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井冈山培训学习文学作品选登井冈遍种英雄树

2017-11-14张朝霞

湛江文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黄洋界井冈衡阳

※ 张朝霞

井冈山培训学习文学作品选登井冈遍种英雄树

※ 张朝霞

傍晚踏上湛江开往衡阳的火车,第二天在衡阳站下火车后,自衡阳再坐车约三小时,进入吉安。井冈山市是吉安市所辖的13个县市(区)之一。

一直以来,井冈山这一红色革命圣地,萦绕在心中,崇高、凝重、神圣。一提起井冈山,便让人肃然起敬,油然而生一股豪迈之情。

踏进井冈山,只觉得满目的绿,漫山遍野涌上来。跟前是绿的,触手可及之处是绿的,不远处的前方是绿的,横亘在天幕边的山岭是绿的。这绿似乎有着重量,在九月乍凉未凉的季节里,可以拧出水来。于浓厚的绿的世界中,空气纯净得不带一丝杂质。半眯起眼睛,一个深呼吸,沁人心脾,陶醉中升腾起一种叫“高尚”的情绪。

车子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蜿蜒盘旋,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万丈深渊,翠绿铺天盖地,染遍群山峻岭。水杉、红豆杉、柳杉、香樟树、马尾松......井冈山上的参天大树,英姿飒爽,傲然屹立,如铮铮铁骨,站成顶天立地的脊梁,站成了英雄。

从高处往下看,层峦叠嶂,有层层雾气,袅袅娜娜向四面扩散。不时地,一条清澈小溪不缓不慢淙淙延向远方,三两户人家隐在绿色丛林中,一点也不显寂寞。

我少出远门,当只在书上阅过、影视上看过的井冈山如此真实地出现在眼前,我一阵恍惚。这片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轰轰烈烈的血与火战歌的热土,如今如此真实地置身其中。脚下踩过的每一寸土地,在当年的战火纷飞中,曾有过怎样的惊心动魄?每一个不屈的英魂,他们的丰功伟绩,甚而只是化为纪念碑一个小小的名字,更多的是连姓名都无法考证,汇入推动革命进程的滚滚洪流,湮灭在历史长河中。而他们用血肉之躯铸就的精神之魂,在历史的天空永远闪耀着熠熠光茫。我走着,脚步放慢点,再慢点。

“哎呀嘞哎!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嘞,小心路上就有石头碰到阿哥的脚趾头,痛在老妹的心哪头......”轻轻走在丛林中的小道,当地这首耳熟能详的民歌悠悠响起,回荡在林间。山水见证,英雄树铭记,多少离愁别绪,化作无怨无悔的等待......

迎面走过当地的居民,看不出他们脸上有什么特别之处,安逸、自足、平和。或许随意遇见的一个普普通通的老表,他们的祖上也会有着惊天动地的革命业绩。在茅坪毗邻八角楼的“井冈英雄——袁文才生平陈列”室,普通的砖瓦房门口,坐着一位面容清癯的老太太,岁月的痕迹在她脸上刻下道道皱纹,有人进来参观,她就轻声问一句“买书吗?”她的面前,整齐摆放着《我的爷爷袁文才》一书。我看着墙上挂着的袁文才夫妇的照片,觉得这位老太太跟照片上的袁文才夫人长得很像。一游客买了本书,放下一百块,让她别找零了,她坚决不让。相持中,她让那游客稍等,颤巍巍地掏出一枚印章,郑重其事地在书上盖了。由于赶时间集合,我没有在那儿呆太长的时间,后来听同行说,这位老太太,是井冈英雄袁文才的女儿。

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在井冈山,更为具象。

茅坪八角楼毛泽东同志旧居,一床一桌一几一靠椅,而当年毛泽东同志就是在这里,就着如豆的煤油灯光,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光辉篇章。黄洋界下五里横排,蜿蜒崎岖,坎坷不平,一身轻走路都得小心翼翼,当年朱德军长带领红军沿着羊肠小道挑粮上山,“朱德的扁担”直到现在还被津津乐道。黄洋界哨口,松涛阵阵,“黄洋界上炮声隆”犹在云霄响彻。残存的弹孔累累的土墙,无声诉说着峥嵘岁月的血雨腥风......

在大型实景《井冈山》的演出中,有这么一幕:一对年轻的红军夫妇,在部队行军前,将尚在襁褓中的婴儿托付给当地群众。人影婆娑,火光跳跃。走了几步,转回来;再走,再转回来,夫妇俩搂抱着老乡及睡梦中的婴儿,久久不忍放手。风萧萧,马蹄疾,年轻的父亲用力拉过年轻的母亲,万般不舍,一步三回头。此去也许就是永别,音乐在空旷的郊野回旋,年轻的母亲一咬牙,头一扭,两人搀扶着决然追赶队伍去了。那般的撕心裂肺。我的泪,忍不住地流了下来。

旷野肃穆,群山无语。

透过一排排英雄树,阳光照在门坎上,寂然坐在门口的老妪,轻声地问“买书吗?”

猜你喜欢

黄洋界井冈衡阳
井冈的山泉水
冯贵华
西江月? 井冈山
衡阳首届茶油美食文化节圆满举行
黄洋界观云海
朝雨闻雁感时
红杜鹃
《井冈学习有感》
黄洋界缘何蜚声海内外
抗战期间衡阻直接损失述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