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2017-11-14崔清明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9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价值观情境

崔清明

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的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探究能力是学生在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过程中,能积极参与、亲身经历各项活动,在“观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交流”、“表达”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体验、感受和解决问题的基本心理素质、操作技能和思维品质的综合表现。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情境维系着学生的认知、思维和意志信念。良好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教学活动,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创设意义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情境教学的重要原则是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相结合的原则,因此,课堂教学应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焦点、时政热点入手,从学生自身真实的感受说起,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从无意注意转入有意注意。

我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教学中,首先播放了柴进的《苍穹之顶》,从柴进的遭遇入手,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雾霾。这个教学情境,充分发挥了名人效应——央视著名主持人柴进,是大多数学生都熟知的;问题效应——污染问题,这是当前社会关注的问题;生活效应——污染就在我们身边,每个人都有话说、都想说、都能说;高考效应——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是高考热点。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感受,容易找出话题,课堂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

二、设置疑问,互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设疑、谜底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解决它,学生一时猜不透、想不通,又走不开、放不下。中学生正处于好奇的年龄阶段,喜欢刨根问底,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充分利用设置好的情境,教师设疑或让学生设疑,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柴靜之问,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假如你是柴静,你该如何设置你的调查路径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把调查进行下去?学生在我的引导下,积极转变角色,各抒己见。有学生说,我要调查我国当前雾霾严重的现状,结合环境专家的观点,引导人们重视这一问题;有学生说,我要调查雾霾产生的原因,我认为国家、企业和消费者都要承担责任;有学生说,我要调查雾霾解决的措施,从各国的经验中寻找解决的方法;……在这一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雾霾前后政府、企业和社会发展观的变化,引导学生树立绿色生态价值观。

三、教师引导,谋划解决路径,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境教学是以情境为载体,不仅要描述情境是什么、为什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怎么办。教师要引导学生设计解决问题的路径,这既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教材,吃透知识,也能够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一课中,在学生已有的探究成果的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柴静之问。有学生说,环境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它不仅需要企业采取切实措施,还需要、政府、公民、社会的共同努力,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够解决;也有的说,环境问题从根本上是一个社会的生态价值观和发展观问题,全社会每个人包括企业、社会和消费者如果不能够从根本上树立绿色价值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我们共同总结了教材的观点:价值观不同,其导向也不同,解决我国当前的雾霾环境问题,还需要社会从根本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四、反思探究过程,引导学生学会探究、提高探究能力

相似性原则是情境教学的原则之一。情境教学不仅要提供一个相似性的生活情境,更要引导学生学会在相似情境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在情境教学的知识目标达成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提高探究能力。

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一课中,我及时引导学生反思我们探究的过程,要求同学们从这次探究中,寻找属于我们自己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是:设置情境——设疑启思——学生互动——教师引导。而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感悟生活——发现问题——调查问题——提出策略——验证策略的过程。endprint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价值观情境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实录与反思
我的价值观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两只想打架的熊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