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双创”背景下如何提升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

2017-11-14陈星星

西部论丛 2017年6期
关键词:双创背景核心素养

陈星星

摘 要:培养中职学生核心素养,是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点,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职业教育人才的本质要求。在“双创”背景下教学方面需要进行一定的改变。本篇文章基于中职旅游专业,首先分析“双创”背景下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然后探讨提升其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中职旅游专业;核心素养;“双创”背景

“双创”是李克强总理发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在“双创”背景下,对于中职旅游专业的学生,在核心素养上的培养,要进行适当的调整,既要符合时代对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也不能放松对学生专业核心素养的培养。中职学校是培养“双创人才”的重要阵地,因此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改革上,既要满足培养旅游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同时也要服务于“双创”的要求。

一、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以及注入“双创”教育的必要性

学生的素心素养培养是中职学校旅游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学生掌握旅游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专业知识的讲解和传授,使他们更加了解旅游这一行业的基本运作模式,掌握从事这一行业的基本技能。不同的专业课程教育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方面又有所侧重,按照所属系别进行细分,如旅行社导游、计调、酒店管理等方向的核心素养培养方向上又有所差异。为了更好地与“双创”教育结合起来,需要在教学内容上进行调整,从而实现培养具有专业核心素养的、更符合社会需求的“双创人才”[1]。

在对已经毕业的中职旅游专业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时,发现其由于目标定位不准确或缺乏相应职业素养,因此就业不够理想,由此呈现出来的问题是核心素养不够。中职旅游专业课程设计的知识较多,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较多,同时实践课较少,使得学习成果很难发挥出大的效用。暴露出来的问题,主要有两点,一是学生专业能力不符合工作岗位的需要,二是在就职过程中缺乏创新意识和思维,机械化地将课堂所学应用到工作中。鉴于以上两个问题,中职学校要着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同时也要加强“双创”教育,通过其创新精神的内涵,使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地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中,达到培养理论与实践兼具的复合型人才的目的。

二、“双创”背景下提升中职旅游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对策

(一)加强旅游专业课课程领导

所谓“课程领导”是指学校基于国家当前政策、文件对某一专业所匹配行业的要求,针对性地合理开发专业课程,使其与相关政策、社会环境相符。

鉴于此,首先要提升学校对于课程开发的认识,基于旅游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以及“双创”背景的时代要求,适当调整教学方式、教学理念。这要求中职学校管理层、教师、学生及时转变观念,重视课程开发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双创”教育的开发不仅丰富了原有的专业课程体系,同时提升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质量,促进旅游专业教学的改革进程。对于教师层面,课程开发要求他们具有专业的旅游知识,同时又能将创新理念注入到教学内容中,因此需要他们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授课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对于学生层面,开展“双创”教育有效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在理论和实践层面提升其综合能力。课程开发有如此多的优势,校方管理人员应加强课程开发的宣传,使教师和学生充分认识其重要性,从而保障相关工作能够稳定、有序进行[2]。

其次是寻求政策的支持,根据“十三五”规划、“十九大”报告,以及学校所在省份对于中职学校的“双创”教育的政策支持,校方应积极对这些内容进行钻研,利用政策的帮助,实现学校产教结合、职教相衔接。鉴于政策和学校所掌握资源的变化,在专业课程设置上进行针对性地改变,在保证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下,使其更符合“双创”的时代要求。

最后是为“双创”教育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相结合提供坚实保障。当前我国中职对于创业教育特别是旅游专业的研究较少。学校要及时转变观念,从管理上为“双创”教育提供保障。此外,要坚持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专业性、实操性的培养,让学生更深入地接触旅游业所涉及的基本工作内容,提前感受从业的压力和艰辛,并利用自身所学和实践经验发现可在工作上进行创新的领域,或者发现该行业的空白,并在毕业后进行创业。校企合作有效增多了学生实践的机会,以企业作为提供创业和实践的平台,模拟感受创业魅力,促进中职旅游专业教育的发展[3]。

(二)学生核心素养教育改革与实施

1.课堂设置丰富的实践活动

针对旅游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进行专业教育时,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作为教学的根本点,围绕它展开职业精神教育。并将其视为专业课的核心内容,置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中。例如以文化作为旅游专业教学的切入点时,除了常规使用课本之外,鼓励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本土化改造,围绕着学校所在省份、市县的旅游资源和地方文化,将其编入教案中。这样的课程设置有助于学生了解家乡的山水景物和民俗风情,以地方文化、家乡文化达到文化育人的目的,以此提升他们的旅游专业素养。

