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小说《人生》的精神主题
2017-11-15甘涵宇
甘涵宇
路遥小说《人生》的精神主题
甘涵宇
路遥是中国当代杰出的文学家,他创作的作品对于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尤其是路遥的经典小说《人生》,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精神和情感,值得现代人去品味和思索,可以从找到激励我们高中生不断前行的精神支柱,以及对人生新的认识,永远保持自强不息的意识。路遥 小说 《人生》 精神主题《人生》反映的是在改革开放时期,我国城市和农村的结构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和思想也在不断改变,由此对人生主题展开了一系列探索。小说的语言比较朴实,是路遥一贯的写作风格,内容趋向于纪实性的文字记录,让人读了之后产生巨大的共鸣。在这部小说里路遥融入了各种精神主题,如苦难、亲情、价值观等等,让人在阅读时愈发感到人生二字的分量。
一、《人生》中关于价值的精神主题
关于如人生的价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和期待,但大部分人都会在一开始踌躇满志,认为自己必将成就一番大事业,这时的人是骄傲的,也是易折的,难以承受住生活的打击。就好像小说《人生》的主人公高加林一样,他怀着满腔热情参加了高考,渴望通过这种“跃龙门”的方式离开这片荒芜的黄土地,去外面的广阔天地闯荡一番。但是很快现实的不幸降临了,高加林没能拥有离开的机会,高考落榜的他只能继续回到农村谋生活,这时有一个不错的选择出现,他可以去当地的民办小学当老师,比起回家当农民强上好几倍。然而,好运并没有一直眷顾着他,高加林的工作被大队书记的儿子顶替,他还是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挥洒汗水。于是,他将自己内心诸多的苦闷与无奈,发泄到繁重的体力劳动当中,试图麻痹自己不甘的内心。从小说对这一段的描写可以看到,高加林那个瘦弱倔强的影子,充满极度自尊的脸庞,即便卖力地干着农活,却没有丝毫表情,眼神里都是对现实的无望和失落。
后来,高加林获得了一个“走后门”的机会,他再次回到城市,还进入了县委大院。这时的高加林整个人焕然一新,丝毫没有先前的困顿萎靡,他对未来包含着期许与热情,在和黄亚萍的交谈中,他甚至说到“联合国都想去”,表现了他想要在城里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强烈愿望。但由于没有途径可以实现他的价值,高加林注定成为人们眼中的好高骛远者。正在高加林积极寻找前往理想国度的方式时,厄运再次降临,他被人检举了“走后门”的情况,不得不再次回到农村。当高加林这次回到农村后,他以为自己的所有理想都已经灰飞烟灭,人生再无所望的时候,淳朴的村民重新接纳了他,高加林才彻底顿悟。正如书中德顺爷爷所说,只要努力劳动,生活终究会发生改变。好比溪流的价值就是流向大海,尽管溪流再无踪迹可寻,而高加林发现自己的价值就是回归家乡,用自己的双手来建设故土家园。高中生通过对高加林人生价值的感悟,可以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更加努力地学习,希望有一天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人生》中关于苦难的精神主题
虽然苦难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不是那么愿意去经历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苦难能够磨练并锻炼人的品性,正如孟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心志,饿其体肤”,造就伟人的就是生活中的苦难。一直以来,读者对于高加林的形象都是褒贬不一,但是大家都毫无疑问地肯定了他的奋斗。高加林对于城市文明不断的追求和极度的向往,主要原因就在于他看到了城市和农村的差距,于是他想方设法地想要离开农村。另一方面,高加林内心想要脱离农村,却并不对农村感到厌恶鄙夷,他还非常乐于帮助农村发展改变,小说中高加林发现村里的水井不干净,他就从城里带回了漂白粉来进行消毒,这就是他积极改造农村的表现。照这个形势长久发展下去,高加林必定能够通过自己学到的先进知识,给家乡带来巨大的变革。也正是因为高加林认清了农村的落后和贫苦,所以才不愿再继续回去受苦,再加上他的教师工作被人顶替,使得他对现实环境充满不甘和愤恨。
在工作上的种种失意,都是对高加林进行的一种苦难考验,在面对考验时,他一直没有向命运低头,不管是通过劳动来麻痹内心,亦或是千方百计地找出路进城,都是高加林不屈抗争精神的表现,即使他的这种斗争显得像是个人理想者的行为,但最终成就他找到人生价值的就是生活中的种种苦难。对此,我们高中生应该学习这种正视困难、永不屈服、敢于向命运抗争的精神,高加林最值得肯定的地方在于他一直都是一个精神强者,用自己强大的内心,向现实发起挑战。我们高中生不论是在今后的学习上还是生活中,都应该保持坚韧的信念,用自强不息的精神迎接不同的苦难和磨砺。
三、结语
《人生》之所以获得那么多的好评,不是一个偶然,而是书中的精神主题永远不会过时,人们不管在任何时候都应该积极向上攀登,而不是做命运的臣服者,困顿在苦难之中。
[1]吴玲.城市梦想的艰难演绎——重读路遥《人生》与高加林[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1):30~32.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梅溪湖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