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时空美学的逻辑起点

2017-11-15

电影文学 2017年15期
关键词:在世海德格尔时空

王 悦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作为西方现代向后现代哲学转折的关键,电影艺术在这转折的关键性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电影利用虚拟的图像与世界之间存在的关系性,为观众展示出不同境遇下的影像世界。这是电影时空下的哲学意味,也是阐释电影本质极其重要的路径。本文在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中试图通过引用哲学理论来阐释时空结构在电影中的本体意义,从而开辟一条新的研究电影之路。

一、时空存在

海德格尔自创始名为“基础存在论”的存在主义哲学,就开始探究“存在”本身的意义,并发表著作《存在与时间》。他着重论述了存在与时间的问题。存在在海德格尔理论中是属于时间—空间双重维度上的存在。它不仅具有逻辑性,还具有辨析性,因为他所论述的存在与时间都是相对而言的,非本真的时间性与本真的时间性,可以说“时间—空间”是海德格尔哲学的核心范畴,也是进入海德格尔哲学领域的一把钥匙。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各种工具的存在将我们的生活串联了起来,共同构成了“世界”,我们也就是人类的存在本身——此在,正是利用这些工具在世界上生存。黑格尔认为,人类既可以自由存在,又可以反思自身。每个人的存在都脱离不开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是人类存在的基础,也就是它的限定范围领域。其实在海德格尔理论中认为生存有“非本来性”的生存方式,这种生存方式只注重物质上的存在,往往忽略精神上的存在。而另一种生存方式,则是“本来性”的生存方式,在这种生存方式中,个体更注重独立性,更强调在精神时空中观照世界,这也是此在的存在方式。在这里精神时空被放大、被强化,它能够将人的感性与理性合二为一,从而得出一种近乎完美的呈现方式,这就是“澄明”。所谓“澄明”更多的是在强调一种人的审美体验感受,这种审美体验感受是此在对真理的展现。而在海德格尔理论中,也一直在强调人与世界真理也就是审美体验感受,以及美的存在这样一种时空上的关系性,这也是他存在主义哲学中的核心观点,他更多的是在强调一种精神时空的把握。那么,在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中又如何去追寻电影的印记呢?这主要归结为海德格尔理论中对于“存在”的定义。在他的理论中,他强调了存在作为一种进行时,是一种现时的、当下的存在。而这与电影中所强调的时空艺术形式、所强调的现在进行时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海德格尔中的时空存在,讲究完美的审美体验,而电影中的基本属性,其时空结构同样是建立在蒙太奇剪接和空间上镜头的运用,所有这些手段的存在才得以构成电影的“时间—空间”结构,并在这种结构中展现着有关美的境域。因此,电影其实原本就该属于海德格尔“世界图像”中的典型范畴,而它所强调的时空艺术与海德格尔本质要义上的存在主义哲学有着融会贯通的部分。由此说,电影来源于在世之界,它为呈现出美好的境遇,阐明美好的真理而存在。

二、在世之界

电影所表现的一切事物皆源于在世之界,它是电影情境形成的根本。在世之界作为电影的根源,它包含一切事物,是电影各种形式要素的基础。在世之界不仅包括自然事物,也包含社会事务。不同事物满足了电影的不同需求。而自然事物中包含了物质自然,它不仅是电影生成的背景,还是电影与人之间形成必然联系的媒介。正如海德格尔在《艺术作品的起源》中着重论述了物质与作品的关系,作品之所以被称为作品,就在于它的纯粹性,这种纯粹性是超越它的实用性的。只有超越了它的实用性,也就是它的物质性,才能够真正地获得解脱,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有可能成为艺术作品。此外,电影中的任何一种形式要素,诸如光线、色彩、造型、声音等,都源于作品的自然性。其中还包括演员的整体特征等,这些自然性既是人物塑造的物质基础,也是电影形成的一个过程。

此外,社会作为一种界限性的范围,对人提出了不同的条件与要求,这种关系性将构成电影情节的素材,而社会也必然会成为电影作品意义解读的依托之地。电影作为一种公共艺术,尽管它是由导演所拍摄,但从作品深度而言,社会中有关人的关系、人的经验,才是构成电影基础的最主要部分,也是其内容形成的源泉。

正是因为有了在世,才有了电影和电影艺术。以纪实风格表现的在世之界不仅披露了自然的生存与状态,也披露了人的幸福与苦难。然而,不论它们表现的是哪一种,再现自然与社会都是它的宗旨。而作为拍摄者最佳的境界就是保持独立之外,完全以一名旁观者的身份来认识这些客观与存在。

三、疏明之境

所谓电影疏明之境就是表现出的影像中的意境之美。电影中的摄影机是塑造影像意境之美的工具,而自然中的意境之美也成就了电影世界的塑造。它们之间既是相通的,又是相互作用的。人的眼睛是观看世界万物的,通过大脑进行记录。人的想象让自然与社会中的事物以一种新的形态进入到人的大脑,进而形成一种新的影像世界,而人在这种关于影像世界的采集与整理中,经过大脑的加工而形成了完全属于自己的精神时空。电影的记录就如同人的眼睛,而蒙太奇和长镜头等影像语言的运用则如同人大脑中所形成的想象,可以说,电影与人之间对于自然世界作用并产生精神时空的连带性关系有着极为相似之处。

从时间角度看,人的生命从诞生之日起便一直在继续,它的整个过程是进行时,直到生命的结束。而电影同样如此,从展现故事内容开始变为以一种进行时态的不断继续。在时间维度上,他们是相同的。人对自然世界,在世之时,是对当下的反应,这种反应具有即时作用的效果,既不会提前也不会错后。而电影中的故事发展逻辑同样如此,也是通过时空的结构关系形成一种在场效果。可以说,人与电影之间有一种内在的一致性,他们都能够通过人的视知觉以及情感、视觉艺术形式,达到审美体验作用的效果,这也被称为“异质同构反应”。如果从哲学角度来论,这也是在世之界、疏明之境和电影之间不同形式共同作用而产生的审美效应。这种审美效应与人在生命体验中所形成的心理感应是极为相似的,这也是人们能够被电影所触动的原因。

