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査特莱夫人的情人》中女性形象分析
2017-11-14赵慧楠
赵慧楠
摘要:作者劳伦斯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作为一个才华横溢的作家,劳伦斯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物形象。本文主要以《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为例,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
关键词:劳伦斯 女性形象
中图分类号:I5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21-0079-03
作为伟大的小说家,劳伦斯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作家,但是其在作品中塑造的众多的女性形象却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无论是女性意识的觉醒,还是女性婚姻与爱情自由的主张,都让其在整个的文学史中拥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本文聚焦其作品《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的女主人公康妮的形象,对其展开分析,对于促进对劳伦斯作品的深度解读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查特莱夫人的情人》的基本情节梳理
在探讨《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的女性人物形象之前,有必要从基本的故事情节入手来进行简单的梳理,从而为后续的人物分析提供必要的基础。《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主要围绕主人公康妮的情感和爱情经历来展开。康妮是一个普通的健康女子,自己的丈夫在从前线回来之后,失去了正常的性能力。康妮和一个没有正常沟通与交流能力的丈夫过了一段非正常的生活。虽然,自己的家庭属于贵族的阶层,但是,其所承受的生理与心理层面的压力却是很大的。在经历了一番苦闷与挣扎之后,这位贵族夫人跟随自己的内心,选择能够给自己带来幸福与愉悦的家庭雇工成为人生的伴侣。康妮最后选择了抛弃世间的繁华去争取属于自己的美好与幸福。
二、康妮的人物形象分析
作为劳伦斯最后的一部作品,作者在塑造康妮这一女性形象的时候,赋予其很多现代女性意识。所以,康妮的形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首先,追求幸福的战士形象。康妮是一个典型的现代女性。在《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康妮无法忍受与半机器半人的丈夫一起生活,不顾一切世俗的偏见和纲常,毅然去寻找真正的爱,真正的自然的人。男女关系的失衡是由于机械化的现代工业文明而导致,人们应该回到自然。劳伦斯指出,“我确信,只有通过重新调整男人和女人的关系,通过性爱获得解放而变得健康,英国才能从它目前的萎靡中解脱出来。”为了灵魂而舍弃肉体,甚至舍弃生命,这是基督文化带给人类的桎梏。在面对工业革命对人性的压抑与摧残之后,她并没有选择屈服,相反的是,她要凭借自己的一己之力,用自己的生命去反抗整个社会对女性的侮辱与不公的歧视。因此,要从正面的角度来审视这种女性的战士形象。
其次,女性意识的觉醒。在劳伦斯的小说中,其塑造了很多具有正义感和使命感的形象。但是,在《查特莱夫人的情人》这篇小说中,作者将女性重新定义为人,而不是一个男人的附属品,不再是男人生儿育女的工具,这是对人性的回归的渴望,也寄托了作者对人类文明未来的希望。一直以来,在许多西方文学作品中女性大多以弱者的形象存在。14世纪的莎士比亚就曾经说:“啊,女性,你的名字叫弱者”。作者劳伦斯深刻地反思了社会制度、社会文化对女性的压抑和抑制。在小说的前半部分,康妮就饱受了来自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
结婚之前,康妮是一个健康漂亮的女子,她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但是在结婚之后,由于丈夫在前线遭受重创,失去了正常的性功能,整个人都垮掉了,从此之后,康妮和丈夫的生活充满了压抑和单调的气息。在作者看来,丈夫对康妮的爱并不是真正的爱,他无视康妮的生物本能的需求,还妄图通过维多利亚时期的宗教制度来把康妮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对于康妮来说,她和丈夫的婚姻生活名存实亡。她丈夫所提供的优越的物质生活并不能够满足康妮正常的对爱的需求。很多人认为,康妮是一个对性需求比较强烈的女人。但是,实际上,康妮需要的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正常生活,可以和自己爱的人在爱情的包围下享受人性的美好。她希望能遇到一个和自己情投意合的男子,能够结合在一起,所以,当她的生命中出现了这么一个意中人的时候,康妮就如同飞蛾扑火一般抛弃了俗世的所有的美好,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真正的幸福。她的行为是对传统价值的挑战,也是对女性地位的捍卫。爱情是美好的,正常的性生活是健康的。康妮在虚伪的丈夫面前勇敢地吐露自己的心愿,而作者希望人类能尊重本能的情感,不再将女性物化,而是把女性视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存在。尊重女性,平等地对待女性是康妮这一人物形象塑造的最终落脚点。
