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过程中的观察及护理

2017-11-14林英秀林云云何梅凤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21期
关键词:护理

林英秀 林云云 何梅凤

【摘要】 目的:研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的护理策略并观察护理效果。方法:以72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患儿为研究对象,观察比较换血前后血清胆红素、血常规及呼吸、血压、体温等体征指标。结果:在全程护理基础上,患儿换血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180.25±69.17)μmol/L,明显优于换血前的(354.43±98.82)μmol/L,且血红蛋白、血清总钙及红细胞水较换血前有明显升高,血小板计数、血清总胆红素、血清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过程中落实好相关护理措施,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关键词】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换血疗法; 护理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1.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21-0090-02

当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极为常见,并且病发率正呈上升趋势,其来势凶猛,病情发展快速,对新生儿存在致命性危险。现从笔者所在科选取7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结合优质护理的换血疗法对于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2年1月-2016年12月笔者所在科通過换血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患儿中抽取72例,其中男39例,女33例;胎龄不足37周患儿11例,胎龄在37周以上患儿61例;体重不足2500 g者9例,体重大于2500 g者63例;ABO溶血病因素36例,G6PD酶缺乏15例,RH溶血3例,黄疸合并感染10例,单纯性感染8例。换血治疗在新生儿出生后1周内进行。纳入标准:所有患儿均与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相符合,患儿有早期核黄疸症状;患儿家属知情并签署治疗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

换血前护理。做好心理安抚工作,争取家属积极配合[1]。换血前例行4~6 h禁食时间,谨遵医嘱输注白蛋白,抽取血液检验血清胆红素、钾、钙、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将患儿置于辐射保温台,以保持患儿体温正常。进行镇静处理,开放两条静脉通路分别用于输血和用药补液[2]。此外,开放单条动脉通路用以抽血,应避免出现输血、抽血出现在同侧肢体,实现外周动静脉的同步换血临床治疗,在静脉端输入血液,利用输血泵将时速维持在大约4 ml/min的水平,同时在动脉端抽出血液,确保血液输入与血液输出二者平衡,整个流程时间为1.5~3 h[3]。

换血期间护理。合理选择动静脉留置针的穿刺部位,保证动脉、静脉两者间距离合适,严格无菌操作,严谨遵守、执行各项查对制度,注意室内温度要稳定在24 ℃~26 ℃[4]。严密观察患儿是否有不良反应,对各项生命体征变化,例如血氧饱和度、体温、心率、血压及呼吸状况等,要详细、认真记录。注意留置针穿刺位置有无渗漏、红肿现象,严查动脉留置针是否脱出,将换血速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一旦发生任何异常能够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5]。

换血之后的护理。换血结束后,护理人员需要采集血液制作标本,复查血清胆红素、血红蛋白、红细胞等五项指标,严密观察患儿留置针穿刺位置有无异常[6],为患儿提供心电监测,密切注意患儿神志情况及所有生命体征数据指标,在此治疗、护理基础上合理利用蓝光照射和其他支持性治疗手段,注意患儿黄疸症状情况[7],以及是否有其他并发症产生。

1.3 观察指标

对比在护理干预下,换血前后患儿血清总胆红素、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血清钾、血清总钙、血红蛋白的数据变化。观察记录换血前、中、后的临床护理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清总胆红素、血清总钙和血清钾情况对比

在护理干预下,换血后患儿血清总胆红素、血清钾有明显下降,血清总钙则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血红蛋白、红细胞和血小板情况对比

在临床护理干预下,换血后患儿血红蛋白、红细胞指标有明显升高,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换血治疗过程中临床监护情况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72例患儿体温、心率、呼吸频率等临床体征指标较稳定,不同时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现实生活中存在多种诱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因素,例如新生儿出生时体重、出生地区、生理遗传、喂养方式、围产期、隶属家族、种族等诸多影响因素[8]。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的治疗操作较为简单,且具有危险系数小、换血效果良好的优势特点,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治疗中最为迅速、有效的治疗办法,然而换血成功离不开换血整个过程中的优质临床护理,其中临床护理人员主要工作包括开通换血通道,确保换血过程中患者血液内环境的平衡性与稳定性,并要严密监测、精确记录患者临床生命体征[7]。换血前准备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充足的血源准备、患儿准备、换血用具、换血用品准备及合理开通动静脉输送通路并确保畅通。换血过程中,血液的抽出和输入需要高度、密切配合,护理人员要详细、正确记录血液输入、输出量及发生时间。同时,换血过程中必须对患儿呼吸状况、心率、体温、经皮血氧饱和度等体征进行严密监测,一旦出现异常变化,能够及时采取紧急抢救措施应对突发状况。换血后仍然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病情状况,全面落实相关临床护理措施。

本次研究与以往研究相比,具有治疗全程跟踪调查优势。动静脉换血后,在相应全程临床护理干预下,血清总胆红素、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血清钾、血清总钙及红细胞六项血液指标均优于换血前水平,患儿情况有明显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的临床护理,在换血疗法下,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水平有所降低,所得结论与陈洪敏等[9]一致。

综上所述,在采用换血疗法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进行治疗过程中,严密做好换血过程中的护理工作,对治疗效果具有很大的保障作用,能够提高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革.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脐静脉插管部分换血术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202-203.

[2]邹海珊,梁桂兰,梁洁莹,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对内环境血液学指标的影响[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15):2171-2172.

[3]梁永辉,汪斌.换血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效果[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6160-6161,6166.

[4]黄西林,李小萍,李明王,等.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6,8(6):516-518.

[5]谢巧庆,李思勤,梁海华,等.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13-14.

[6]李锐钦,邓皓辉,伦丽芳,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附26例报告[J].新生儿科杂志,2000,15(4):145-147,154.

[7]乔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腋动脉部分换血致并发症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EB/OL].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47):398.

[8]叶永青,梁妮,黄云丽,等.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监测与护理[J].广东医学,2011,32(1):131-133.

[9]陈洪敏,吴峤微,黄骏峰,等.外周静脉同步双管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6(3):212-213.

(收稿日期:2017-03-09)endprint

猜你喜欢

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舒适护理方法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优质护理在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