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长篇小说《果香》的矛盾处理
2017-11-14詹绍姬
※ 詹绍姬
谈谈长篇小说《果香》的矛盾处理
※ 詹绍姬
周环玉先生的农村题材长篇小说《果香》,写得平实质朴,是一首温柔敦厚的乡村恋曲。小说将背景设置在安徽无为县蜀山镇黄姑寨新桥村,以一对年轻恋人陈志和秋草的创业与坚守为明线,讲述了以老田,老亚两家农户为领头羊的新桥村农民们种植和销售马蹄的故事。小说的线索清楚,人物设置也比较清晰简单,主要人物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组,村里销售大户老田与桂英一家独女秋草恋上了同为销售大户的老亚和玉秀的独子陈志。他们的同学苏起和梅子感情不断发酵最终成为一对恋人。其他主要人物还有村支书根叔,以及书姐。还有一些配角比如地痞大海,游手好闲的保全,银海等。
小说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与矛盾结下了不解之缘,矛盾冲突是情节的基础,矛盾的性质、程度和表现形式是情节的决定性因素。从叙事的角度来说,矛盾是推动小说叙事的强大动力。叙事就是要展示矛盾的发生、矛盾的发展、矛盾的高潮和矛盾的结局这样一个全过程。而小说的人物形象就在小说的叙事中逐渐呈现。换言之,如何设计和处理矛盾关乎小说的情节开展,是小说人物形象成功与否的关键。
反观《果香》一书在矛盾处理上有简单化的趋势。比如小说开始就设置了一个全书的主要矛盾:年轻恋人陈志和秋草的恋爱关系受阻。作者一开篇就安排了一场老田老亚两家的家庭会议,气氛看似剑拔弩张。作者很快地将矛盾揭示出来:秋草父亲老田要求对方出彩礼“彩礼钱八万八,一分都不能少,黄金戒指、黄金耳环、黄金项链一件都不少,六套服装、六床被子,还要在村里盖三层楼房”(25页)而陈志家不是因为贫穷拿不出彩礼而是父亲老亚与老田是生意上的对手,因为一次收购果子时老田抢了老亚的客户而心怀芥蒂。本来这样一个矛盾设计是合理的,但作者偏偏要出来打个圆场为老田抢了老亚的客户做解释“其实老田也是出于好心,本来说好了,每一批果子两家都各收一半,可老亚迟迟没有动静,他也担心村民的果子会烂掉,就急于收购运出去了。”(22页)作者这样一插足,将矛盾的深刻性大大地打了折扣。气氛紧张,不欢而散的家庭会议原来已经吊起了读者的胃口,作者简单地安排秋草发了一个安慰短信被在气头上的老亚读到而缓和下来。(23页)明显有作者出来打圆场简单化矛盾的痕迹。类似的作者出来“调停”矛盾还有,作者安排一个老亚阻止老田出车运货的场景中,最终也简单地将这对生意场上的竞争伙伴的矛盾归结为面子问题。(第33页)作者将矛盾简单化处理的情况还出现在农村青年陈志和秋草初到京城就被同出租屋的小姑娘骗掉仅有的三千元这段情节中。作者又忍不住出来打圆场,在第二十六章安排了陈志偶遇小姑娘,小姑娘诉了一回苦衷,前嫌尽弃,京城受骗的矛盾也化为乌有。
作者的这种插足打圆场,打断了小说矛盾发展的自身节奏,客观上降低了矛盾的深刻性,延迟了由矛盾发展带来的小说高潮的到来,降低了读者的审美期待。对矛盾的简单化处理也伤害到人物形象的丰满。举一例,《果香》一书中设置了大海这个地痞流氓的形象,他一直是以调戏秋草的形象出现的,是阻碍秋草陈志感情上的一个外在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作者在小说尾声(第28章全书最后一章)突然安排了大海对秋草的一段对话倒出原委,原来大海是因为奶奶癌症去世而幡然醒悟,改邪归正。这个矛盾的解决明显缺乏发展过程,有到了终章匆匆交代人物命运的嫌疑,这一简单化处理极大地动摇了了大海这一形象在读者心目中的“可信度”。使得人物形象扁平化。关于这点。作者在村支书根叔这个形象的设计定位上,审美也是比较陈旧的。根叔这个村支书的形象设计是:身世凄惨,终身未娶,一心为公,帮扶落后,是老亚和老田的矛盾调停者。这个新时代的村干部形象几乎是按照五六十年代小说的干部形象来设计的,典型的没有个人生活、个人情感的一心为公的“焦裕禄”式的领导干部,这显然和当下现实生活中的村官形象是脱节的。
对小说矛盾的设计和把握不但是小说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作家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体现,对矛盾的深刻性的把握和挖掘也是检验作家写作功力的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