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骨疗毒”的震撼镜像
——电视连续剧《人民的名义》艺术品读
2017-11-14王立辉
龙 符 王立辉
艺苑评谭
“刮骨疗毒”的震撼镜像——电视连续剧《人民的名义》艺术品读
龙 符 王立辉
·主持人语·
本期《艺苑评谭》选编的几篇文章,以影视评论为主打。影视艺术首先是人的艺术,没有人物形象的塑造,没有人物个性的展现,影视作品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缺乏相应的艺术感染力。就这一点而言,无论是龙符、王立辉对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的艺术品读,还是海讯对杨佳富影视创作的精神解读,以及胥佑良对云南本土抗战电影《狼兵吼》的评论,无一不是以影视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剧中人物性格、人物形象的深刻剖析,探寻现实主义题材升华为优秀艺术作品的途径,层层抽丝剥茧,步步深入作品的内核,最终挖掘出影视作品中折射出的精神光芒和主旋律。近年来,云南的影视剧创作、拍摄风生水起,我们欣喜地看到一些评论家开始关注云南影视作品,也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把视角和笔触伸向云南影视评论,为云南电影电视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摇旗呐喊。(万吉星)
《人民的名义》自打上线开播,收视率节节攀升成功破7,全网点击量破百亿,秒杀同档期电视剧,实力登顶冠军宝座。受电视剧热播的影响,其原著小说大卖上百万册,电子书阅读量一周内增长191倍。在如今IP泛滥鲜肉天价的市场,如此“良心剧作”,可谓是掀起一阵喝彩,获得收视率和口碑的“双丰收”。
一
文艺当与时代同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成为中国政治舞台的重要内容,成为牵动人心的时代命题。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必须要进行一场触及灵魂的反腐,于是反腐倡廉的“集结号”嘹亮吹响。随之而来的便是一场众所周知的、雷厉风行的“打老虎拍苍蝇行动”。这一场空前的历时多年,从未止步,没有退路,且输不起的反腐行动,力度之大,涉及的范围之广,涉嫌的官员级别之高,世所罕见。反腐向“深水区”推进,贪官污吏纷纷落马,锒铛入狱,给人以罪有应得之感。
基于解构主义的视阈,反腐败斗争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宏大主题之一,是社会的主色调,也是人民关注的焦点。腐败与反腐败正在开展一场殊死的搏杀,这是我们社会的基本现实。“带着血泪、生死、沉浮的社会重量级的反腐小说”( 何建明语)共同指向是:贴近现实生活、反映社会深层问题、传达普通百姓心声。它们所产生的巨大的心灵震撼,带有强悍的正气和爆表的人气,辐射到“三观”等多个领域。这些作品对社会现实发出神圣的忧思,让反腐文学的读者,成为全民“追剧”。
正在热播的年度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被业界誉为“史上尺度最大反腐剧”,无论是人物设定、背景格局,还是社会深度,较以往作品都有重要突破,反面角色的人物设定,更是突破以往尺度直至副国级。其实,与现实生活中波涛汹涌的贪腐案相比,剧中的“反角”级别、官场厮杀、利益输送等等,并不特别新鲜。此剧编剧周梅森此前就曾说过,“公布出来的腐败案件的广度、深度远远超出了作家的想象,生活远远走到作家艺术想象的前面去了。”热播的电视剧才一开篇,就为我们勾勒了这样一批腐败官员的“两面人生”。贪腐之巨,伪装之深,面孔前后之变,通过电视画面语言得以精彩呈现,让人视觉震撼。
