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2017-11-14郭静娟

莫愁 2017年33期
关键词:标新立异欣赏者内心

☺郭静娟

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郭静娟

有没有一些时候,你的孩子让你感到有些尴尬?

在学校里,你的孩子无意中因为自己的一点课外知识冒犯了老师,比如他觉得老师说的“引力只存在于地球之上”不够全面,便直接就举手了,说“星球与星球之间可能也存在引力”;在旅行中,你的孩子突然不想跟着大家排长队顶烈日去玩某个项目,无论你怎么劝说,他都只想呆在宾馆;面对有些家庭聚会,他拒绝参加,理由是不想陪着无聊的大人们吃个没完,也不想和陌生人没话找话;逢到假期,他更不想听从你的安排去补什么课,只回一句:我有我的休息权!便约同学打篮球、玩三国杀去了……

这样的时候,你是不是觉得很郁闷?

但也许,事情并没有你想得那么糟,如果你愿意换个角度去想一想。

标新立异的“最后一课”

偶然读到居于德国的华裔儿童文学家程玮老师的一篇文章《最后一课》,颇是感慨。文章讲述的是她儿子在结束中学学生生涯之时,迎来高中最后一课的内容:在毕业前的最后一个星期,学习如何“标新立异”。整整一个星期,孩子每一天上学的服装都要“服不惊人死不休”。为此,她儿子第一天穿了西装,戴的领结却是一双袜子;第二天是西部牛仔打扮;第三天则穿了一身黑色对襟短褂,戴了一顶有辫子的花翎帽,当妈妈提醒他这样穿越时光的衣着是否太过分时,儿子不屑地回答:“学校举行这个活动的关键就是——人家怎么想,跟我有什么关系,别人冲我看的时候,我就想,‘你就晕吧’。”最后一天,儿子索性直接穿了睡衣去学校。

程玮老师在文章最后说,这个学校在最后关头,没有忘记让学生学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

这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不能不令我们深思。与之相比,我们的孩子是不是太听话了?我们要求孩子成为一个合乎社会需求的人,以免将来步入社会时因格格不入而吃亏;孩子只要稍稍有些出格,我们便会惊慌失措,担心孩子锋芒太露,担心孩子太过特立独行,担心长大以后怎么办。所以,我们的教育,比较多的便是让孩子学会接受,学会顺从,而忽略个性,忽略质疑,忽略挑战。孩子们常常为得到小红花而努力吃饭,努力学习。太多的努力,都是为了得到奖赏或免于惩罚。为了得到他人的认可,孩子们于不知不觉中懂得了迎合,抹去了棱角,渐渐变成了讨喜乖巧的好孩子。

可这样,真的就好吗?按照这样的节奏,孩子们长大之后,还能听见自己真正的心灵之声吗?“随心而去”的选择,会不会成为一个传说?

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利用暑假,朋友读大学的女儿去一家学前教育培训中心打工。偶然交流起来,她说,将来如果她有孩子了,她不愿意把孩子送到这样的学前培训班去。她会带着孩子玩耍,让孩子好奇一切,尝试一切,任由那颗小小的欢乐种子,想怎么发芽就怎么发芽,想怎么创意就怎么创意。因为,在早教培训班中,那么多孩子,管理起来其实很不容易,所以威力是必须的。所以,那些丁点大的孩子早早就懂得了看脸色,慢慢就学会了顺从,学会了听话,学会了模仿。一天下来,虽然有许多看起来似乎很美很好的成果,但很少是孩子自身的创意,许多不过就是听话的“果实”。

想起前两天微信里,一个朋友带学生去美国游学时所晒的风景。好像随处可见到年轻活力的爸爸们和孩子一起在奔跑,在追逐,在堆沙子城堡,在看鱼儿游来游去,在咯咯地笑着。而最让人觉得美好的,是那些帅爸们的眼神,很专注,很投入。那一刻,他们并非高高在上的指挥者,也不是控制一切的权威者,而是全心全意的参与者,快快乐乐的享受者。他们已把自己彻彻底底还原成了一个孩子,当然,同时也是孩子的保护者、欣赏者、可信赖者。

也许,就应该是这样。

顾城有一句很美的诗,“风在摇它的叶子,草在结它的籽,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这可以是一句情诗,也可以是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诗意一刻。但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成人和孩子之间的美好关系。对于孩子来说,我们就做一个安静的关注者、欣赏者吧,而不是蛮横的干预者、强权者。我们该让孩子们在相对自由的空间里,按各自的方式欢欢喜喜地成长,每一个都与众不同。

敢于标新立异的孩子,可能更敢于做自己。所以,如果你的孩子不是很乖,也别太着急。就让我们试着等一等,试着去认真听一听他内心的理由,看看是否合理再做定论。虽然每个人都要试着适应社会,但我们也必须明白,许多时候,别人的眼光其实与我们无关,遵循自己的内心同样很重要。而我们的内心,不该空无一物。内心的需求,自我的选择,也许正是自我存在的重要标尺之一。

编辑朱璐 zhulu83@126.com

猜你喜欢

标新立异欣赏者内心
留出想象的空白
内心有光,便无惧黑暗
艺术欣赏是对作品的再创造
东方力量
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角
我的习作我做主
从日用瓷出发谈理念对欣赏者的意义
别错解了“愉快教学”
教师听课时身份的转换
内心不能碰的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