再次,对真正爱情的渴求。很多人在批判劳伦斯小说的过程当中,都把它和中国古代的《金瓶梅》相提并论,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重新审视劳伦斯作品的价值,人们发现劳伦斯在作品中所倡导的真正的爱情、性与灵的结合、爱与情的统一应该是构成爱情的基础要素。作者反对传教士般对爱情、性欲的压抑,倡导人们尊崇自己的天性去自由地享受爱、追求爱与表达爱。在作品中,康妮的丈夫拥有着英国高贵的血统,经常拿柏拉图之类的无性之爱标榜自己。这种所谓的高尚从很大层面上揭示了他的荒唐与虚伪,康妮的丈夫甚至百般阻挠康妮追求自己的幸福,让康妮在看不到未来的生活中逐渐失去了女人应有的魅力。对于康妮来说,她虽然只有二十七岁,可当她面对镜子中那个皮肤松弛、面色苍白的自己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女性之花正在枯萎,生命之河也渐渐地枯竭。那些年幼时所拥有的对美好的生活的向往都已经烟消云散,康妮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她那娇美的面庞失去了曾经的欢容笑貌。她突然间发现,偌大的一个英格兰竟然没有一个真正的男人,她的生命只剩下空虚、无聊、寂寞和虚无,当真正的爱情来到的时候,康妮的生命之花开始绽放,她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她的生命的画卷重新打开。
最后,一个为存在而不断奋斗的女人。在小说中,康妮曾经是一个不在乎别人对自己任何评价的女人,在传统观念的束缚下,她唯唯诺诺不敢表达自己的思想,但这只是她对社会的一种妥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我。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在康妮的生命经历了种种的考验与磨难之后,康妮的小宇宙终于爆发了。她要向整个世界宣战证明自己的存在,康妮不再去理会过去,也不再去理会现在,除非现在深远地影响着自己的未来。她不断地追求自我的完善,追求两性关系的和谐与健康。她认为,在夫妻关系中,性爱的和谐是婚姻与爱情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之一。男女双方需要同时在精神和肉体方面都得到美的体验和爱的體验,才能够真正地和谐与健康。因为作者相信,性和爱是不可分割的,性和爱共同构成了生命的美好,也是人类不断追求美好生活的源泉与动力。总之,康妮在小说中难以忍受丈夫的无情和控制,她要去追求自己的性爱的健康与真正的爱情的幸福,是非常大胆的、前卫的,也是理所应当的。因为她打破了原有的观念和价值,使人类所特有的身体之美、情感之美、性爱之美得到了很好的诠释与解读,对于现代人的两性生活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endprint
三、康妮人物形象产生的原因
在作品中,劳伦斯对康妮的人物形象进行了非常丰富的塑造。康妮性格中的坚强以及其对自身美好生活的向往所展示出来的勇敢,从一定层面上是当时整个时代所造成的。本文尝试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对其性格所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首先,对本性的坚持是康妮坚强性格的一个主要原因。康妮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中,但是其在良好的家风中一直保持着不错的本性。因此,在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的时候,她选择用坚强的方式去对待。在面对丈夫对自己的控制时,她不断地让自己的本性去跟随自己的内心,不断地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真正的幸福。可以说,劳伦斯在进行康妮这一女性形象的塑造过程当中,不断地进行其人性层面的深层次挖掘,因此,对康妮所具有的独特性格进行不断挖掘,是探讨劳伦斯作品主题的主要思路。
其次,整个社会的影响。在劳伦斯的作品中,无论是女性形象的塑造,还是小说主题的表达,其一个主要的落脚点就是将人物形象与大的时代背景结合在一起。所以说,康妮这一形象的塑造是和整个社会背景有着极为紧密的关系的。一方面,在整个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下,对于人性的压抑,达到了一个顶峰。在对疯狂的物质文明不断追求的过程当中,人类在精神层面却出现了沙漠化的现象。所以,在情感层面、爱情层面也出了一系列的危机。另一方面,在人文主义的影响下,更多的人开始关注人性中本有的善良,注重人性的自我实现。所以,康妮的性格与其所处的时代环境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
最后,作品的思想表达的需要。劳伦斯在创作的过程当中,会将很多的思想与情感与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结合在一起,从而更好地进行思想层面的表达。这种人物的创作特征与作者情感的传递与表达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劳伦斯笔下的人物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是作者主观与客观层面的融合。
四、《査特莱夫人的情人》中女性形象的时代启示
