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慕课时代的《中医诊断学》课程知识体系构建

2017-11-14梁文娜甘慧娟闵莉俞洁李灿东

中国医学创新 2017年26期
关键词:平台建设慕课教学

梁文娜 甘慧娟 闵莉 俞洁 李灿东

【摘要】 基于《中医诊断学》知识点多、散、杂、难的特点,针对理论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探索了《中医诊断学》慕课知识体系的构建。从慕课理念的《中医诊断学》课程平台建设为出发点,结合慕课的“视频制作技术”、反复学习知识点、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教学活动”等特点,为解决《中医诊断学》传统课程教学中“一次性教学模式、满堂填鸭式教学模式”的问题,提出了建设《中医诊断学》慕课网络课程平台,采用碎片化知识点的新方法,以网络平台为载体,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目的,为学生反复学习《中医诊断学》的重点、难点与疑点提供了机会,从而不断提高《中医诊断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慕课; 中医诊断学; 教学; 平台建设

Establishment of Curriculum Knowledge System of Diagno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sed on Times of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LIANG Wen-na,GAN Hui-juan,MIN Li,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26):133-137

【Abstract】 In view of knowledge points,scattered,miscellaneous, difficult features of diagno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we carried out the establishment of curriculum knowledge system of diagnostics of TCM based on the times of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 aim at the single teaching model of the diagnostics of TCM.Starting from the establishment of curriculum platform according to the idea of MOOC,we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OC,such as the video production technology,repetitive learning and using network platform to carry out teaching activitie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Disposable Teaching model and“Duck-stuffing” type of teaching during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diagnostics of TCM.We put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for diagnostics of TCM courses network platform,adopting a new method of fragmentation knowledge,to network platform as the carrier,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It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for students to repeatedly learn the difficult and doubtful point,so as to enhanc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diagnostics of TCM.

【Key words】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Diagno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eaching method; Platform

First-authors address:Research Ba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Fuzhou 350122,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26.035

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是一种新的学习与教学模式,也是高等教育面临的新挑战与新机遇,随着慕课理念的广泛渗透与全面应用,给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全新理念与发展模式[1-2]。《中医诊断学》是现代中医学发展的前沿学科,它的发展将促使中医基础理论的更新,基于慕课理念,以《中医诊断学》为切入点,探索《中医诊断学》课程知识体系构建。

1 慕课理念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慕课给我国中医学教育带来的很多启示,中医学教育最初的形式以师带徒为主,继而发展为学校教育形式[3]。中医学教育应该是一个终身教育的过程,慕课教育模式我国的中医学教育中还处在萌芽阶段,应该积极开发相应的慕课课程,并应用于中医学的在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4-5]。实践性是中医学教育最突出的特点之一,中医学教育的实施无论从目的还是从过程,最终是在患者身上的一种实践。目前的中医学实践受制于多种因素,主要是高校普遍扩招,学校的规模及相关的教学设施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教学的基本需求,提供给学生的临床实习机会也明显减少;同时,随着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临床上学生动手的机会越来越少,更多的时候是学生作为旁观者,看着带教老师处理患者,而臨床带教老师也没有时间和精力详细地给学生剖析患者诊断、治疗等基本情况。由于上述中医学实践教学条件的限制,要求中医学实践教学的改革要有新思路和新方法,慕课为中医学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与途径。endprint

2 《中医诊断学》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它不仅涵盖了中医诊断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而且还涉及到基本的临床操作技能,是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程,是指导中医临床处方用药的关键,主要通过四诊与八纲辨证,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然后综合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得出病位、病性的一门学科[6]。中医诊断学不仅知识点多,信息量大,且内容零散。中医传统教学模式与新时代的教学要求已不相适应,因为传统教学模式中难以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以填鸭式教学法为主,过于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的个性化发展。学生学习《中医诊断学》缺乏积极性、主动性与互动性,以应对考试为主要目的,按图索骥记住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虽然学生考试成绩尚可,但缺乏解决中医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7-9]。

2.1 合理的课程体系正在完善 《中医诊断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基础学科,教学过程要注重强调中医基础理论与后续课程的衔接,也要注重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10]。因此,基于慕课理念,围绕《中医诊断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与临床辨证思维等主要知识点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与促进课程体系改革的关键[11]。

2.2 中医临床实习不能适应要求 以学生为本是《中医诊断学》教学的根本,这一理念是指导教师教学的核心。教师在课堂组织形式、教学设计、教学形式与教学目标均应从学生出发,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与学习特征开展教学活动。中医诊断技能训练目的是提高临床诊疗水平,而临床实习是临床技能训练的重要方法。目前,临床实习因医患关系、时间紧张,导致学生参与临床诊疗活动相对减少,限制了学生掌握中医临床诊断技能。因此,在《中医诊断学》的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式教学[12]、中医诊断模拟训练,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互动过程中,掌握中医临床诊断的基本技能。