2.多维联合,启动立体联动机制

在实践课中加强校企合作的合作力度,通过与当地旅行社对接,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或者让企业参与招生,制定短、长期的企业实践计划,实现校园文化、企业文化有效融合,进一步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内化和培养。学生在经过中短期的实践下,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对旅游运营方面有更深的体会,从而更具针对性地进行旅游產品和服务的创新,为学生后续创业打下坚实基础。可以说校企合作的模式,暗含了中职旅游专业“双创”教育的内容。

基于旅游专业的系别,以及学生的兴趣特点,进行个性化的课程改革。首先是在学校内建立多种形式的导师队伍,学生基于自身兴趣爱好和需要选取,使得教学与学习更具契合性。此外,将优秀毕业生作为典型案例进行追踪,持续关注其入学到毕业全过程的表现,然后根据他的学习情况和反馈,不断进行教学上的调整[4]。

(三)基于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整合“双创”课程资源

1.构建在线课程资源平台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程度提升了信息的传递速度,这也为中职旅游专业教学提供了又一渠道,学校应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构建在线课程资源平台。教师将有限课时内讲不完,或者没有条件讲得太细的内容放在网络平台,供学生们下载和阅读。

将“双创”知识以及旅游专业网络资源库向学生们开放,这一平台涵盖了旅游专业学生所能接触到的专业知识,满足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需求。除了基础的旅游专业知识以外,还要不断丰富和更新有关于旅游业的内容,如当前的旅游业政策解读、行业动态等,使课程资源平台更加立体化、全面化、专业化。

旅游业涉及餐饮、酒店、旅行社等,将其各种类型的旅游企业经营特点,以及人力资源管理、运营等方面的知识,纳入网络课程资源中。学生根据这些课程的需要,进行针对性地模拟演练。若是条件允许,还可与旅游业内人士合作,利用其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让学生在线与其沟通交流,解答疑惑。

2.构建“体验式”课堂

加强旅游专业课上的学习体验,课堂上采用“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围绕课本和教学大纲,再根据课堂的需要,搭配使用多种教学方式。如采用多媒体教学、创业创新案例、角色扮演活动等,在课堂上引入这些环节,丰富上课的形式,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收获了实践经验,给予他们更多的观察、思考和表现的机会。在课后为学生们预留的作业,更侧重于实践方面,如针对旅游业某一问题进行调查,或模拟创业进行准备,利用一个课时的时间,让学生以创业者的身份介绍自己的创业方案,使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更佳的学习体验。例如,在课堂上播放优秀的,带有启发意义的电影或电视剧中的某个片段,初步让学生了解创业精神,以及在这过程可能面临的风险有基本掌握。实现学生从创业的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将该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有效运用到实践中。

综合上述,加强中职旅游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增强其就业竞争力的关键,在这过程中注入“双创”教育,使他们在从事旅游业相关工作中能够以创新思维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帮助他们在创业过程更准确地认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学校始终坚持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为社会培养优秀的“旅游人”。

参考文献:

[1] 金泉,庞兆玲.酒店实习对旅游专业学生未来就业意向的影响分析——以滁州学院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10):183-186.

[2] 李彬彬,孙虹.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旅游专业学生行业内就业意向研究[J].职教论坛,2015(20):27-33.

[3] 孙琨,张雪雁.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度比较分析及其提升对策[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12):308-310.

[4] 闫立媛.高职旅游专业学生实习满意度实证研究——以天津职业大学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3,34(05):78-83.

[5] 郭培才,乐上泓.新建本科院校旅游专业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以闽江学院旅游系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怀化学院学报,2013,31(03):110-112.

[6] 李红方.中职旅游专业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2018(04):64-65.

[7] 常獻贞,李泽琴,李红利.中职旅游专业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7):26-29.

[8] 雷林子.基于“智慧旅游”的中职旅游专业教学改革探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6(03):48-49.

猜你喜欢

双创背景核心素养
等腰直角三角形背景下的旋转相似
“四大板块、六大支撑” 协同式“双创”教学模式研究
比大小,想背景,悟本质
跟踪导练(一)5
山西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总数达27个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