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乙型肝炎患者T细胞亚群、IL—32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2017-11-14熊勋爵

中国医学创新 2017年25期
关键词:外周血乙型肝炎机体

熊勋爵

【摘要】 目的:对不同程度乙型肝炎患者血液中的T细胞亚群、IL-32水平进行测定,比较其变化情况并探讨其对血清免疫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12月来本院就诊的120例不同程度乙型肝炎患者,同期40例健康体检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对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IL-32细胞因子的水平,分别比较不同组别的变化情况。结果:乙型肝炎患者血液中CD4+T细胞的百分比及CD4+/CD8+比值均低于对照组,而CD8+T细胞亚群的百分比高于对照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乙型肝炎组血清中IL-32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呈现紊乱状态,IL-32的水平明显增高可能是参与免疫应答,T细胞亚群比例异常与肝脏的炎症损伤程度具有相关性。

【关键词】 乙型肝炎; T细胞亚群; IL-32水平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changes of T cell subsets and IL-32 levels in blood of different degrees hepatitis B patients,to compare and explore their effect on serum immune cells.Method:From March to December 2016,120 different degrees hepatitis B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40 healthy volunteers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Test T cells subsets by flow cytometry instrument,and levels of IL-32 cytokines were measur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and the changes of different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percentage of CD4+T cells and CD4+/CD8+ ratio in the blood of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while the percentage of CD8+ T cells in the blood of patiensts with hepatitis B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serum IL-32 levels of different degrees hepatitis B patient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cases of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cellular immune func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patients is in a disorder state,the increase of IL-32 levels may be related to the severity of inflammatory response,and the degree of T cell subsets ratio anomalies associated with inflammation damage degree of liver.

【Key words】 Hepatitis B; T-cell subsets; IL-32

First-authors address:Jingshan Renhe Hospital of Hubei Province,Jingmen 431899,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25.031

