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
2017-11-14李增贵
李增贵
在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问题是数学教师最头疼的事,大多数数学教师一定有同感。从一开始接触学生,发现他们是学困生,教师们就对他们另眼相看,瞧不起他们;课堂上对他们视而不见,课后辅导耐心不够,态度粗暴。数学老师因为学困生而心力交瘁,可学困生往往没有什么大的变化。新课程提出:“基础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教学要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一个也不能掉队。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这种现象却不容乐观。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才能有效地与学困生沟通,从根本上帮助学困生,使他们摆脱“学困”的境遇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下面谈谈我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的粗浅认识。
一、学困生的特征
所谓“学困生”是指在一个班级中由于教师的偏见或由于家庭及学生自身等原因造成的、被其他学生所轻视的学生个体或群体。他们表现为态度不端正、缺乏自信、学习方法欠妥、学习被动、学习习惯较差,在正常的教学要求下,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对完成学习数学任务有一定的困难。他们上课无精打采,厌倦作业,害怕考试,更缺乏独立思考与钻研的精神和能力,数学成绩越来越差。学困生具备以下特征:
1.学习困难生感知整体的意识差
学困生对数学题的知识结构和形式结构的感知不精确,往往只注意一些孤立的现象,忽视数学间的内在联系与隐蔽条件的分析,因而容易产生解题失误。如判断“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对边都相等”这句话是否正确,学习困难生就往往容易判定此题是错的,他们的原因是正方形不是对边相等,而是四条边都相等,因此可见他们没有将两种平面图形之间的知识结构与联系理清。
2.学困生注意力的集中时间短、稳定性差
这些学生有意注意的转移能力差,常在解答复杂应用题时,注意力不能随情节、条件、数量关系的变化而转移,也容易受外界的干扰,分散注意力。
3.学困生对学习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
他们没有认真思考过学习在人生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因而缺乏强烈的学习动机。 对学习本身不感兴趣。在以往的学习中没有建立良好的知识网络,学习新知识不知从何入手,容易产生厌倦、畏俱的心理,因此减弱了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
4.學困生意志薄弱,自觉性不强
自制力不高、不能有计划地完成学习任务是学困生的一个很主要的特征。在学习上不刻苦,做事也浅尝辄止,缺乏吃苦精神,行为懒散。
二、学困生的来源
1.来自家庭的教育
家长对孩子要么是溺爱,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这些孩子从小就生活在“小公主”“小皇帝”式的环境中;要么是粗暴,家长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使学生在呵斥和棍棒中学会仇视一切“教育”;要么就是放任,家长自身对知识不够重视,加上工作忙等原因,对孩子的学习不够关心,孩子在“自由”中养成了懒惰和散漫。如我们班的金晓明同学,父母劳动忙,没时间管他,爷爷奶奶又管不了,养成了不爱学习的坏习惯,自然而然就成了名符其实的学困生。
2.来自学校的压力
学困生往往是因为某些原因被老师冷落、辱骂,甚至体罚,因而被同学孤立,使其丧失了自信更丧失了自尊,更严重的是在他们心中产生对教师乃至对教育的敌意。教学中主要体现在教学上的“一刀切”,让所有学生齐步走,他们的学习成绩差,无力跟上大家,只好沦为“学困生”。像我们班的金和煜同学,天生胆小内向,在同学面前不敢大声说话,学习上缺乏自信心,不会的又不敢问老师同学,最终沦为学困生。
3.来自自身的素质
有些孩子天生体质较弱或身体某方面的疾病,自然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佳;再就是智力状况,个别学生反应迟钝、接受能力较弱,也是他们学习感到困难的原因。如冯美丽同学,由于智力原因,接受能力较弱,老师同学怎么帮助,课后如何辅导,学习成绩也不见提高,这是自然的学困生。
三、学困生的转化
1.唤醒他们向上的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学经验表明,教师的爱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间接兴趣。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关心爱护、尊重“学困生”的人格做起,坚持对他们施以爱心,唤起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只有当学生自己有强烈的上进愿望和信心时,他的进步才会出现并得以持久。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注重培养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能把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达到声形兼备的特点,带给学生良好的多种感官刺激,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获得内心喜悦和享受,也使得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思维更为活跃。
2.给他们真诚的爱,关心爱护他们
学困生的转化,更多的时候是需要我们教师的爱心和帮助。学困生几乎是从受教育起就伴随着呵斥、嘲笑、辱骂甚至体罚,因此老师对学困生真诚的爱,是转化他们的最好方法。同时,这种爱不仅仅来自老师,还应该来自学生集体,要让学困生感觉到老师不但没有歧视他,而且同学们也在真诚地尊重他,进而唤起他们对集体的热爱之情,并把这种感情转化为上进心。
在课堂教学实际中,老师提出问题后,只要发现有“学困生”举手,立即让他回答,答对了立刻表扬鼓励,答得不完整或不正确,可以让他坐下想一想,静听别人回答后再让他重答,答对了再作表扬。这样让“学困生”一次不成功还有第二次的机会,努力鼓舞“学困生”的上进心和满足“学困生”的成就感。
3.了解你的学生,有的放矢的帮助解决他们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要了解每个学困生存在的问题,对他们进行有的放矢的帮助。经常给学困生开展心理疏导,多谈心,多鼓励,增强学困生的学习信心。教给学困生好的学习方法,减少学习障碍。要重视对学困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在平时的交流中给他们介绍好的学习方法。不但要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而且要强化记忆,思维,计算,操作能力的培养,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要培养他们学习的计划性,提高学习效率;指导学困生落实每天的学习、复习工作。
4.多关注学生的进步,促进学生的成长
在教学中,经常关注他们的进步,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促进他们的成长。布置作业因人而异,把习题系统分类,采取难易筛选,设计分层练习,让不同的学生从中受益。 课堂上对于一些简单题目给予他们机会,让学困生从中找到学习的乐趣,作业有目的的布置,使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习题,从而达到一定的效果。课后辅导除指定同学帮助外,教师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来辅导,及时发现他们的疑惑,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让他们在学习上少走弯路。
5.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
作为我们教师,且不可鲁莽行事,不能在急躁情绪中指责学生,应该心平气和地查明错误原因,耐心帮助学生明白错误,矫正错误,给予激励和中肯评价,使学生以此为戒,进而教育学生发扬长处,弥补短处。这样的批评教育才能更深刻,更强烈引起学生心灵的震动,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总之,我们要善于抓住学困生的长处,把握他们的个性特征,对待学困生不但不能冷眼相待,相反要给他们以更多的关怀,要在情感上拉近距离,使他们愿意与老师、同学交流,学习上有困难就主动找大家请教;我们还要及时并经常地寻找、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恢复他们的自尊;在教学中要有针对性的为他们设计一些问题,使他们也经常获得一些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努力挖掘其内在的学习潜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培养其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达到缩小学习成绩差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