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艺人(三题)
2017-11-14岳承贵
※ 岳承贵
手艺人(三题)
※ 岳承贵
张木匠收徒
张木匠突然病倒,一连几天发热,茶不思饭不想,酒不能喝,这一病,自然胡思乱想,心病加重,担心起自己的手艺。这人一上了年纪,说病就病,没准那天就被阎王爷收走,那,祖上转到他手上的手艺可就要失传,见到列祖列宗怎么开口,躺在床上左思右想。
身体一能动动,张木匠就给自己忙活,算重操旧业。选木材,上等的香樟树、松树,把所有的家伙:斧子、刨子、凿子拿出来,磨锐,锯子驾好,挫快。开板,晾干,打榫眼,刨光,雕刻,投装,忙得不亦乐乎。成型,老伴一看,吓一跳,骂他生病神经烧坏了,原来老张组装起来的是一个非常精致漂亮的小棺材,形状如以前的大棺材样,只是按比例缩小,跟骨灰盒差不多大小,而且上面雕刻出石狮、花草、人物,谁的府上,这可是老张最拿手的活,虽息了十来年,但毕竟功底在那儿,还是得心应手。老张看着自己的“家”,还是蛮得意,对老伴的抱怨不当回事,笑着开导说,辛苦一辈子不为自己建个舒服的家,亏!这下又为儿女们省下钱,要不改日给你来一个。老伴听听,觉得在理,不言语。
张木匠为自己打好骨灰盒的事很快在老伙伴们间传开,闲来无事的老伙计们纷纷过来看看,一比较,比殡仪馆买的骨灰盒强,何况老张的雕刻何以了得,看门的狮子,帮工的佣人,栩栩如生,花花草草,仿佛闻到芳香,住在里面也是在享福,心里就起了私心。
张木匠的生意渐渐红火起来,订做的人越来越多,老木匠有点跟不上。经几家问事的“大仙”一说,张木匠的小棺材成为老去的人唯一选择,在阴间的亲人,托“大仙”传话,说家住着温暖舒服,夸儿女们的孝心。这以后,张木匠的小棺材供不应求。没想到,息手多年的张木匠又忙起来,找回当年的感觉。张木匠的手艺属家传,尤其是在打好的家具上雕刻,属一绝。以前,谁家没有用过老木匠的家具,结婚要打花板床,大木箱,盖新房得添置八仙桌,大条凳,多少年用下来,木器家具除留有岁月的痕迹,坚固如初,无须问,是张木匠的手艺。只是后来因为木制家具不怎么能派上用场,买来的成品家具,美观便宜,家装,在墙上钉大衣柜什么,无人再请他进家做木工活。
越是忙,老木匠越是愁自己的手艺没传下,他本想传给儿子,可儿子当兵在部队学会开车,回来后自然看不上老木匠的手艺,买大货车,带运输队跑运输,那里肯学他不挣钱的木匠手艺。
这天,老木匠戴着老花镜,对着阳光,正忙着向阴府的墙上刻相,是应后村老孙头订做的,他想把早走的老伴相刻上,好在地下相聚。张木匠能满足每个人的要求,所以生意好。他打量着相片上俊俏的脸,牢记于心,再精雕细刻,把热乎乎的心思都化成一条条线,沉醉在美色之中。突然身后传来的叫好声把他惊醒,停住手,见一位穿着时尚,发型古怪的小青年站在身后,便说明来意,久闻张师傅大名,想拜师学艺。老木匠一听有人要学徒,心里自然欢喜,放下手上活,与小青年说起话,还要留青年人吃晚饭,说难得他有这片心。送走年轻人,老木匠虽然对小青年说的话不太满意,但心里还是抱有希望。
接下来的几天有点出老木匠意料,四五个人陆续找上门,要拜他为师,有年轻人,有中年人,有自己开车来的,有父亲带儿子来。一时他感到很为难,难以取舍,暗暗为自己送大仙钱,帮着“做广告”的招数得意,钱没白送。当初只想把生意做好,没想到带来这么多徒弟。聪明的,有钱的,有手艺的,能说会道。
许多人来看张木匠的收徒仪式,当看到他的徒弟是邻村出车祸锯掉一条腿的三牛,都在心里大为不解,这张木匠是不是老糊涂了,放着那么多条件好的不带,偏偏选一个瘸子。中午,一位酒喝多的老汉开口发问。喝红脸的张木匠笑笑,只劝大家喝酒吃菜,喝好吃好。
张木匠瘫痪的事第二天传出,成为小村的话题。
李篾匠听说后,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由前几天的羡慕、妒忌到现在的同情、悲怜,因为两人是在暗暗较劲中老了。趁深秋的一个好天气赶去看望,见到张木匠身体硬棒如初,惊讶地上下打量。张木匠眨眨眼,赶紧递上烟,点火,悄声说,这不是没办法,这样传出话,不会再有人来投师。再说收了关门徒弟就得为他着想,外人都认为木器是徒弟的手艺,了不起……
“鬼精一辈子。”李篾匠在心里骂,但又不得不佩服。