骑自行车上班,在陈旧简陋的家中吃炸酱面,每个月给乡下老母亲汇300元的生活费;然而在另一处隐秘的豪宅,壁柜里、大床上、冰箱里,却塞满了一沓一沓崭新的人民币现金,总数超过2至3亿元。这是13亿中国人一辈子一生人想都不敢想的天文数字……一位国家部委的项目处长赵德汉被人举报受贿千万,当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总局侦查处处长侯亮平前来搜查时,看到的却是一位长相憨厚、衣着朴素的“老农民”。小官为什么能巨贪?因为个人权力巨大。他一个人掌控着全国的煤炭资源整合,项目能不能批都得他说了算。副省长来了也得在外面站半个小时。听人说,拿个部长跟他换,他都不换。当这位腐败分子的面具被最终撕开的同时,与之案件牵连甚紧的H省京州市副市长丁义珍,却在一位神秘人物的暗中相助下,以反侦察手段逃脱法网,流亡海外。案件线索最终定位于,由京州光明峰投资280亿元项目,引发的一家H省国企大风服装厂的股权争夺。还有围绕京州月牙湖东岸水上“美食城”,“赵家提款机”,污染严重的“堡垒”,违规违法的非环保项目,是依法拆除还是继续保护……牵连其中的各派政治势力,表面公事公办,暗地里波涛汹涌,明码标价,公开索贿,只为人民币服务,暴露的却只是冰山一角。政绩、帮派、内斗、真相、上位、关系、靠山……暗礁遍布,涉及问题盘根错节,扑朔迷离。
就艺术而言,《人民的名义》该剧总共有三条线:第一条线是检察机关办理一个重大腐败案,讲的是腐败对人民的伤害。第二条线是政治戏,主要围绕腐败案,被卷进的各个层级的官员在政治层面的相互顷扎,权利争斗,尔虞我诈。京剧“沙家浜”名段唱响“鸿门宴”,笑里藏刀,包藏祸心。暗杀、绑架、跳楼、狙击手,黑社会、洗钱、偷渡、境外势力渗透,外逃高官等等,令人瞠目结舌,叹为观止。值得一提的是,枪口下、准星中、瞄准镜的焦点,剑拔弩张,千钧一发之际。在扣动扳机之前,“好莱坞式”的“最后一分钟的拯救”,独具艺术魅力,引人入胜。第三条线是人民的线索,讲一个普通工人的家庭,在这个大时代下的种种遭遇。这三条线一一涵盖了从高层的官员到基层的老百姓,到中间层次的巨大的腐败与反腐败案件的侦破,最终石破天惊,真相大白,扣人心弦。
H省检察院反贪局长陈海在调查行动中遭遇离奇车祸。为了完成当年同窗的未竟事业,精明干练的侯亮平临危受命,接任陈海未竟的事业。在H省政坛,以H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高育良为代表的“政法系”,以H省委常委、京州市委书记李达康为代表的“秘书帮”相争多年,不分伯仲。新任省委书记沙瑞金的到来,注定将打破这种政治的平衡局面,为H省的改革大业带来新的春天气息。
该剧以检察官侯亮平的调查行动为叙事主线,讲述了当代检察官维护公平正义和法制统一、查办贪腐案件中“大尺度”有冲击力的震撼故事。作为全民热追的反腐良心大剧,看其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进退有术的博弈技巧,尤其是他们扎实的专业能力,精湛的业务技巧令人称赞,而对贪污腐败,他们坚决铁面办案无惧黑暗恐吓的果敢,也令人敬佩。观众感觉自己心灵与精神得到了一次彻底的洗礼、净化与升华……
二
《人民的名义》一经播出,便俘获观众热情的点赞,除了跌宕起伏的剧情,精彩纷呈的表演,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它反映着当前中国反腐败斗争的实践,击中了反腐败的社会愿景。以人民的名义,是反腐的动力,更是反腐的意义。以人民的名义,对侵蚀百姓利益之举坚决打击,让老百姓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一人不廉,一家不圆”,“权力带不来幸福,金钱给不了心安。” “得罪一小撮,不负十三亿”,“官多一分廉,民增十分福”。正是题中之意。很多人看不透这平凡的道理,最终只落得“树倒猕孙散,飞鸟各投林。”身陷囹圄,锒铛入狱。对于这个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党来说,反腐败的“利剑行动”永远没有剧终。正如主题歌中所唱的那样:“以人民的名义,托付你,权杖的重量,勋章的意义。”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剧中以侯亮平为代表的检察官们和腐败分子斗智斗勇,而光怪陆离的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检察官同样是“有实力无所惧”精神的最佳代表。
