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物理教育的关键点
2017-11-14刘跃伟
刘跃伟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沟通意识和传递信息的工具,而语言本身也是在人类交往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物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自然也有自己的一套独特的语言,作为启蒙物理教育的初中物理教育,笔者在教学实践与研究中发现,学生的自然物理语言(以下简称为自然语言)转化为科学物理语言(以下简称为物理语言)是启蒙物理教育的关键点。
一、学生自然语言与物理语言及其关系
首先,学生的自然语言是物理语言的基础。我们知道,初中物理现象绝大部分来自于学生生活以及与之相关的生产实践,所以,初中的物理语言也就是来自于学生的自然语言;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所有物理语言的形成都是以客观现实为前提的,所以,学生的自然语言也必然是物理语言的前提。由此我们不難得出,学生的自然物理语言是物理语言的基础。从这个角度来说,学生接触的大自然面越宽广,感官对大自然的感受越深,与人类本身及其他环境交往越多,学生的自然物理语言就越丰富,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语言就越有可能。
其次,学生的自然语言妨碍物理语言的形成。学生的自然语言是学生在长期生活中通过体验与交往而习得的物理现象表面的经验之说,或是周围的对物理一知半解、甚至根本不懂物理的人传递的“虚假经验”,尽管这种语言不一定正确,但其来自自身的体验与同伴的现身说法,故这种概念在学生的大脑中是根深蒂固的。而学生要形成的物理语言往往是与自然语言相似却又不同。
二、学生自然语言转化为物理语言的理论研究
物理语言更多反映的是学生的理性认识,即是通过对感性材料的科学抽象,透过事物的外部现象,把握事物的内部本质。从这个角度来说,学生自然语言转化为物理语言其实是学生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过程,同时,学生已有的理性认识反过来又不断指导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其上升为理性认识。所以,学生的自然语言是物理语言的基础,物理语言又成了学生自然语言的方向,二者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由此我们可进一步得出,学生自然语言转化为物理语言的过程其实就是“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再由抽象的思维到实践”的过程,这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的途径”。(列宁:《哲学笔记》)
这就从哲学角度清晰地解释了为什么学生自然语言转化为物理语言是初中物理学习的关键,同时,我们从上面的分析也可以看到,学生自然语言转化为物理语言是启蒙物理教育的基本学习物理过程。那么,这个学习过程又是如何发生的?下面,我们再从学习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自然语言转化为物理语言”的特征。
从上面的理论分析我们可清晰地看到,学生自然语言既是物理语言形成的基础又是形成物理语言的障碍。如何让学生的自然语言有效地上升为物理语言也就成了初中物理教育的关键。笔者在近几年的物理教育实践中,根据物理教育的规律与认知学习理论,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之路。
三、学生自然语言转化为物理语言的实践研究
在多年的物理教育过程中,我在实践、研究、反思中认识到,学生的自然语言来自于他身边的物理现象,自然语言既然是学生形成物理语言的基础和一种障碍,我们何不从学生生活实践中的物理现象着手呢?经过几年的探索,终于形成了“社会生活、科学技术中物理现象课堂化”的教学策略,不仅很好地解决了学生自然语言转化为物理语言的问题,而且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体验中强化了物理语言,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对社会、人类、科学的责任性,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1.“物理现象课堂化内涵”
“社会生活、科学技术中物理现象课堂化”(以下简称“物理现象课堂化”)就是教师与学生根据物理课程的要求,观察、记录、研究社会生活、科学技术中相关物理现象,在梳理、(合作)研究、反思的基础上,将其在课堂内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并通过师生共同努力,使之成为物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课堂的一部分。
从这段定义我们可以看到,“物理现象课堂化”其实就是将学生的自然语言放回到其原来的自然环境(物理现象)中,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活动,从物理角度去观察、分析、研究对应的自然现象,改变原有认知结构与图式(自然语言),并不断发生同化与顺化,不断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种较高平衡状态过度,最终形成属于学生自己的物理语言。
2.物理现象课堂化的基本过程
“物理现象课堂化”过程主要可包括以下几个阶段:首先是课内(也可以是课外)师生交流(或学生自己)产生问题,甚至形成需要观察(检索)的对象等。其次在社会生活、科学技术中观察、实验、检索这种物理现象(对象),即是用摄像机、照相机或笔纸如实记录下这种现象产生的过程(或从互联网上检索);第三,个体和小团体先对这个现象或问题进行交流和研究,并尝试解决所遇到的问题;第四,尝试将记录、研究的物理现象及猜想、创造、研究成果用各种媒体再现在课堂里;第五,师生共同来研究、分析、得出物理概念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