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影片创作中的“社会域”浅析

2017-11-15孙传国

电影文学 2017年18期
关键词:刀郎观者文化遗产

孙传国

(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新疆 阿拉尔 843300)

一、刀郎麦西来甫影像阐释现状

非遗文化的影视传播是增强民族自信心的重要一环,政府文化部门也已经普遍认识到民族文化的影视生成已经成为一种求生存、促发展的战略资源。我们很赞赏各类政府组织为保护环塔里木地区文化多样性而做出的各种努力,包括建立物质文化博物馆供游客参观、积极参与国内外举办的各类文化艺术节、创办民族技艺培训基地、开展民族文化特色旅游等等。但在扩大非物质文化传播范围的同时,如何更好地解释每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本民族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教化意义和民族共通感塑造的功能意义,对提高外来普通民众对文化表演表面现象所蕴含的文化多样性的认识,提升各民族人民对彼此民俗生活多样性的尊重和理解,增强各民族相互交往之间的彼此互信,并使之成为本区域多民族文化多样性产业开发中的一道闪光点,转化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文化资本,具有重要意义。

当今,以影像为代表的视觉语言成为现代生活中的一种强势语言已经成为共识,这种趋势发展的结果是外来的视觉信息在本地居民所接受信息中的比重日益增大,当地群体正在全面以现代传播的方式接受外界社会的影响。当地政府迫切需要改变这种文化宣传逆差,利用这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为当地文化的宣传赢得一席之地。文化遗产价值的影像传递,是通过对文化遗产外在形象的影像展示和文化内涵的文学阐释得以实现的。通过视听媒体的传播方式,把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传达给观众,用以提高观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并实现文化遗产价值的影视共享,因与其他方式的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相比,由于符合当今青少年的消费需求,有助于激起他们自身文化保护意识,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当地政府组织的涉及刀郎文化保护和宣传的影像运用实践中,虽有大型歌舞诗《刀郎舞》、舞蹈《刀郎麦西来甫》等几部影像作品问世,但拍摄地点却选在了只有文化表演“外壳”的舞台上,这种借助时尚元素和现代灯光所制造出来的迷离梦幻效果,由于缺乏了生活中的“社会域”,失去了文化所产生的社会生态环境,往往使外来参观者扫兴而归。所谓的民俗展示只不过是根据权力机关所喜欢的样式所进行的文化表面现象的“点播”,是对权力部门的“迎合”,使刀郎文化的特色性付出惨重代价。其直接结果就是原生态的民族文化特色越来越“符号化”和“空洞化”,最后很有可能民族特色与其他民族文化同质化,极具生存智慧和生态哲学的刀郎文化特色舍弃掉。

当地政府也拍摄了部分相关的专题片,在一些形象宣传片中也出现了大量反映刀郎文化魅力的镜头。但这些影片因缺少了公众参与镜头而明显具有“信息”不足的一面,因为影片大量镜头集中在具有表演性质的舞台上,介绍刀郎麦西来甫仪式活动的发展过程上,而刀郎麦西来甫所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反映的文化形态则采用人物采访和解说的形式,而最能表现刀郎文化的普通平民日常生活的镜头却很少出现,缺乏社会视角的力量。

二、《永恒的刀郎》公众的阐释方式

非遗文化遗产价值的影像阐释,必须尽量符合遗产所在地族群的公众需求,即采用什么方式,使观众乐于观看,并最大程度上接受编者所要传达的价值信息。[1]由于刀郎区域地处塔里木盆地腹地偏远区域,交通不便,内部文化整合严重,公众接受教育水平较低,并在其区域内呈现一定的内部封闭性特征。脱离其文化背景的宣教片即使配上维语也不一定被当地人所理解,更别说让他们主动观赏了,推广工作和相关的研究收效可想而知。把这些根植于刀郎民族传统文化的仪式行为所发生的社会生态环境,即刀郎文化产生的“社会域”植入影片中,不仅可以使观者避免由于羞涩而造成的强迫感,由于本区域民众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而备感亲切,在激发观者的观赏兴趣,实现了“分享”的人类学传播理念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观者通过观赏影片,并在族群内部交流与讨论中,挖掘了群众对自己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为当地的文化精英找到了一条能为当地群体所接受的文化遗产价值传播方式。影片《永恒的刀郎》在拍摄过程中,主要从以下三个公众需求方面进行刀郎文化遗产价值的影像阐释工作。

(一)贴近公众的实际需求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行动作为一项社会事业发展到今天,绝不仅仅是保护几个民间艺人、教会几个传承人的问题,而是怎么更好地引起本区域广大民众的普遍关注、发动本区域全民族的力量,激发社会群体的广泛参与,实现非遗文化价值的生态型传承问题。文化遗产价值的影像阐释效果,其最终的考核目标是观众的接受程度如何,即文化遗产本身在影视传播中如何使用的问题。刀郎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之所以群体的参与性比较低,是因为刀郎人民对自己的文化遗产价值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对刀郎文化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影片中是否将刀郎文化价值准确、有效地传达给社会群体,对激发刀郎群体参与刀郎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的自觉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就传承的本质而言,文化遗产关注的是人及其社会存在关系的问题。文化遗产传播的最基本任务之一就是以公众的需求为尺度,对传播内容做出信息筛选和价值判断。公众对文化遗产的固有态度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与文化遗产共处的生活经验。[2]对于刀郎群体而言,他们对于刀郎文化具有长期的稳定集体心理结构,并具有一定的依恋情感。影像拍摄内容选取时应顺应公众的这一需求,利用公众的这一需求引导公众改变其以往对文化遗产的原有态度,认识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对维护民族自尊心方面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影片中,最典型的做法便是影片内容选取上尽量贴近普通民众。因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那些与自己联系密切的画面内容,才能使观众感兴趣。《永恒的刀郎》中的拍摄对象全是他们身边的普通群体,全是正在排练中的自己的儿女、同事、朋友,他们参与影片创作的意义更多的是作为一个积极、主动的刀郎文化传承行动的发起者和推动者的参与行为,是影片的拍摄对象与观者的文化互动与分享过程,是使刀郎文化经过影视文化的诠释和传播后让更多人受益、自觉参与到文化遗产传承行动中的行为。