从这样的意义上讲,反腐既是大多数人的“紧箍咒”,更是大多数人的“保护伞”。雷霆的行动、理念的阐变,帮助建立“清理劣币驱除良币”的政治生态,为社会增添了无穷生机和无限活力。正如编剧周梅森所说,“改善土壤,改变政治生态,理顺关系,让能干的人得以发挥,让正气得以张扬”。 除了反腐肃贪,本剧一直没有回避的血淋淋的现实就是“裙带关系”、“人情问题”, 确确实实戳中了现今中国官场乃至中国社会的一个要害——“人情猛于虎”。这也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官场“潜规则”。 至于为什么这么火?一定是演绎并释放压抑在普通百姓内心对权力阶层的集体窥视,揭秘官场不能说的秘密和见光死的黑幕。
观众欣喜地看到,该剧无论主角、配角,乃至只有几次出场机会的过渡性角色,也多由知名演员扮演,表演真实可信。据悉,该剧云集40多位著名演员,如张丰毅、凯丽、侯勇、陶慧敏、吴刚等,“心怀宇宙”孙连城,“智勇双全”赵东来。“专业哭坟”、用各种手段上位祁同伟,“假传圣旨”赵瑞龙,“实干背锅”李达康,老奸巨猾高育良,一心为民易学习,坚强后盾沙瑞金,明察秋毫侯亮平,蛇蝎美人、曾经的“渔民女”高小琴。欧式双眼皮的背锅小能手达康书记,汉东Boys团长沙瑞金书记,智勇双全,撩妹高手赵东来局长,绵里藏针,政治智慧爆表的季昌明检察长,正直俊朗、主角光环耀眼的侯亮平,京州有名的“阿庆嫂”,为人处事圆滑老道、背后有靠山的高小琴,剧中各式人物斗智斗勇,掀起阵阵反腐浪潮,赢得观众一片叫好声。千姿百态,争奇斗艳,各具特色。吴刚演的达康书记,侯勇演的小官巨贪等,一大批表演艺术家演得都特别出彩,就连魏彩霞、孙连成这些小角色都被演活了。实力派演员走心表演,演技精彩。全身心投入,还原真实的场景故事。将检察院反腐职责的任务刻画的真实到位。这些“老戏骨”在一起飙戏,既能保证作品整体质量过硬,也让观众看得大呼过瘾。
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来看,观众觉得有三个剧中人物,以后会长久存在中国影视艺术经典画廊里。
第一个人物是李达康,他是这个时代为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创造辉煌成就,书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党员干部形象;作为一个一心只想干事的市委书记,李达康耿直果断雷厉风行,可以说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实干派”。剧中一些小细节可以看出,他深谙官场之道,在几次危机关口都依靠自己的官场“世故”化险为夷:在大风厂“一一六”事件当晚,一心想拆厂的李达康最终审时度势,不仅听取了陈岩石的忠告,还在第二天一早在省委书记沙瑞金面前“加了印象分”,并让“政敌”祁同伟甘拜下风;在遇到检察院拦车并将自己前妻带走的时候,李达康的表情基本可以解释成“于无声处听惊雷”,但当他了解了侯亮平的背景欧阳菁的问题后,又很快地释然……但同时,他也不是一个完人。绰号“霸道县长”,开三天三夜的会,开死人出人命,面临引咎辞职。每一次的纠结与挣扎,基本都能体现李达康的政治目标与他内心人性之间的斗争,但这一切又显得合情合理,对于一个如此重视政治生涯,用剧中的台词说就是“过于爱惜自己的羽毛”(与“自私自利”是同义词)的人而言,在这个位置,才能为一方百姓做更多的事情,也才是他能实现自身价值的唯一途径。达康书记的耿直让人觉得可爱、他的缺点又让人感到亲切,他孤独到没朋友又免不了让人同情,谁能拒绝这样一个立体、多面、扁平、各个方面总在逾矩但又合乎情理的人物呢?“无情未必真豪杰”。妻子欧阳菁因受贿被抓,作为丈夫,20年的夫妻,难道无情无义,弃之如敝履,难道这就是“工作狂”的代价,没有乐趣、情趣,妻离子散?深夜,李达康独自舔舐伤口,心如刀绞泪如雨下。对于李达康,侯亮平评价说:“从做官的角度讲,他是个好官,不徇私情;但作为他的家人,又会觉得他不近人情。我们都渴望政府能多些像包拯一样的清官,但当自己身边有这样一位包青天,又都不适应了!所以重私利、轻公益,其实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审慎、自省的问题!”