乙型肝炎主要是由肝炎病毒群的雙螺旋环状封闭DNA病毒引起的,是导致死亡最为常见的原因之一。该病具有病程较长久且易复发性等特点,发病率逐年呈现出大幅度增长趋势,患病人群较广,本病对患者正常生活及身心健康造成较严重影响[1]。有报道称发挥关键的细胞是活化的Th细胞,目前较新发现的Th型细胞可能在肝炎发病进程中扮演重要作用,其被异常活化后释放出大量的相关细胞因子主要包括IL-32及IL-23等,有研究报道其患者血清中Th细胞分泌炎症细胞因子IL-32水平发生变化是引发肝炎的重要因素[2-3]。乙型肝炎病患者由于在机体内的免疫功能呈现低下状态、持续复制病毒可诱导机体产生各种细胞因子、炎性介质及宿主免疫病理反应复杂作用,进一步最终造成大块肝组织、肝细胞坏死,发展成重型乙型肝炎甚或肝功及多脏器能衰竭,病亡率较高,有报道称可达到40%~60%,且预后性较差[4]。但其对肝细胞的损伤并不是直接的,间接性经过诱发机体的免疫反应对肝细胞进行损伤。CD4+及CD8+是近来新发现的一种调节性T细胞。可能包含免疫学作用机制,与机体T淋巴细胞介导的异常免疫反应相关,研究报道肝炎病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包含CD4+、CD8+,随着乙型肝炎严重程度不同,细胞水平不断变化,对外周血中的T细胞亚群及其比例可较佳地反映机体免疫应答的变化,进行研究具有一定价值[5-6]。因此,以T淋巴细胞作用部位作为研究的关键靶点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因此,本文也对患者治疗后体内血清中T细胞亚群、IL-32水平的变化进行了测定。endprint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在2016年3-12月住院的乙型肝炎携带患者120例,其中男66例,女54例,平均年龄(53.5±5.7)岁,经临床诊断及病理报告显示均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及2010年《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诊断的相关诊断标准[7-8]。被入选患者在近几个月内曾未接受过抗病毒、保肝及免疫调节剂的相关治疗,排除亚型肝炎病毒性感染,脂肪肝炎,酒精性肝炎及心血管类、自身免疫性疾病。在所有病例中28例急性乙型肝炎,92例慢性乙型肝炎(轻度型35例,中度型33例,重度型24例)。同时选取4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为对照组,其中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54.6±4.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入选者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入选患者在空腹状态下,用加入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剂的真空管抽取静脉抽血10 mL,混匀防止凝结,进行血清分离,-80 ℃冷冻保存,待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试剂盒用上海联硕生产的试剂盒)SEAC全自动酶标仪进行检测,操作时参照其相关说明书。采用PAS流式细胞仪(德国Partec 公司生产)检测T细胞亚群(检测盒用上海亿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CellQuest软件进行分析测定免疫细胞CD4+、CD8+、CD4+/CD8+的水平并觀察比较其变化情况[9-11],并检测所有入选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血清中IL-32、T细胞亚群相关指标。。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程度乙型肝炎病毒患者T细胞亚群水平与健康人群比较 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患者及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患者血液中T细胞亚群血液中的CD4+的细胞百分比低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伴随肝脏病变程度的加重,CD4+细胞的比例呈下降趋势。感染乙型肝炎后患者的CD8+T细胞百分比高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升高程度与肝脏的严重程度呈现正相关。慢性肝炎患者CD4+/CD8+比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同程度乙型肝炎病毒患者与健康人群IL-32水平比较 酶联免疫检测细胞因子水平后结果显示,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患者IL-32为(528.1±102.7)pg/mL,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患者轻、中、重度分别为(159.0±53.1)、(330.5±43.2)、(491.9±89.7)pg/m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86.3±52.4)pg/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急性乙肝组IL-32水平最高,慢性重度乙肝组其次,且随病情严重度升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作为人体一种常见肝脏病,均因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后引发,在我国该病的发病率高,是导致原发性肝癌最主要发病因素。据统计,中国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约占全球乙肝患者总数的1/3,全球乙肝病毒感染病患有(3.5~4.0)亿人,我国乙型肝炎感染率高达60%,目前每年有近50万人死于肝炎引发的肝脏损害和肝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及生活质量[12-13]。发病率的逐渐上升,目前广泛应用细胞毒性化疗药物治疗此类病症,但乙肝病毒感染的患者接受化疗药物、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时乙肝病毒再激活已成为临床上较常见问题[14]。有报道称乙型肝炎病可能是一种由细胞介导的免疫性疾病,是一种多种炎症因子参与的炎症反应并且与机体的免疫反应密切相关,淋巴细胞的介导作用作为细胞免疫功能紊乱造成乙型肝炎病变发展及预后的重要因素,其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在这一病理损伤过程中扮演重要作用[15-16]。研究显示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机体免疫系统主要经细胞免疫反应对其进行消除病变部位,但在细胞免疫清除病毒的同时将对肝细胞产生炎症,进一步导致肝功能的损伤,甚至病变为肝硬化及肝癌。当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体后将对机体免疫器官尤其针对特异性细胞免疫造成不同程度的威胁,可能也是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造成不同临床转归的主要因素[13]。因此乙型肝炎及其发病率高和隐性感染强的特征逐步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其发病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炎症感染、代谢紊乱及内分泌障碍等。其病因发生复杂,发病机制及乙型肝炎病毒在感染后不同转归的机制不完全清晰,但已知在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其转归受到病毒强弱及宿主免疫应答强弱两方的共同影响。目前研究表明其发病与免疫功能的异常可能有关,如T淋巴免疫性细胞因子及炎性递质[17-18]。因人体感染HBV后将引起一系列防御功能机制,主要包括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将病毒消除,在机体内激活特异性T细胞将乙型肝炎病毒消除,在HBV中具有重要性。机体免疫功能发生改变将对T细胞各亚群的绝对数值产生影响。T细胞作为一类淋巴细胞,依据功能和标志物不同,将其分为多种类型如CD8+细胞毒性T细胞,CD4+辅助性细胞,CD25+调节性细胞及记忆性T细胞等。有研究称在感染HBV后机体内CD4+T细胞比例呈明显下降趋势,且随病情严重度增加,比例逐渐降低,而CD8+T细胞呈显著增长,且随病情进展呈现出不断增长,进而致CD4+/CD8+比值降低,而HBV-DNA高复制性进一步加重了T细胞亚群的失衡[19]。在免疫应答中不同类型的T细胞共同发挥清除机体外来感染病毒。针对人体因感染HBV后发生慢性感染和长期携带,目前认为可能因机体HBV特异性T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如反应缺陷、免疫耐受等所致。因此将T细胞亚群比例作为反映细胞免疫状态的重要指标。

研究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对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患者及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患者血液中T细胞亚群血液中的CD4+的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且伴随肝脏病变程度的加重CD4+细胞的比例呈下降趋势。而感染乙型肝炎后患者的CD8+T细胞百分比明显增高(P<0.05),且升高程度与肝脏的严重程度呈现正相关。而CD4+/CD8+比值在乙型病毒携带患者中大幅度降低(P<0.05);酶联免疫检测细胞因子水平后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患者及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患者IL-32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病例组中急性乙肝以及轻、中、重度型慢性乙肝间IL-32差异较大,在急性乙肝组IL-32水平最高,慢性重度乙肝组其次,且随病情严重度依次明显升高。表明患者T细胞亚群、IL-32水平的变化与乙型肝炎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endprint

