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绘本打开幼儿生命教育之门
2017-11-14何玲
何玲
【摘 要】绘本不单单是有插画的书,图画也并非其文字的附属,绘本是通过“图画”来传达“语言”,是故事的载体,其中不但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又不失童真童趣。在各种幼儿绘本中,除开绚丽的图画与文字,还包含了很多生命寓意,借助于幼儿绘本中的故事来引导和帮助孩子们正确认识生命、感受生命,体验生命的价值,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生命观。本文结合笔者实际教学研究,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绘本;幼儿教育;生命教育
一、绘本生命教育的意义
欧美各国对于幼儿绘本的研究和探索过程中,其幼儿绘本的技法与内容都有了非常大的进步和发展,同时欧美国家政府机构也非常重视幼儿绘本的研究,设置了很多世界级大奖,如凯迪克奖、安徒生奖、波隆那奖等。绘本阅读逐渐发展为全球幼儿阅读的时尚,过去的绘本主题一般来说包含了童话故事、科学知识、儿童文学启蒙等。但是随着近年来幼儿身心发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一些幼儿出现了各种心理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我们对生命教育的缺失,也从侧面印证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幼儿生命教育即是指导幼儿正确认识生命,让他们尊重和珍惜生命,在自我成长过程中实现生命的价值。
生命教育绘本借助于其中夸张趣味的角色造型以及丰富的情感色彩、多元化的艺术表现风格,对幼儿早期感知觉和个性爱好的形成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这类绘本能够从听觉与视觉两个方面熏陶幼儿,绘本故事自身所包含的审美情趣和人生经验都对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
二、用绘本打开幼儿生命教育之门
(一)绘本让幼儿感受生命
绘本属于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幼儿生命教育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绘本借助于独特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为幼儿呈现出了一个真善美的童话世界。在幼儿绘本中不但有对真善美的歌颂,同时也有对成长烦恼的解答,还有朋友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在让幼儿阅读绘本时能够让其心理得到净化,尝试会去感知生命。比如说在《机器人心中的蓝鸟》这一绘本中,幼儿通过阅读能够了解到其中损坏的机器人主动将自己的心房让给蓝鸟取暖,知道蓝鸟可能会冻死所以主动提出帮助,送蓝鸟到南方越冬。幫助蓝鸟让机器人十分开心,因为它能够感觉到一颗温暖的心。通过引导幼儿阅读这一绘本,让他们从心中产生对机器人的敬佩和尊重,同时感受到帮助别人是一件开心的事。对于绘本中的美丽的故事,我们逐一带领幼儿去感知这个世界,让他们体会世界的幸福和美好。
(二)绘本告诉幼儿生命态度
随着幼儿逐渐的成长,其身心得以发展,对生命的理解与认识也变得更加重要。让孩子们通过绘本来寻找自己的影子,同时产生一定的对比与冲突,借助于各种有趣的故事来帮助他们处理好自身问题,释放成长的压力。比如说在《你很快就会长高》这一绘本中,主人公阿力由于觉得自己太矮而常常闷闷不乐,他十分希望长高,也用了很多办法来尝试,之后他选择找长腿叔叔,但是长腿叔叔却给阿力说了很多长得太高的坏处,同时也告诉了他一个秘密:我们不但要长个子,还应当让自己内心长大,做一个快乐的人。我们在让孩子们阅读绘本后,很容易就可以引导他们找出自己身上的缺点,孩子们也能够和绘本中的阿力一样尝试让自己内心成长,做一个快乐的孩子。通过绘本引导幼儿和自己对话,教会他们怎样面对,同时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2]。
(三)绘本让幼儿感受生命价值
绘本可以说是幼儿和生命之间的桥梁,同时也是幼儿情感的依托。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他们往往会碰到很多问题和矛盾,而绘本借助于其中各种不同的人物,这些人物也可能面临幼儿所遇到的问题,绘本作者能够从幼儿的角度出发给出很多解决方法,为幼儿带来参考和示范。幼儿可以从绘本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并形成共鸣,进而借助于绘本阅读来获得进步。在生命教育中我们也可以利用绘本来引导幼儿感受生命的价值。
如《我永远爱你》绘本中具有一种非常温馨的情感,它教会孩子用自己及时的爱来克服死亡带来的痛苦,教会他们能够对身边的人及时的说出“我爱你”。《我永远爱你》对于启发幼儿生命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能够让幼儿了解到应当向所爱之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而《象老爹》则讲述了一个十分感人的故事,象老爹和老鼠妹妹之间的互动,充满温暖的情节以及积极向上的精神,都可以引导幼儿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三、结语
我们知道,幼儿园教育过程中主要是让孩子们通过各种游戏活动来认识和了解世界,让他们在游戏中不断探索,而绘本恰恰能够丰富他们的游戏体验。孩子们在绘本学习过程中感受其中蕴含的生命意义,进一步加深幼儿对生命的体验。可以这样说,绘本是幼儿最亲密的朋友同时也是无言的老师,我们只有善于科学利用绘本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才能够将绘本中所包含的励志、善良、坚强、乐观等品质传达给孩子们,引导他们形成健康向上的生命态度。
参考文献:
[1]凌斯嘉.用绘本阅读之匙扣生命教育之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6,(21):49-50.
[2]潘多灵,夏成.绘本、禁忌和幼儿生命教育[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8(04):78-8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