2.3 中医临床辨证思维训练不足 中医临床诊断的关键就是四诊方法的规范化训练、临床诊断与辨证思维能力的训练。因忽视了《中医诊断学》的理论基础与辨证思維之间的有机联系,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忽略了中医诊断基本技能的详细讲解;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弱化了中医诊断基本技能的强化训练,导致中医四诊规范性的欠缺、辨证思维能训练的不足,从而无法全面提高学生的中医临床辨证思维能力[13-14]。因此,可以借助慕课的视频制作技术,拍摄规范的临床诊疗教学短片,从而提高学生对中医临床辨证思维的感性认识。

2.4 中医临床误诊学知识缺乏 误诊是中医临床诊疗过程中的一种常见医疗现象,误诊案例是对该现象的真实记录与展现,在《中医诊断学》的教学中,选择典型的误诊案例,可以突出教材的重点与难点问题[15]。虽然中医临床误诊已有悠久的历史,但传统《中医诊断学》教学内容强调从正面认识疾病,忽视了中医临床误诊的讲解,从而导致学生对中医临床误诊的认识不足。因此,将误诊学引入《中医诊断学》的教学中,不仅能强化学生理解与掌握基础理论与临床技能,还可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临床辨证思维模式,从而提高学生临证逆向思维的应变能力。

3 基于慕课理念构建《中医诊断学》的新课程体系

在以培养知识结构合理、理论基础扎实、临床技能娴熟的中医人才为目标的思想指导下,提出了以《中医诊断学》基本理论教学为重点,以基本技能训练、临床辨证思维、临床诊断纠误为支撑点,以构建慕课网络平台为核心的新课程体系。教学方式由传统的课堂讲授,拓展为慕课网络平台,充分借助临床模拟教学、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等各种综合的方式,从而改革了《中医诊断学》的教学模式[16]。中医四诊基本技能训练是强调以四诊为基础,突出望诊、问诊与脉诊的基本训练与技巧培养,以四诊的准确、全面与规范为目的。针对《中医诊断学》知识点多、散、杂、难的特点,结合发现式教学、问题式教学、案例式教学与合作式教学等教学方式[17],采用慕课理念,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处理错综复杂的临床问题为核心,以培训学生抓住主要矛盾、以知常达变的临床辨证思维为目标,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构建《中医诊断学》慕课网络平台的重要意义

基于《中医诊断学》的教学实际,结合学生知识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与教学时限要求,以慕课理念为指导,跟随教学改革的时代步伐,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方法,采用碎片化知识点的新方法,以网络平台为载体,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目的,从而构建《中医诊断学》的慕课网络平台[18]。《中医诊断学》慕课平台课程要素完整,制作精致,涵盖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讲授、学习活动、师生互动、练习和作业、学习评价、学习成果证明等环节,使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4.1 理清授课思路,拟定慕课大纲 慕课以知识点的碎片化、学习的系统化、良好的互动性为特点,课程大纲则以传统教学大纲为基础,利用各种各样的技术手段进行创作,从而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导的网络课程体系。因此,应根据《中医诊断学》课程与授课教师的具体情况,依据课程知识体系的主要特点,建立实景演示、模拟训练或动画展现复杂知识点的多种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中医诊断学》课程知识的构架确立后,则开始梳理每个知识点的特点,依据知识点的结构特点进行碎片化处理,主要是通过拆分与设计知识点的方式。慕课的教学设计理念主要是营造学生与教师面对面的学习氛围,学习过程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主要是以作业互评、论坛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从而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使得教学重心由教师向学生转移,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主演”,教师则成为“导演”[19]。

4.2 合理设置课程,突出临床辨证思维训练 目前,《中医诊断学》课程总学时不断减少的情况下,需要合理设置课程的教学计划,适当减少课堂理论的教学时数,确保模拟训练、临床纠误的教学时数,突出临床辨证思维训练的重要性[20]。构建《中医诊断学》慕课网络平台,通过开放各种舌诊仪、脉诊仪、脉象手与中医智能辨证系统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可以反复学习相关知识点、参与临床模拟训练,不仅可弥补临床实习的不足,还可增强学生对中医诊断规范化与客观化的认识。同时,《中医诊断学》教学应以实际成效为重点,在以慕课网络平台为主导下,通过引进标准化的临床案例,进行临床诊断与辨证思维的实训,由老师示范讲解与学生独立分析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临床辨证思维能力与规范化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学生在模拟训练过程中,不仅可灵活运用中医诊断的基本技能,增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论的理解,还可解决在校医学生不能很快适应临床实习的实际问题。endprint