第二个人物是高育良,这个人物代表了相当长一段官场里一部分干部的形象,是非常典型的“双面人”;有人说,一部《人民的名义》,捧红了两位书记——李达康和高育良。与咄咄逼人的李达康相比,书生意气的“法学教授”、有点阴郁狡诈的高育良,常常躲在暗处。高育良书记的形象,一直穿着洁白的衬衫、整齐的夹克装和儒雅的眼镜,这个学者型的权贵,更富于官员“风范气质”的模样儿,一副知识分子“出淤泥而不染”的“清廉”,“众人皆醉我独醒”自命清高的形象,好像贴近现实,也接地气。不过,高育良这个人物内心世界丰富复杂,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人或坏人,不是一个脸谱化的形象。他说话总是藏着收着,走路也是慢条斯理,一向谨慎小心,内敛隐晦。同时,他也明白官场的“潜规则”,谁也不能破坏“官本位”权利崇拜的“铁规矩”。“你说他贪吗?他不贪。他心里贪的是什么?他不贪金钱,贪的是天下。他要的是绝对权力。天下和权力,这是高育良的理想”。“给他一座金山,他也会将金山兑换成无穷大的权力。”高育良最得意的三个学生就是陈海,侯亮平和祁同伟,他们三个就像是高育良的亲儿子一样,无论动了谁,高育良的内心里都很纠结,特痛苦,一样受不了。侯亮平与曾经如兄如父的老师“斗法” ,竟然如此不堪,却是锥心之痛。侯亮平感觉到高育良之所以如此决绝地想赶走自己,不单是为了庇护祁同伟,而是老师已经丧失“做人和法律与道德”底线。其实,侯亮平最后的鞠躬,是向自己曾经才华横溢的法学教授,而不是现在的“腐败高官”高育良。但是,高育良还是被祁同伟一步一步地拉下水,上了“贼船”,最后无法脱身。栽在“美女关”陷阱,晚节不保,与人民为敌。鬼使神差,阴差阳错,犯下不可饶恕的弥天大错,腐化堕落,掉进“人作孽,不可活”的泥潭,自毁清白。
第三个就是祁同伟,这个人物身上有当年路遥的《人生》中高加林“个人奋斗”的背影,也有司汤达《红与黑》里于连“向上爬”的不择手段,但他既不是高加林也不是于连。“缉毒英雄”才是与祁同伟最般配的称号。他是剧中,最强势最极端的“反派人物”。胆敢包庇轮奸案犯,他不仅明目张胆,而且肆无忌惮。大搞“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七大姑八大姨,全部穿警服。“野狗都能当警犬”,祁同伟成了反抗权势的代表,弥补了众人心中对现状的不满和对上层压力的控诉。喜欢祁同伟的人应该欣赏他性格上的两点:一个是出身贫寒,但有着对于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穷怕啦;一个是敢作敢为,以身为棋,也要“胜天半子”的壮志悲情。尤其是自杀身亡前,他一唱三叹的儿歌《我在马路边》,既是对警察的赞颂,更是对他这个警察的败类的嘲讽,一语双关,意味深长。“穷怕了,想钱,想权,想情。”然而祁同伟不是。“这不是穷怕了,是欲望太大了,”欲壑难填,自作自受而已。但是不管如何粉饰,祁同伟人性的卑劣一面,是无可争议的。从“操场一跪”开始,灵魂就死啦,到“谋杀同门”,“害群之马”的祁同伟一步步滑向罪恶深渊,归根结底,还是人格偏差和信念缺失,“为了个人私欲,不顾一切地危险人物”他的人生赌局与天无关。应验马克思的名言“上帝要谁灭亡,就要谁疯狂。”
这是“史上尺度最大”的国产电视剧。剧中的腐败官员不仅牵涉到副国级,甚至还呈现群众集体信访、强拆群体暴力事件、黑社会杀手、外国情人,嫖娼洋妓女、地下钱庄洗钱、海外资本与媒体介入等,这些灰色的“敏感地带”,光怪陆离,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同时,防不胜防,难以招架。作为现实题材的作品,必须把人民知道的大案要案等蹊跷事件,给一个合理的解释、一个水落石出的彻底交代,所以片名叫《人民的名义》。这部戏最大的成功就是面对了真相。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生动展现了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猛药去痼疾,银针扎沉疴痈疽,激浊扬清的决心和行动。作品中,不仅大胆虚构了一个“塌方式腐败”的省份汉东省,而且深入法院、检察院乃至监狱走访,了解相关案件的真相,掌握了贪官的侥幸心路历程。该剧突破主要体现在三个“揭露”上:一是对权利出租,权钱交易现象的揭露;二是对官商勾结、野蛮拆迁现象的揭露;三是对卖官鬻爵、拉帮结派现象的揭露。尤其是暴露官场上,“人格美容”卸妆后暴露的是病入膏肓与丑陋无比。
