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有效方法探讨
2017-11-14郭梁
郭梁
摘 要:初中生刚刚褪稚嫩青涩,这时候各方面和心里都不是很成熟,正是需要思想方面指引和帮助,在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和创新,但由于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理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旧的问题没有解决,新问题层出不穷,如何探讨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初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课题之一。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有效方法;探讨
引言
针对目前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现状,教师教学知识时竭尽全力,学生学起来却并没有特别高效的进展,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策略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正面临着艰难的转型。主要是从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理念,从设计优化以及课堂氛围的塑造方面着手,探讨了实施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有效教学策略的重要性,提出了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面临的一些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
1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温故而知新既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方法。设计知识回顾环节,及时巩固重难点。复习知识的目的除了让学生巩固学习过的知识外,还可以让学生温故而知新,让复习成为新授课的导入,让学生在熟知的环境下进入课堂,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学习压力,树立自信。复习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直接设问,以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去回答;也可以通过小测试和有纸化作业的形式去回顾前面学习的知识。还有教师可以以时事作为切入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看教师如何把学生引进教学情境之中。一个新鲜的时事热点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注意的是,教师所选的时事应该与教学内容相符和。根据最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出最适合的热点新闻,增加课堂的生动性。还可以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增加兴趣。任何知识都是来自于身边的现实生活的,思想品德也不例外。思想品德作为一门理论性极强的科目,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遥不可及的感觉,因而对其产生距离感,不愿去主动接触。思想品德教师的责任不仅是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成绩,更应该把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兴趣放在首位,因此,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重要。
2重视素材的科学性
由于缺少社会阅历,初中生对于道德的认识和判断能力较弱,而老师具有较丰富的社会经验,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辅助学生深化对道德的认识,积累道德经验。在此过程中,老师必须采用贴近生活的教学手段,仔细选择生活素材,夯实道德的基础。在选择素材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规律,科学选择教学素材,不可使学生在模糊的状态下构建道德意识。学生对于社会的了解不够深入,对现象背后本质的认识不够充分,此时老师应当给学生理清容易混淆的观点,重视素材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要拥有明确的道德观念,能够传播正能量。
3联系生活实际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与思想品德课内容相关联的素材。如在学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时,学生就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石膏矿乱开乱采,并时有矿难发生的现象谈了自己的不同看法。有的說,石膏矿的开采激活了地方经济,使一些人走上了致富道路;有的说,由于矿主追逐利益又不愿多投入,设备简陋、技术落后,死人的事经常发生。最后经老师点拨,同学们达成了共识:国家应该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制止这种乱开乱采的现象,加强环境保护,加大保护可耕地工作的力度,坚决取缔非法开采。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重点难点以及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精心拟定一个讨论的话题,可以分片讨论,也可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最后全班交流总结。这样的讨论式教学,既能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讨论中还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教师可以提早布置辩论题目,确定正反两方的学生名单,让学生在课外充分准备资料,然后在课堂上模拟辩论赛,按照辩论的规则,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辩驳、论述,最后由教师及时点评和总结,并对各种观点加以梳理、引导和深化。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精心准备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并与学生生活比较贴近的案例,在讲授知识点时适时引出,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分析,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这就能使学生更容易地掌握所学知识,从而增强他们运用所学原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参与探究式教学,促进师生互动交流
课堂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构建而成,是教学双方互动交流、相互作用的过程,而不是教师单一的“演说”。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所说的:“只有在师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中,才能产生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尤其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学内容本身偏向理论性,如果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其中,便不能产生情感与心理共鸣,难以体验知识过程,并且无法深刻理解所学内容,最多是机械记忆,这样又有多少乐趣可言,课堂又怎会充满激情与活力。所以,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需要选取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其中“参与探究型”教学模式,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统一,关注师生的双边活动,引导同学们参与学习过程,使其在教师的牵引下,独立思索,自由探究,发挥学生无限的创造性,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也促进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全面发展。如教学《相逢在花季》时,根据青春时期同学们在异性交往中易出现的害羞交往或者过密交往等常见问题与困惑,精心设计邂逅花季、感悟花季以及花季祝福等环节,提供相应视频、故事,创设轻松而生动的学习情境,再安排相应的、多样的学生活动,诱导学生参与其中,探究与讨论,思考与感悟,角色扮演与体验,对学生的回答与问题,教师及时点评与小结,灵活点拨与启发,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不断提升。
5结语
随着21世纪的到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史也翻开了新的一页。作为其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初中思想品德课也加入了这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大潮中。它对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塑造,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以及科学方法和思维方法的启迪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性,实现学生主动学习和全面的发展,刻不容缓地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的面前。
参考文献
[1] 丁波.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J].现代教育科学,2017(02):11—12.
[2] 卢善郁.教学生活化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浅析[J].才智,2018(25):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