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感染时的检测与分析

2017-11-14李凯航杨显超鞠厚斌吴秀娟陶田谷晟

中国猪业 2017年10期
关键词:病原学耳病毒株

李凯航 杨显超 鞠厚斌 吴秀娟 陶田谷晟 王 建

(上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 201103)

一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感染时的检测与分析

李凯航 杨显超 鞠厚斌 吴秀娟 陶田谷晟 王 建*

(上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 201103)

为对猪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免疫抗体的监测数据进行科学分析,通过绘制抗体曲线、分析抗体数据和进行病原学检测做出综合判断。结果表明,科学的数据分析才能揭示群体真实免疫状况并可提示感染,抗体监测的作用不容忽视。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感染;抗体监测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俗称蓝耳病,1996年传入我国,2005—2006年期间由于核苷酸序列突变,产生蓝耳病病毒变异株,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1]。各养殖场(户)对该病的免疫非常重视,希望能够运用有效手段监测该病的真实抗体水平和感染现状,从而了解养殖各阶段的带毒状况、免疫水平、发病状态,结合场内生产参数,了解和较全面掌握该病在场内的控制情况。但在实际生产中,有可能日常监测中出具的检测报告显示采集的血清抗体均为阳性,但场内流产数显著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其实可通过对抗体动力学曲线和其他具体数据的详细分析作出初步判断。

1 免疫抗体检测

上海市某猪场发现生产参数下降,繁殖母猪流产率升高,对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抗体日常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绘制了抗体变化动力学曲线并对抗体均值和离散度加以分析,认为其疑似感染蓝耳病。其中抗体均值以S/P值表示,S/P=(样品-阴性对照平均值)/(阳性对照平均值-阴性对照平均值),离散度=均值/标准差×100%。

图1 疑似发病场各生产阶段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抗体动力学曲线

该场免疫程序为14日龄、140日龄和170日龄免疫高蓝弱毒苗(江西株),母猪普免3次,监测该病抗体个体阳性率为93.22%,抗体整体水平较高。从图1可以看出:抗体水平在7周龄产生明显下降,妊娠后期出现明显升高现象,为明确是否为野毒感染所致,对数据进行了具体分析。

图2 各生产阶段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抗体均值与离散度变化

从图2可以看出,第7周抗体S/P均值仅为1.2,但离散度却达到131%,此时母源抗体已基本消耗殆尽,野毒感染几率较大。妊娠13周时,抗体S/P均值高(3.0),离散度低(27%),野毒感染几率小。

2 病原学检测

为了印证抗体监测结果,对3~25周的猪采集全血,按10份/阶段进行采样和PCR检测,结果见图3。

图3 3—25周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CR检测阳性率

由图3可以看到,在3~25周的病原学监测数据中,3~11周出现病原感染,从哺乳仔猪一直持续到育肥中期,始终存在野毒感染,保育后期(9周)感染最严重。从育肥后期转后备期间,猪场整体感染状况相对平稳。我们随后挑选了30份抗体监测S/P值大于2.5的猪,采集全血样品进行PCR,结果从24份样品中检出了蓝耳病病原,符合率达到80%以上,说明抗体检测与病原学检测数据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3 讨论

3.1 仅凭群体抗体阳性率一项指标无法反映免疫效果和抗病能力

在血清学监测中,当前选用的经典毒株或高蓝毒株疫苗均可以产生很高的阳性率,弱毒苗打一次就可以使群体监测ELISA抗体水平达到70%以上[2]。但群体免疫水平并不代表中和抗体水平,打了苗发病的场户仍然有很多,不对免疫数据进行详细分析是无法真实反映免疫效果的[3]。蓝耳病抗体阳性率与保护力之间的关系,并非正相关,应对抗体的均值和离散度更加关注:均值过低,可能产生亚中和水平的抗体,反而导致蓝耳病病毒产生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ADE);均值过高,则可能是病毒感染造成的感染抗体占主导;健康猪群的抗体离散度一般不会超过30%,如果离散度过高,不管均值如何,同样代表场内正在发生疫情。虽然当前检测蓝耳病所用的不同检测试剂盒针对病毒核衣壳、囊膜等不同蛋白,产生的原始数据略有不同,但绘制出的抗体曲线趋势是一致的,对抗体离散度的计算也不受影响,通过对抗体监测数据进行科学分析,有利于对场内疫情和免疫效果进行初步判断。