(二)注重激发观者的民族情感

纪录片的剧情演示必须与麦西来甫所产生的刀郎文化背景、刀郎部落命运、时代背景等产生关联,即与之产生的社会环境发生关联,纪录片才能感动他人,才有观赏的价值和意义。因为观众观看影片的初始目的不在于想获得多少关于麦西来甫的知识,而是借此影片获得民族情感上的共鸣。当刀郎人欣赏《永恒的刀郎》时,由于影片中的人都是观者现实生活中的人、文化仪式也是他们父辈甚至今天部分群众还在坚守的文化仪式而备感亲切,再加上讲述的是他们自己的故事而使观者非常乐于观看,每一个人都会在影片的文化诠释中得到知识上的满足和心灵上的启发,并在族群内部交流中获得族群之间情感上的共鸣。这样通过影片所表现出来的文化正能量不仅易于当地人理解和接受,更重要的是符合文化记忆模式口头传承的特点。不仅在人类学者与观者之间建立了一种直接的交流,其优势还在于将人类学知识反馈到自己的研究对象中去,以实现“分享”的人类学理念。在先观者的带领下激活文化资本,使观者重新点燃希望之火。在提升参与者“激活”文化资本并“唤起”观者的意义之火的重要地位时,视觉展示的独特魅力,必然导致我们对视觉表现倾以更大的热情和关注。[3]

(三)站在文化持有者的角度观察和拍摄

文化遗产的大众传媒阐释,需要用逻辑思维论证自己的观点,需要维护对话方式、不同意见者的表达方式。这一点对公众能否实现文化遗产信息的传递与共享至关重要。正如哈贝马斯所言:“话语的合法性不一定是来自你的论断绝对正确,而是来自于交往过程的合法性。”尽管从摄影技术本身来讲,纯客观的记录已经成为不可争辩的事实,但是人类的大脑记忆受其文化、经历的影像,有着极其强烈的选择性。摄制组在素材的拍摄过程中可以机械地排除人为因素的参与,但在素材的选择和编排上,由于每个人对真实的理解不同、对周边环境的适应程度不同,每个人也有着不同的文化素养、意识形态。影片剪辑师只能把这些原始素材根据观众的文化记忆,经过剪辑处理、片段式记录后,才能与观众的记忆模式密切联系,取得他们的认可并与观众产生互动。甚至完全有可能对已拍摄素材进行重新的编排和加工后,传达出与拍摄事实完全相反的意境。里芬斯塔尔在纪录片《意志的胜利》里面就把希特勒拍摄成为一位“完美”的纳粹党领袖形象。如果继续采取“文革”式的“本质真实”创作理念创作此系列影片,不注重与观众的互动影响,其宣传教育作用会大打折扣,甚至或许恰恰会产生反面影响。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先提炼和概括出一个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典型形象来抽取其本质,再运用一定的技巧手段去表现本质形象化现实生活的创作手法,其主观性和强观念性已是一个尽人皆知的常识,其“作者独白”的创作方式使观众常常感觉到忽略了他们的存在性。相反,“通过生活的典型形式来反映生活(即典型化),表现生活本身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即生活化),选择具有鲜明特点的具体形象(即个性化)等这样一些现实主义的基本创作原则”[4]则使观众感觉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各种鲜明的具体形象和反映的典型生活架起了观众与影片创作者沟通的桥梁。例如,影片中的四个故事情节,全是站在文化持有者的观点上进行描述的。“他们恳望把祖辈所流传下来的古老艺术,创新发扬光大,世世代代传承下去,让刀郎乐舞成为永恒,他们渴望外出演出,并为每次外出演出时刻认真准备着。”

三、《永恒的刀郎》公众阐释意义

当他们中的文化精英发现自己的文化在不断消亡而感到无奈时,人类学影片《永恒的刀郎》“社会域”的阐释方式给他们提供了一种容易接受的方式。文化遗产纪录片不同于故事影视片,不是仅靠刺激观众的视听感觉来感染群众,相反,重要的是想办法让观众思考纪录片的核心问题,因为事情就发生在观众所生活的故乡,荧屏里面的剧情就是观众小时候的儿时回忆。他们无法逃避,只能面对。根据影片仪式定期举办麦西来甫娱乐活动,这对于广大沿绿洲分布、缺乏文化娱乐活动的广大村民而言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号召力。“他们能举办这样的活动,我们也可以举办”是当地具有一定声望的老人观看影片后共同发出的声音。实际上这个过程就是创作者与观众进行心灵对话与交流的过程,是唤起观众理性介入的积极过程。是积极利用影视影像的文化遗产价值阐释和传递功能,提高公众文化遗产参与意识的过程。刀郎麦西来甫文化遗产的保护行动也变为促使人人观赏、人人参与的普及性保护和文化生态性传承,从而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的合力。

猜你喜欢

刀郎观者文化遗产
与文化遗产相遇
端午节观龙舟赛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刀郎木卡姆乐器伴奏模式及其生成过程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麦盖提县大型歌舞剧《永恒的刀郎》剧照选登
光影行者
心中的景致
刀郎文化产业发展新路径
文化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