上文对劳伦斯《査特莱夫人的情人》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对于作品的主题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进行了解读,虽然从作品问世到现在已经过去两百多年,但直到现在,作品依然拥有非常丰富的时代启示。
首先,要坚持两性的独立和平等。劳伦斯在诸多的作品中都将人与人的关系作为一个重要的主题来进行表达,其中男女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方向。在历史中男女关系一直处于不平等的关系中,如何打破这种不平等,实现两性意义上的平等,是作者劳伦斯的创作追求之一。在一个以男性价值为主流的社会中,提倡两性的平等地位,尊重女性在爱情婚姻生活中的付出,无疑要面临巨大的挑战。但是劳伦斯做到了,他通过康妮这一人物形象,重新阐述了在现代社会中坚持两性独立与平等的重要意义,也把两性关系这一千百年来的话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且给出了自己的思路与答案。
其次,建立和谐的两性关系。在现代工业革命之后,人类为了获得更大的物质价值,拼命地向自然界索取,在满足了所谓的物质需求之后,精神生活却出现了危机。劳伦斯通过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重新倡导人类本有的纯洁,让人类的真善美不被外界的环境所摧残和污染。劳伦斯曾经说过,男性与女性之间所具有的关系应该是最为直接和自然的,这种关系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象征着人类的文明,任何人都有追求美好爱情的权利,都应该勇敢地追求和捍卫自己的爱情。无论生命出现怎么样的挫折与磨难,无论现实的生活给予怎样的魔鬼的诱惑,都应该大胆无畏地追求自己的本性,实现自己真正意義上的圆满。与其说劳伦斯《査特莱夫人的情人》是对人类性爱的大胆探索,不如说是对人类性本善的追求。在人性压抑的时代里,通过正当健康的方式将性的欲望充分地解放,不仅可以压制自己本性的恶,也可以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劳伦斯从两性关系入手,探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探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探讨如何构建健康的两性关系,具有前瞻性意义。
最后,对真善美的追求。劳伦斯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也有一些是落后的、罪恶的、腐朽的。但这并不是作者的主流思想,对于腐败的事物作者是批判的,对于美好的事物作者是向往的,尤其是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在当代社会人类最大限度地追求所谓的物质文明,不断地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对于自己的精神层面的需求却重视程度不足。忽视人性中本有的真善美,对地位、权利、金钱充满了疯狂的追求。
五、结语
本文主要以康妮为例对劳伦斯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对劳伦斯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的解读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任丑.身体伦理的基本问题——健康、疾病与伦理的关系[J].世界哲学,2014(3).
[2]崔俊勇.出走与追寻——论《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的拯救主题[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3).
[3]席战强.关注永恒人性 探寻两性和谐——《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与《包法利夫人》比较[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2(2).
[4]席战强.生态危机的书写及其拯救——生态批评视域下的《查特莱夫人的情人》[J].河池学院学报,2012(1).
[5]张丽红.无爱的荒原 和谐的生态——《查特莱夫人的情人》的生态伦理解读[J]. 湖南社会科学,2012(6).
[6]王凯军,穆宝清.《查特莱夫人的情人》的生态思想[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6).
[7]杨肇齐.温柔的投降——解读《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康妮的自我的丧失[J].科技信息,2006(11).
[8]郑达华.《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哲学层面的思考[J].外国文学,2003(1).
[9]漆以凯.对新生的呼唤——《查特莱夫人的情人》解读[J].国外文学,1996(1).
[10]赵静.重返伊甸园——《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对工业文明的批判与人性的复归之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3).
责任编辑:于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