电影通过各种叙事手段、视听手段来构筑电影疏明之境,从而为人类提供精神上的食粮。人,离不开精神世界,离不开对于精神层面的追求,这是人类向往美、追求美的本性,而这往往会成为电影主题表述中的重要表述点。在海德格尔看来,人,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生命,是被动地来到世上的,生命可贵之处在于用心地感受,用心地体验。

一部影片的成功除了要有好的剧本之外,还需要演员与电影视听语言的塑造。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同样需要感情的投入,这种投入是内在精神的彰显,经过这种彰显的过程而获得的审美体验感受就是电影的疏明之境。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普通人类都会产生共鸣的最为人性化、最具活力化的视听享受。它是一个综合作用的过程,观众会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强烈的参与感,进而获得人类精神的显像。而视听语言作为一个媒介体,能够让观众头脑中形成四维空间的影像,在镜头语言的作用下,电影艺术中的时间与空间都会化为观众心目中的心理化时间,这既是艺术化处理的结果,也是电影时空艺术的本质体现。电影就是在这种本质的显现中,释放出它的意义所在,而观众也恰好在这种释放的过程中获得关于美的感悟,进而产生心的愉悦。除此之外还有镜头的运用,它们都能够使影像超越现实空间的表达能力,让平凡的自然物象化为神奇的思维影像、数字影像。这完全是一种自由形式的表达,是疏明之境。

而电影疏明之境的表达一旦到达一定的高度,就自然而然会形成一种风格。这种风格更多的是对人类精神世界的表达,这些梦幻与诗性逐渐演变为浪漫主义潮流,从而营造出精彩纷呈的人类精神世界。这或许就是电影的魅力,它总是能够将人类的在世之境进行诗意化的深刻描绘。正如影片《迷墙》没有任何一句对白,也没有常规意义上的情节线索贯穿,却能清楚地让我们感受到主人公内心世界的迷茫与惶恐,更表现出他的癫狂与挣扎。

四、真理之境

电影真理之境指的是通过电影展现出来的关于人的本质、人生的本质以及世界存在的本质。电影是具有公众性的,电影中的影像是虚拟的,而它所表达的精神意境却是真实的,至少是反映世界本真存在的,这种本真的存在也就是真理之境。而真、善、美乃是世界的本真,是电影为了让观众从中感受到世界的本真而努力营造的。在电影中这是一个澄明的世界,也是一个本真的世界。在电影真理之境,世界以其本来面目呈现在人类面前,真、善、美就是世界的“道”、世界的“真”,它是最能够让人类体验到愉悦感的精神时空,它也是一种和谐并存的表征符号。在这里,只有了解电影真理之境,才能理解电影艺术存在的本体意义。

电影作为时空艺术是含有内在的深刻性的,这是由第四维空间所创设的,这是一个带有透视效应的智性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艺术才能够达到至高的审美境界。正如海德格尔认为的那样,时间,或者说根源性时间,它能够给予人们更多的人生经验与勇气,也就是所谓的成熟。这是“到时”的时间。而“时间到时”则是将所有时间综合作用的结果,它含有过去、将来和现在,带有三重的同时性效应。电影的神奇就在于能够在时空中自由穿梭,能够让时空统一,它本身不会受到某一时空的限制,从而回归到本质,能够进入到自由的精神世界领域中。

电影艺术是时空一体化的艺术,它更多追求的是精神时空。在四维的表现模式中,生命中的一切显现都得到了澄明,这种澄明的显现也是人类真善美的本质作用的结果,是人类精神抵达真理之境。有了这种澄明性的关系,人类才能真正体会到世界万物的大美,也才能体会到真正的“道”。

苏联导演塔尔科夫斯基的电影《雕刻时光》,将时间概念进行了最美的诠释。他利用电影中的镜头语言重塑了他所看到的时间,但它蕴含的时间概念与海德格尔的时间概念大同小异,他们在时空统一理论方面是相通的。他们都认为,电影中的真理之境往往最能揭示出人生的奥秘,世界运行规律的奥秘,这奥秘中蕴含着太多的哲学意味。这是人类思想的光辉映照,也是人类集体智慧的火炬,能够帮助人类走向更远。而这类影片对于时间都给予了永恒性,时间在这里不仅仅是生命,还是希望与生的勇气。

五、结 语

电影作为一种时空艺术,涉及了电影作品、世界、电影作者、观众四大组成要素。人类的在世之界激发了电影艺术的产生,电影作品是电影艺术的最终结果。电影作者与观众在审美中享有疏明之境,而电影作品作为人类的精神食粮,为人类提供了这样一种便利,它使人类能够通过电影中所展示出来的疏明之境,进而追求到揭示真理的澄明之境。电影中的时间存在主要指的是人的在世之界,它意味着将世界图像(影像)架构在时空中作为电影艺术的本体。它的本质要义是在探讨有关电影真理的问题,由此来阐释更多有关电影学的其他问题。可以说,它所起到的作用是,电影时空美学获得了逻辑原点,由此可以阐释极其复杂的电影艺术现象和问题。

猜你喜欢

在世海德格尔时空
海德格尔的荷尔德林阐释进路
镜中的时空穿梭
实践哲学视域下海德格尔的“存在”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死亡是一种事件吗?——海德格尔与马里翁的死亡观比较
毛主席在世时两次拒上人民币
从海德格尔的“形式指引”看《诗》《书》中的“帝”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