综上所述,细胞因子可以作为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疗效的预测因子,并且其对于评价治疗疗效可能具有更大的意义。炎症感染后将会加重扰乱机体免疫功能,特别针对T细胞介导的具有特异性的免疫细胞。因此,对感染HBV患者进行监测,加强对T细胞亚群动态检测力度,有助于全面加深患者免疫功能,也为判断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提供有利依据。防止出现肝功能损害甚至肝衰竭以及乙肝病毒激活的发生,在使用药物或化疗等手段抗病毒治疗,抑制乙肝病毒DNA大量复制,减轻乙肝病毒对肝脏进一步造成的损害,为临床上制定评价乙肝病毒治疗效果指标提供实验依据,及时把握患者的治疗时机,减少患者死亡率,在临床治疗中具有一定临床指导价值。

参考文献

[1]满昌军,董香玉.外周血T细胞亚群、IL-32、IL-6水平在乙型肝炎患者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8(1):62-65.

[2] Kawsar H I,Shahnewaz J,GopalakrishnaK V,et al.Hepatitis B re-activation in cancer patients:role of prechemotherapy screening and antiviral prophylaxis[J].Clin Adv Hematol Oncol,2012,10(6):370-378.

[3]杨茜,张平安.乙型肝炎患者T细胞亚群、IL-32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3-8.

[4]巩彦平,张新路.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IL-32、IL-6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 吉林医学,2012,32(29):6096-6100.

[5]鲁晓娟,王娟,白莹立,等.红细胞免疫指标与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在慢性HBV感染中的价值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23):5351-5353.

[6] Caroleo B,Staltari O,Gallelli L,et al.Pegylated interferon/telbivudine sequential therapy in Hepatitis Be antigen negative severe chronic hepatitis Bpatient[J].Res Med Sci,2013,18(6):368-369.

[7] Tan A,Koh S,Bertoleti A,ImmuneresponseinhepatitisBvirusinfection[J].Cold Spring Harb Perspect Med,2015,15(8):214-218.

[8]李彩东,杨勇卫,李惠军,等.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外周血FN-γ、IL-32和IL-6的变化及临床相关性[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18):2622-2624.

[9]李冶刚,张超飞,郭希邦.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检测意义[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23(10):775-776.

[10]王輝,高建鹏,游晶.慢性乙型肝炎病 毒感 染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与其血清HBVDNA的水平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3,21(6):418-422.

[11]黄 静,李德新,周亦伦.慢性乙型肝炎血液透析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血液净化,2013,12(7):375-379.

[12]王慰,杨莉,高恒波,等.不同血清HBV DNA 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5,18(1):74-75.

[13]王慰,郑欢伟,任桂芳,等.慢性HBV 感染及其相关肝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3,29(4):276-279.

[14]刘坤,杨亚萍,刁青.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DNT细胞及T细胞亚群的表达及意义 [J].河北医药,2014,35(5):2248-2253.

[15]黄静,李德新,周亦伦,等.慢性乙型肝炎血液透析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血液净化,2013,12(7):375-380.

[16]李彩东,陈锡莲,段正军,等.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与白细胞介素-15、白细胞介素-16 的相关性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5,31(11):1858-1861.

[17] Caroleo B,Staltari O,Gallelli L,et al.Pegylated interferon/telbivudine sequential therapy in Hepatitis Be antigen negative severe chronic hepatitis Bpatient[J].J Res Med Sci,2013,18(4):368-369.

[18]陆玉蕾,王晓晶,严伟明,等.TCRγδ+CD3+CD4-CD8-双阴性T细胞在3型鼠肝炎病毒诱导的小鼠慢性病毒性肝炎发病中的作用[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4,15(1):339-342.

[19]陈晨,蒋道荣,张弦,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调节性 T 细胞表达水平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32):4714-4716.

(收稿日期:2017-03-17) (本文编辑:康玥)endprint

猜你喜欢

外周血乙型肝炎机体
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研究
儿童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效果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什么是外周血管超声检查
什么是外周血管超声检查
饲粮锌在畜禽机体中的作用
滴鼻净高血压患者应慎用
柴油机机体常见损伤的检修
浅析12V240ZJB柴油机碾瓦烧轴
关于初中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