三
全剧开篇——对赵德汉这名“小官巨贪”的立案审查,其实就是根据真实案例改编创作的。身为国家部委的处级干部,赵德汉表面上住的是普通居民楼、吃的是炸酱面、骑的是自行车,可他私下里贪污受贿2亿多元。在这面闻所未闻的“百元大钞”修筑装饰的“金钱墙”面前,客观地讲:在《人民的名义》之前,可以说没有一部现实题材剧,用如此真实的笔墨与镜像,去揭露腐败以及腐败背后的成因。此前的大部分影视作品在这个问题上讳莫如深,浅尝即止,多将腐败简单地归咎于个人的腐化堕落,不敢切入恶化的官场“权力寻租”政治生态。
但是《人民的名义》开始涉及,如此大规模的“金钱交易”,到底是什么问题?不难发现,在剧中刻画的这个政治生态圈里,党同伐异,帮派林立,党群丛生。仅仅在汉东一省,就有着“汉大帮”、“秘书帮”,“沙家邦”、“沙李配”等。而开篇作为引线的北京某部委的小官巨贪,也与汉东省京州市的副市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上调到中央的副国级领导赵立春,虽然未出场,但他色厉内荏,无处不在,观众可以看到其在汉东党政各个要职所遍布的嫡系党羽、干将亲信。所谓的内讧官斗,尔虞我诈,你死我活,堪称“无所不用其极” 。剧中极具敏感性的反腐题材直接讽刺官场生态,在现今社会政治状态下,正邪博弈,引起了观众对反腐肃贪问题的热烈关注。
此外,还有祁同伟岳父与高育良,高育良与祁同伟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这些好像是一张无形的看不见的“权力大网”,编织起来覆盖着职能部门的方方面面,为“权力的不受控制和特殊行使权力”的腐败,做好了烘托、渲染、铺垫。剧中以高育良和祁同伟的口,反复提及“政治资源”,高育良义正辞严地一语中的说:“什么政治资源,就是靠山!”这种人身依附、卖身投靠、结党营私、蝇营狗苟、知恩图报的关系脉络,提拔任用官员的政治生态,尤其是“正义,止步于权力”的现象,以往只能在借古喻今的历史剧中看到,如今以现实题材直接呈现在荧屏上,堪称大胆破题。
高育良在剧中,反复吟诵《红楼梦》中的“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 ,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 ,孝顺子孙谁见了?”这种直抵人心的哀嚎与悲鸣,有“刮骨疗毒”之警示功效。“世人都说当官好,唯有乌纱忘不了。有朝一日被罢官,黄土一塚命没了……”。这就是腐败分子悲从天降,祸不单行,后悔莫及,惴惴不安的人生惨剧。
值得一提的是,该剧“接地气”又“高大上”的台词,不仅一针见血,振聋发聩,含蓄隽永,而且鞭辟入里,入木三分,掷地有声,堪称金句。首先是“人格美容”。其实就是:个人形象的“化妆整容”,人民需要的表里如一、知行合一,人前人后、台上台下统一的“素颜照”,而不是物是人非的“结婚照”。最可怕的是,“人格美容”卸妆后的丑陋与恐怖。如高育良,祁同伟,赵瑞龙,高小琴。 “有权不能任性,但可以谋私,是吧。”“你以为别人敬他酒敬的是他的人缘,那都是敬他手里的权力。”“懒政”(不思进步,行政不作为)如孙连城,同样是(索贿不成,压着不办)“瘫官” 。而孙连成的解释是,“不加工资也不给升职,凭什么干活儿!”这种功利为先的想法,真实反映了一部分官员的心态。“党委书记,不是忠义堂堂主。”违法建筑——美食城成了贪官的“提款机”。“赵家——不仅是商品交易所,盗窃国有资产的贼窝,”大盗可以窃国呀!……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什么“赵家的买卖,不好拆呀”“现在出事了,说自己是农民的儿子,中国的农民那么倒霉,有你这么个坏儿子”。特别是“官僚输,可全县120万老百姓赢了”,“不能让老百姓白养活,更不能祸害百姓”,这些朴素的真理,都是字字珠玑,观众大呼过瘾。该剧的台词,值得观众传颂。大白话式台词,一针见血戳痛观众痛点。字字诛心,直面现实,能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将老百姓的心里话直直白白的甩给了贪官!掷地有声,真是解恨,大快人心。
