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CU重症感染患者抗菌治疗前后痰培养病原菌动态变化及疗效分析

2017-11-14施剑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21期
关键词:动态变化病原菌

施剑

【摘要】 目的:探讨ICU重症感染者抗菌治疗前后痰培养病原菌动态变化与疗效。方法:以2012年1月-2016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ICU收治的150例重症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入选病例均分为两组。试验组75例,患者行針对性抗菌治疗;对照组75例,患者行常规抗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痰培养病原菌动态变化,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86.7%)显著高于对照组(45.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原菌培养结果显示,治疗前及治疗初期,痰培养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治疗后期,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成为痰培养主要病原菌种。治疗2、3、4周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他菌属分布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学观察显示,抗感染治疗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清除能力较强,对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的清除能力较弱。结论:动态观察ICU重症感染患者的痰培养病原菌变化能够为临床有效制定抗感染方案提供参考,据此给予患者针对性抗生素治疗对提高疗效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ICU; 重症感染; 病原菌; 动态变化; 抗菌治疗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1.00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21-0015-02

ICU即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是临床治疗内外科多种急危重症的重要场所。受疾病、呼吸治疗等因素影响,ICU重症患者易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及肺部感染等,会延缓病程,影响预后,不利于患者早期康复[1]。应用抗生素是现阶段对抗感染的有效方法,动态观察ICU重症感染患者的痰培养病原菌变化能够为针对性抗菌治疗方案的制定、实施和灵活调整提供指导[2]。文章现对此进行分析和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2年1月-2016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ICU收治的150例重症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入选病例均分为两组。试验组(75例):男43例,女32例;年龄25~70岁,平均(52.6±7.3)岁。对照组(75例):男45例,女30例;平均年龄(52.3±7.1)岁。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病例纳入标准:(1)符合ICU收治标准;(2)合并下呼吸道或肺部感染,病症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中诊断标准;(3)ICU入住≥7 d;(4)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3]。

1.2 方法

全部患者入住ICU后均积极进行综合治疗,包括:(1)呼吸支持;(2)根据病情对症用药;(3)容量复苏;(4)稳定循环功能;(5)纠正水电解质平衡;(6)营养支持;(7)肾脏替代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经验性选择抗生素对抗感染,试验组以药敏试验结果为依据,结合联合用药、降阶梯治疗、策略性换药等用药技巧,有针对性地选择抗生素对抗感染。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全部患者均于治疗前取痰液样本培养病原菌,治疗后每周痰培养1次,共计观察4周,治愈患者痰培养观察至转出ICU即止。细菌学评价标准:(1)清除:治疗后原定植细菌消失;(2)未清除:治疗后原定制细菌滋生;(3)新定植:治疗后发现新菌株[4]。

本研究疗效评价标准参照文献[5]拟定。显效:患者生命体征正常,临床症状消失,身体功能恢复;有效:患者生命体征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减轻,身体功能好转;无效:患者病症无缓解、进行性加重或死亡。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86.7%)显著高于对照组(45.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痰培养病原菌动态变化

治疗1、2、3、4周患者数分别为150、113、82、51例。治疗前及治疗初期(1周),痰培养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治疗后期(3~4周),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构成比增加,肺炎克雷伯菌构成比基本持平,金黄色葡萄球菌构成比降低,大肠埃希菌消失,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成为痰培养主要病原菌种,治疗2、3、4周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他菌属分布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另外,细菌学观察结果显示,抗感染治疗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清除能力较强,对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的清除能力较弱,见表3。

3 讨论

ICU常集中全院各科不同病种及不同严重程度的感染患者,是ICU发生感染的基础因素,感染菌株一般以多重耐药菌株多见,是导致器官衰竭、诱发死亡的重要原因[6]。此外,合并基础疾病及严重并发症、长期住院、糖皮质及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等因素也易导致病菌在患者体内寄生定植的危险因素,特别是气管切开机械通气会直接破坏上气道防御屏障,易诱发呼吸机相关性感染[7]。

本研究中,痰菌细菌谱统计结果显示,患者抗菌治疗前后病原菌属发生了一定变化,治疗前及治疗初期,痰培养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治疗后期,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则成为痰培养主要病原菌种。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在患者治疗期间构成比上升明显。既往有报道指出,铜绿假单胞菌在定植感染细菌中占首位,抗菌治疗过程中可从初始的32.7%构成比增加到57.1%,是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首要致病菌[8]。本研究中,铜绿假单胞菌治疗前占22.8%,治疗后期上升至42.6%,虽与既往文献比较上升比略有下降,但在各病原菌种中占据首位。此外,治疗后期鲍氏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26.5%和23.5%,也占据较大比重,考虑可能与抗生素特别是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有关。endprint

本研究中,细菌学观察显示,抗感染治疗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清除能力较强,对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的清除能力較弱,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未清除率最高。另外,通过观察不同治疗阶段铜绿假单胞菌发现,新定植菌株以多重耐药菌株和广泛耐药菌株多见,其细胞外膜通透性极低,能主动外排多种抗生素,形成天然耐药性[9]。鉴于不同抗感染阶段病原菌构成比不同,不同菌种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也存在差异,本研究以药敏试验结果为依据,结合多种抗感染策略给予患者针对性用药,结果显示,治疗有效率(86.7%)显著高于经验性用药(45.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既往文献[10]结论相近,提示动态观察ICU重症感染患者的痰培养病原菌变化能够为临床有效制定抗感染方案提供参考,据此给予患者针对性抗生素对缩短病程、提高疗效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姜嘟嘟,柳毅刚,詹青,等.216例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感染及病原菌分析[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3,13(1):35-39.

[2]赖军华,莫松,李敏,等.ICU重症感染老年患者抗感染治疗前后痰细菌培养结果动态变化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441-443.

[3]王琼,杨晓钟,戴伟杰,等.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腹腔感染病原菌分布与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23):5346-5348.

[4] Wenger M,Krasnov A,Skugor S,et al.Estrogen modulates hepatic gene expression and survival of rainbow trout infected with pathogenic bacteria Yersinia ruckeri[J].Marine Biotechnology,2012,14(5):530-543.

[5]张天增.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10(9):5334-5335.

[6]李海红,刘永良,姚立岩.初始不适当抗菌治疗对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死亡率的影响[J].热带医学杂志,2015,9(8):1041-1044.

[7]王万海,徐岷,张傅山,等.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EB/OL].中华试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3,12(3):36-40.

[8] Strunov A A,Ilinskii Y Y,Zakharov I K,et al.Effect of High Temperature on Survival of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Infected with Pathogenic Strain of Wolbachia Bacteria[J].Russian Journal of Genetics:Applied Research,2013,3(6):435-443.

[9]宋晓冬.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4):182-183.

[10]何鲤穗,陈志量,刘玉琪,等.ICU重症感染患者抗菌治疗前后痰培养病原菌动态变化与临床疗效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24):5584-5586.

(收稿日期:2017-03-14)endprint

猜你喜欢

动态变化病原菌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调查与预防浅谈
植物免疫系统“合作”御敌
早产儿与足月儿发生新生儿败血症的特点比较
侦查阶段“证据材料的动态变化”监督与控制研究
广西木材产量动态研究
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动态变化的网络系统安全处理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