索。相似的还有《私人订制》《无人区》《大电影之数百亿》等优秀电影,这些后现代电影接纳了中国文以载道、注重劝世的优良传统,并超过创造,表现出一种后现代的写实主义。

三、结 语

综合以上观点可以得到,中国后现代电影与传统、潮流是密不可分的,它甚至可以和潮流文化相融合,创造出更加优秀的电影作品。笔者认为这种相辅相成是必需的,在一定程度上或许更靠近真正的后现代精神——填平各种文化之间的鸿沟。

猜你喜欢

后现代影视美学
仝仺美学馆
影视展
《坠落的人》中“拼贴”的后现代叙事意义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盘中的意式美学
90后现代病症
纯白美学
《宠儿》中的后现代叙事策略
“妆”饰美学
进入后现代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