所谓“官愤”,就是“清正廉明”者,不愿“同流合污”,发出的愤怒吼声。剧中,高育良给侯亮平讲岳飞与“莫须有”的故事,岳飞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者,“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是古今大完人,可是他为什么会死于“莫须有”,冤死于“风波亭”,就是因为他“情商”太低,令人可悲可叹。高育良继续侃侃而谈,岳飞就是“异类”,他一心只想雪耻迎二帝还朝,唯独不去揣摩当朝皇帝赵构的心意。侯亮平反而觉得岳飞是不愿意“揣摩上意”,高育良声称侯亮平就是“找死”。他继续开导侯亮平,侯亮平就像是当年的岳飞,只顾埋头打仗,不知道上意。“封疆大吏”沙瑞金之所以才来京州四个月就让侯亮平回北京,是不想和大家把关系搞坏。因为侯亮平犯了众怒,最后高育良竟然威胁侯亮平。如果他不回北京,没准真的会再出现一个“风波亭冤案”。这是古今中外,前所未有的“黄钟大吕”之高论宏调,针针见血,拳拳到肉。笔者大为赞同,堪称“醍醐灌顶”。给人启迪,又深化主题,一语双关,岂不妙哉。
该剧首先在于集中体现“干预生活”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的胆识与勇气。这部作品的创作,经历深入生活与实地采访,有着作家个人英雄主义理想的灌注和悲天悯人式人文主义情怀的激情流淌。该作品表面上看,仅仅围绕大风厂的一个企业、汉东省一个地方的具象行政运作、生存环境进行叙事描写,实际上把握与反映的是当代中国整个社会反腐败的惊涛骇浪,改革开放中的时代波澜、典型化的社会生活场域中,灵与肉分裂、心与身错位、善与恶厮杀、忠与奸的搏斗,人治与法治的矛盾冲突,都在作品中化为生动形象的情节与细节。张扬社会正气、鼓舞人们迎接挑战、拥抱真善美,战胜假丑恶,是作品充满正能量的重要原因。
电视剧中的桥段与镜头,不仅直接回应现实提出的尖锐问题,较为深刻地揭示出普通百姓对理想社会生活的期待,具有“干预现实”的导向力量,而且将社会问题典型化、集中化,以其现实主义艺术构思,为后世留下了一幅幅世纪之交堪称中国社会全景图的生动画面,其鸿篇巨制的史诗性,深沉忧思至今,具有不可替代的艺术和审美价值。这部作品一经播出,就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轰动效应”,社会影响力,继续再度攀升,显现出厚重的群众基础和旺盛的艺术生命力。正如片中主题歌唱的那样:“当一切尘埃落定, 喧嚣归隐。一颗心情归故里 ,潇洒落笔。”
四
该剧创作大多在更为细腻入微、更为日常化的平行蒙太奇电影艺术技法的叙事中,揭示反腐斗争内在的惊心动魄,逐渐走向转型及深化和精细化。生活场景的精雕细刻、人物心态的准确描摹,成为作品在构思之初即已经确立的基本思路或主要出发点。以往那种宏大社会背景的描绘,波涛汹涌、大浪淘沙式的善与恶的争斗,真与假的对立,美与丑的冲突,退为作品大的社会背景。作家在家庭、单位、办公室等小范围单元中,进行“一叶知秋”式的刻画,无疑已经成为这些新型反腐题材艺术创作的显著特点。比如:背诵《共产党宣言》的国企老总,赵立春的秘书,任职8年,与首长“情同父子”的刘新建——丧失灵魂的共产党员,栽倒在腐败的泥潭里,不能自拔。在温情脉脉的背后,是惊心动魄的“鸿门宴”, 暗藏杀机。“三个女人一台戏”,演唱“沙家浜”,枪口下的生死,危机四伏。“欠厅局级贪官一名”的“欠条”。能“打老虎”,敢破“窝案”的检察官侯亮平……等等情景与细节,情何以堪,引人入胜。这部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的创作,更多地指向人的内心世界,把主人公放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下进行生死考验,角度十分巧妙,生动曲折,环环相扣,直抵人心。
