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海龙 一张《大眼睛》的26年
2017-11-15常江文
□记者 常江文/摄
解海龙 一张《大眼睛》的26年
□记者 常江文/摄
中国著名实力派摄影家解海龙,他是中国金像奖的获得者,也是中国新闻摄影特殊贡献奖的获得者,中国文联曾授予他德艺双馨摄影家称号。1990年,他开始关注中国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状况,用相机记录希望工程,为此,他跋山涉水,走遍了中国128个县,拍摄了许多感人至深的纪实系列照片,其中广为人知的摄影作品《大眼睛》成为希望工程的标志,解海龙被称为中国希望工程的灵魂奠基人。目前,他拍摄的《大眼睛》又突破了之前的募捐款项118.23亿元,达到了129亿元。为此,本刊记者近日在北京独家采访了这位带有传奇色彩的著名摄影家。
苏明娟眼神的魅力 在20世纪中国历史上,这张照片发挥了独特而巨大的社会作用,大眼睛女孩苏明娟那清澈而渴望的眼神,像闪电击中了成千上万中华儿女的心灵,希望工程引发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当记者问解海龙到目前为止,他拍摄的《大眼睛》等系列照片在公益助学事业上所得到的成就时,解海龙清晰地告诉记者:“没想到我1991年4月在安徽省金寨县三合乡张湾小学拍摄的8岁女孩苏明娟《大眼睛》的照片还在持续发酵,目前已经为全国希望工程累计接受捐款129亿元,资助学生5350560名,援建希望小学18982所,援建希望工程图书室23490套、希望厨房5023个、快乐体育7795套、快乐音乐1323套、快乐电影620套、电脑教室1215套……”
跋山涉水走遍128个县 今年已经66岁的摄影家解海龙退休前是中国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北京摄影协会副主席,他拍摄的许多“关注贫困”的公益作品成为近代中国摄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他不改初心,从关注公益的角度进行摄影创作,他用26年的时间对边远地区的农村儿童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摄影纪录考察,利用自己微薄的收入,辗转在那些贫困落后的农村地区,跋山涉水,走遍了20个省128个县的200多所学校,在大别山老区,他拍摄了一批进入中国摄影史的照片,像“大眼睛”、“小光头”、“大鼻涕”、“烤小手”“磨盘小学”等优秀的摄影作品,还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举办的“关注贫困”全球摄影大赛授予“贡献者奖”。
挂着招牌笑容的兄长 说起来记者本人和解海龙老师相识也快30年了。那还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北京有个赫赫有名的崇文“广角摄影学会”,从这里走出了许多我国一流的摄影家。当时,解海龙就是崇文“广角摄影学会”的会长,他风趣幽默,在每周的广角摄影学会会员摄影评比交流活动中,解海龙老师总是会妙语连珠,惹得大家笑声不断,在学术气氛浓郁的摄影学会里,每一位会员都受益匪浅,我本人也是深有体会。记得在那个不太富裕的年代,每次自己的摄影作品能在每周的学会摄影评比交流活动中获奖,并得到解海龙老师亲手颁发的几个胶卷,还有他一语中的调侃到你的美中不足,我就会心悦诚服地美上好一阵子。解海龙老师也总是脸上挂着他那和蔼可亲、还带着点要抖“包袱”的招牌笑容和大家接触,就像一个大家庭里博学多才的兄长。凝聚力和授人以渔,是这位会长的德行;进步快和学有所用,是会员们在快乐交流中的心得。
他拍希望工程27年走遍了中国128个县一张《大眼睛》照片募捐了12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