3.2 监测样品采集应涵盖各主要生产阶段和环节

随着当前蓝耳病流行毒株的多样化和复杂化,疫苗毒株的选用和场内优势毒株是否匹配?病毒侵袭时各生产阶段具体免疫效果如何?到底病毒存在于哪个生产环节,需要对哪个环节重点关注?这些问题仅靠一个群体阳性率指标显然无法回答,需要各养殖场(户)针对本场具体情况,按照各生产阶段的实际规模选取采样方案,对群体免疫效果进行全面的、实时的监控和分析。每个生产阶段应按照规模比例或参照流行病学调查原理,制定合理置信区间和可接受流行率采集样品。血清样品采集的策略应最有利于对免疫水平和感染状况作出整体评价,表1仅供参考。

另外,因为猪只感染蓝耳病病毒12小时即可造成持续2周的病毒血症,并会在1~4个月时间里发生持续感染[4],发病期间可从抗凝血中检出病毒,故抗凝血样品可用于该病的病原学调查,采集方便、快捷,如发现抗体数据异常,应及时采集抗凝血进行病原学检测。

表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免疫抗体监测方案

3.3 场内抗体监测数据分析仍然具备重要参考价值

虽然抗体监测无法区分感染抗体和免疫抗体,但是,当前已有多个试剂生产商根据监测数据的积累制定了感染抗体的参考值,可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按照过往经验,ELISA抗体滴度与病毒感染程度存在相关性。按照监测经验,ELISA的S/P值超过2.5则提示感染,但近年来随着广大养殖场(户)对高蓝弱毒苗的认同程度提高,疫苗免疫效果得到了普遍提升,试剂盒的感染阈值也应该有所提升,具体提升到多少尚待探讨。虽然当前病原学监测已益发重要,但对传统抗体监测数据的及时、科学、全面分析,仍是真正了解养殖场(户)的免疫状态和免疫效果的良策,也是提示场内正在发生的疾病感染和流行的重要工具[5]。

总之,随着蓝耳病疫病的不断发生及流行毒株的复杂化,蓝耳病的抗体监测工作不仅不能忽视,而且还要进一步加强和细化,要开展实时跟踪和反馈。各养殖场(户)应保持一定的监测频次和范围,对发病场的疫苗免疫程序及时进行合理调整,实现对群体健康的动态监控和再平衡。

[1]代军,雷蕾,任志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防控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14,35(4):97-101.

[2]陈红玲,黎作华,万春燕,等.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弱毒疫苗在规模化猪场中的临床应用与分析 [J].中国猪业,2015,10(8):41-44.

[3]刘功成,张倩,屈勇刚,等.北疆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抗体的检测与分析[J].中国猪业,2016,11(1):41-43.

[4]顾小雪,原霖,遇秀玲,等.猪场如何实施主要垂直传播性疫病的动态监测[J].猪业科学,2012,29(10):30-32.

[5]周绪斌,李聪,秦云,等.规模化猪场系统血清学监测在防疫体系中的作用及实施方法[J].今日养猪业,2008(4):19-23.

S852.65

B

1673-4645(2017)10-0050-03

2017-09-19

上海市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建设 ﹝沪农科产字(2017)第6号﹞

李凯航(1977-),男,硕士,高级兽医师,从事预防兽医学工作,E-mail:691126830@qq.com*

王建,E-mail:jianwhlj@163.com

猜你喜欢

病原学耳病毒株
人腺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研究现状
法国发现新冠新变异毒株IHU
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分析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猪蓝耳病的防控
一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治
高致病性蓝耳病的诊断和治疗
鸡伤寒和鸡白痢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病原学诊断
广西鸭圆环病毒流行毒株遗传变异分析
阿留申病病原学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