反腐艺术创作要探究人内心,揭示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反映出在社会发展中人的精神世界出现的新问题,而不是隔靴搔痒地简单罗列事实。高于生活、提炼主题,克服简单化、机械化、表面化弊端,《人民的名义》已经开辟出反腐题材艺术创作的新路径,上升到复杂人性和心灵拷问层面,揭示作品主题。该剧的主题,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网”、“帮”、“斗”。“关系网”、“派系帮”、“权力斗”的大搏杀,最后以正义获胜而告终。用主题歌的歌词说就是:“以人民的名义,赋予你。生命的尊严, 奉献的权利。当所有万马奔腾 ,扶摇升起。一口气直达心底 凛然正气。”
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为激发出剧作家的政治、历史、文化和哲学深层思考提供了土壤,但要杜绝创作的类型化、单一化、模式化,克服人物形象塑造上的定型化、扁平化、脸谱化,还有赖于艺术手法丰富。如果只局限于复制生活故事,或者只满足于展示人性的弱点和卑琐,则无法达到性格典型化,更无法刻画出人物内心世界,无法达到戏剧化、审美化。《人民的名义》从类型片上看,既不是官场剧,也不是检察剧,其实就是一部中国当代社会生活的全息图和情景剧。《人民的名义》之所以成为“现象级”影视精品,除了直击社会痛点,也展现出了人民对于正义公平的向往与憧憬,以及刻画出了观众心中人民检察官正直无私、守护正义的形象。正如编剧周梅森所说:“有一点我是相信的,健康的力量最终总要战胜黑暗。”周梅森说,“《人民的名义》不仅仅是个官场小说,不是这么简单,它实际上讲了一个大中国的故事,讲中国面临一个抉择,必须要把腐败遏制住。”
湖南卫视独播剧《人民的名义》记录了一部鲜活逼真的《官场现形记》,让人看到贪腐之戗害,而敢于在大众荧屏上揭示腐败的真实,让观众感受到的,党则是中央对惩治腐败“刮骨疗毒”式的铁腕治吏的手段与勇气。剧中,“利剑行动”检察官侯亮平一段“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告白台词,尤其值得令人回味,也点出了全剧的宗旨与主题:“腐败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伤害,最后还是要以国家和人民的伤痛去消解。痛苦是在所难免的。就比如说,我们把一个个贪官都抓起来,以人民的名义将他们绳之以法,可是那些贪官给国家形象带来的伤害和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必须由漫长的岁月去承担。是需要承担,但也不会因为痛苦就放弃治疗,刮骨疗毒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人们总会记住,在国家崛起的过程中,曾经经历何等的刮骨疗毒,又有多少壮士断腕。”
孙中山说过:“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反腐肃贪,是世界性的难题。该剧的结尾,是一个寓言式的象征和光明的召唤。被腐败分子制造离奇的“车祸”躺在病床上,变成不省人事的“植物人”将近半年的反贪局长陈海,在儿子“小皮球”的“搞笑”和噱头对话中,终于“苏醒”。与作品开头,反腐的警车,呼啸着,警灯闪烁,在天安门前急驶而过,汇入璀璨夺目的十里长街滚滚洪流,势不可挡。首尾呼应,相互映衬,画面感尤具冲击力,产生壮美诗意与激情。昭示共和国的反腐战役,历经阵痛,跨越雷区,破冰解冻,警钟长鸣,深入人心……
腐败的成本,最终还要靠老百姓和纳税人来“买单”。电视剧中触目惊心的反腐镜头画面,正是惊心动魄的反腐败斗争的艺术再现和生动展示。“是搅局者?还是背叛者?正义与邪恶的终极博弈。”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民的名义》正是一部符合老百姓口味与期待愿景的“视觉文化大餐”。也是一部净化政治生态,平衡人心、凝聚共识、重构法理,推进反腐,讴歌正义的优秀之作。因为该剧代表着时代精神的标杆和文化前进的方向。
(龙符:文山州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立辉:文山州文艺理论学会会长)
责任编辑:万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