4.3 整合教学资源,提升网络教学空间 以慕课网络平台为基础,广泛整合教学大纲、教案讲稿、临床资料、病理图片、模拟试题等资料,从而提升《中医诊断学》的网络教学空间,为教学提供强大的信息技术平台[21]。学生可随时登录学习、交流与自我测试等,不受教学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有利于将各种教学方式溶为一体,有效衔接基础理论与临床实习,实现“慕课-实训-临床”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22],从而不断提高《中医诊断学》的教学效果。《中医诊断学》的基本知识内容抽象,教学难度较大,一些人体正常特征与病理表现主要靠教师口头描述和书本文字表达,对于从来没有临床经验的初学者来说,单凭想象揣摩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23-24]。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则丰富了这些内容,改变了传统板书教学的单一、呆板的教学形式,将抽象、陌生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实现了变静态为动态的效果[25]。

4.4 精细设计场景,形成制作脚本 针对《中医诊断学》知识点的结构特点,课程视频可选择不同呈现方式,除了知识点的视频化外,也可采用手写板录、PPT、动画演示等形式穿插在课程教学之中。不论是知识点的视频化制作,还是动画演示,均应在制作之前做到各方的意见统一,形成规范化的统一脚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同阅读《中医诊断学》的目录,可以在慕课网络平台上了解章节分布的情况;教师在慕课平台上,可以梳理知识点,系统化的合理安排习题、视频、讨论与考试等课程元素,科学系统的分析教学数据,从而使慕课成为一个相对独立且完整的教学系统。在此过程中教师始终只是一个引导者而非讲授者,老师对学生的发言适当引导,不予干涉,对学生的评估主要涵盖知识背景、提问过程、交流和沟通技巧等。

因此,在实施《中医诊断学》教学方法改革的过程中,要加强研究与监控课堂教学主体,注重教学效果的客观评估,在实践中不断地整合各种优质资源,从而推动《中医诊断学》慕课网络平台的不断发展与创新,为《中医诊断学》的教学改革提供新的切入点。

参考文献

[1]张鸷远.“慕课”(MOOCs)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響及其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6(2):116-121.

[2]梁文娜,李冠慧,甘慧娟,等.中医诊断临床模拟训练教学改革的实施策略[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2):141-144.

[3]陶莹,伍勇.医学教育慕课的现状及可持续发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7):1108-1110.

[4]霍达,田园,周涛,等.慕课教学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的发展前景与挑战[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7):29-32.

[5]梁文娜,李灿东,甘慧娟,等.罗森塔尔效应提高学生学习中医诊断学自我效能感作用原理的研究[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2(6):61-62.

[6]陈家旭,邹小娟,赵歆,等.历版《中医诊断学》教材的比较和新版教材的特点[J].中医教育,2014,33(5):56-59.

[7]李灿东,甘慧娟,李宇涛,等.《中医诊断学》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8,18(6):58-59.

[8]闵莉,林雪娟,杜含光,等.中医诊断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J].中医杂志,2015,56(4):241-273.

[9]田松.基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中医诊断学教学改革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医教育,2011,30(4):32-34,39.

[10]甘慧娟,许克祥,杨朝阳,等.注重中医思维,以学科建设推动中医诊断学教学改革[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24(2):62-63.

[11]张欣,尚坤,刘明军,等.基于微课与慕课理念的中医药网络课程平台建设对课堂教学辅助作用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5):101-102.

[12]唐利龙,梁岩,陈宏.案例教学法在中医诊断学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9):2250-2251.

[13]杜含光,李灿东.中医诊断学研究的瓶颈与对策[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4):971-974.

[14]王洋,王昌恩,林雪娟,等.疾病诊断与疗效评价相关参数差异性理论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8):2939-2941.

[15]杨海燕,王萍.中医误诊案例教学对提高学生鉴别诊断能力的探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1):87-88.

[16]宋厚盼,黄惠勇,谷捷,等.《中医诊断学》教学研究新思路探索[J].中医药导报,2015,21(19):108-110.

[17]吴秀艳,王天芳,薛晓琳.TBL模式的情景模拟案例在中医诊断学双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3):77-78.

[18]李福凤,燕海霞,郝一鸣,等.《中医诊断学》数字课程平台的建设与体会[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7(3):13-15.

[19]易庆竑.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及其教学结构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4):94-100.

[20]李晶,杜彩凤.中医诊断学临证思维训练模式初探[J].中医教育,2011,30(1):31-33.

[21]祝美珍,刘燕平,唐亚平,等.构建中医诊断学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意义与策略[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7(3):100-102.

[22]师建平,赵敏,张锁.Seminar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在《中医诊断学》课堂教学中模型的构建[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4,36(S1):201-204.

[23]万生芳.PBL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其优劣性分析[J].西部中医药,2013,26(1):53-55.

[24]刘燕平,黄岑汉,唐亚平,等.中医诊断学PBL教学改革的设计及实践[J].中医教育,2008,27(2):46-48.

[25]林雪娟,闵莉,甘慧娟,等.中医脉诊临床模拟训练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7(1):143-145.

(收稿日期:2017-05-22) (本文编辑:程旭然)endprint

猜你喜欢

平台建设慕课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运用QQ群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绩效提高途径探析
“互联网+”思维在应用型高校课堂管理的思考与探索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