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始终相伴随行
2017-11-15彭立昭
彭立昭
家风始终相伴随行
彭立昭
家风在哪里?在名家之中,在名流之中,亦在百姓之中。
有一次,世界乒乓球冠军梁戈亮接受我的采访,特意为我带来了一个“荣誉包”:里面有他从小到大参加比赛获得的一摞摞奖状、一块块奖牌,当得知收集者是他父母时甚是感动。和天下所有父母一样,他的父母也是看着儿子没日没夜地练习走过来的。练功夫时,父母心中自是心疼。他向我还原了对话逻辑——梁戈亮练得身上都是伤,父亲说,“孩子咱别练了。”梁戈亮说,“这个罪我受惯了,我就练它。”其实,这种普普通通的对话,竟然与家风又有着重要的关联。在我看来,正是父母没有给梁戈亮任何心理压力,才使得梁戈亮可以更轻松地应对一个个难题,而这也恰恰是如今许多“逼”子成龙的家长可以借鉴之处。是的,这个普通家庭的家风就“藏”在一处处平凡之中。
回忆起小时候选择乒乓球,梁戈亮说一则因为热爱,一则因为家境拮据,“那时家里条件不好,我就想我要赚钱、养家,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后来家里日子好了,淳朴的父亲勤劳的品质却一点没变,年岁大了仍旧在干活。事后一想,梁戈亮的吃苦耐劳不就是“家传”吗?家风看似无影,却始终相伴随行,贯穿中国历史长河,扮演着承上启下的角色。
家风是“润物细无声”的传承。一个小学生说,在她的生活中,有一位爱她的奶奶。最令她感动的不是奶奶给买好吃的东西、买好看的衣服或者做一顿丰盛的菜饭,而是看起来一个毫不起眼的动作——扶门。慢慢地,这孩子也开始学会为奶奶扶门了。孩子对爱的诠释竟如此简单,在点滴关爱中便萌生了对奶奶的感激和尊敬,也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家风传承。契诃夫说过:要是一个人的头脑里没有教养和智慧,哪怕长得再好看,也还是一钱不值。给孩子养个好教养,让孩子有个丰盈的人生,走到哪里都会受益无穷。
家风是什么?家风就是家德、家规、家训,是尊老爱幼、重礼谦让,是站坐有姿、互敬互爱,是诚实守信、见义勇为。家风是有颜色的,有形状的,有味道的,有温度的。家风是妈妈的味道,一如我们记得妈妈的红烧鱼、外婆的鸡蛋汤。家风是爸爸教我读的诗,家风亦是一句长相厮守的誓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好的家风需要弘扬。2017年10月30日,我的老家隆回县滩头镇入选美丽乡镇示范名单了,加上此前入选的金石桥镇,难得的好事。滩头镇是中国72古镇之一,古老的青石板过道,古城区房屋的飞檐,处处彰显着这个小镇的沧桑。穿行其间,晴不曝日,雨不湿鞋。这里有三宝:色纸、年画和香粉纸。滩头还是中国的年画之乡。而真正让我们乐道的是这里的村民始终把“耕读继世、孝友传家”这八个字作为告诫后人的家孝、家训、族戒,成为维系家族延绵至今的精神支柱。
回望这两个美丽示范乡镇,不仅仅因为它们创造了一个民间建筑文化艺术上的奇迹,更是因为,其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是每个家庭和家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相比万贯家财好的家风,才是对一家一族最好的馈赠。家风始终相伴随行。只有扣好了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你才能行得正,走得远。家风正,便能安居乐业;国风正,必能兴国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