李篾匠上电视
李篾匠坐不坐了,张木匠收了徒,手艺能传下去了,他呢,他们可是一直较量到老,没分出上下,不能输在最后,那就是彻底的输,甘拜下风得输,篾匠手艺眼看要断送在他手上。当年,他的竹器与张木匠的木器各领风骚,谁也没输给谁,他的凉席、桌椅轻便实用,无以替代,很受欢迎,谁不敬他三分。
很快,李篾匠用竹扁担挑着精心编制的竹篮子、篾筲子、竹椅子,到附近的各村转悠,老熟人见面,请他息脚喝口水,说他手艺还那么好。跑过几天,虽没怎么卖,但讨来围观和叫好。李篾匠晚上回到家叹气,发愁,别人对他的手艺是敬而远之,想自己从前风光的日子,被一家家请进门,好吃好喝,在敬佩的目光里,把一根根长长的毛竹变魔术般变成方的圆的竹器,而眼下……遇雨天,闷在家。天放晴,李篾匠想都没想又进城,挑着心爱的竹器,走在街道的人流车流里,他一下成为怪物,许多年轻人边走边打量他。顶着四月的烈日,一连走了几条街,好几次在过马路时,突然身后传来刹车声,从车窗里探出一个带墨镜的人,大声朝他嚷嚷,他虽没听清说什么,可从表情看是对他极为不满,他也吓出一身汗,心灰意冷地早早回家。
这天早上,正当他不知要干什么时,在镇上学校当老师儿子回来,他很意外,也十分高兴,忙问儿子孙子小军有没有回来,儿子说早上要参加兴趣班学习,没时间。儿子没等落座就问他是不是手头正缺钱,要干什么,缺钱可打个电话。他被问得莫名其妙,说有钱,没什么地方要花钱。儿子反问他挑着竹器到处跑怎么回事,这么大岁数的人,要是路上有个意外怎么办,再说现在谁还用这些东西……
李篾匠不说话,点头表示下次不出去卖了,却在心里不服,暗叫屈,自从妻子早死后,儿子读书的钱不都是靠他卖竹器得来,叹几口气,实在忍不住,对儿子说出憋在心里的话,他不是为钱,是想给人见识见识他的手艺,好找个徒弟把手艺传下去,他可有篾匠的真功夫。人家张木匠已找到了。
“那好办。”儿子一听忙说。“正好我们学校要开展手工进校园活动,可成立一个篾匠编织兴趣小组,由你去上课。”儿子说得眉飞色舞。“正在考虑具体手工类型,犯愁请不到老艺人,真是不谋而合,太好了!”儿子说得很兴奋。
“真有这好事?”他看着儿子半信半疑地问。他知道儿子是校领导,说话应该算数,可又犯疑,学生在学校是上课,学文化知识,考大学,这手艺活能进学校课堂,由他当老师?他可大字不识一箩筐 。“那可要好好商量商量。”
儿子说了一会,不肯留下吃饭,说马上回学校商讨研究此事,临走说很快会有消息,让等着。
李篾匠很开心,为自己做几道下酒菜,要喝点酒高兴高兴。喝过酒的他在懒洋洋的太阳下打起盹,很快进入梦乡,梦进自己走近课堂,在学生热烈的掌声中,拿起篾刀,把一根毛竹破开,又破成一根根篾条,他对学生们说着破竹用刀的技巧,便示范着,光光这破竹成篾就大有讲究,也是关键,先对半放好刀,用手拍刀背,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破成篾条,再根据需要削成篾,就更难,只留外皮一层,门道大,薄厚关系到篾的韧性,什么竹器薄厚讲究不一,只有削出好篾才可编出好竹器。学生们鸦雀无声,睁大眼睛看他每一个动作,正当他讲得起劲,被来串门的赵老头带着孙子吵醒。
醒来的李篾匠仍在想,要是能用篾编点小狗小猫,蚂蚱蛐蛐等小动物一定受学生们欢迎,何不试试。
想到就动手,李篾匠试着把青篾片削得近透明,编成的蚂蚱蹬腿要飞样,活灵活现,用青黄的篾片编出的花蝴蝶像扇动着翅膀飞舞,惟妙惟肖,用老篾条编出的一只只小灰兔活泼可爱,让李篾匠看了都喜欢,没想到他还真有一手,虽然放了多少年手艺,一双厚厚老茧的手还挺有用。
这天终于把儿子等回来,儿子还带来一帮人,告诉他学校跟电视台联手开展活动,先为他拍摄专题片,上电视播。
李篾匠非常配合记者们,在灯光下卖力地破竹,削篾,编织,拿出杀手锏,赢得女记者们尖叫不断,说可以申报什么非遗,称他的手艺是绝活。
送走记者们,李篾匠的欢心很快退热,他心里不踏实,那么多学生学,没有固定的徒弟行吗?他当年可是父亲手把手教的,再说他善于动手做,讲课不在行,进课堂行吗?
李篾匠的心病一天天加重,人日渐消瘦,更害怕。
石匠老人
梨花一开,以青山四周连成一片的几万亩梨园,雪白悦目,似瑞雪飘舞,踏青赏花游玩的人络绎不绝。商家自然看出商机,沿路的梨树下,摆摊设点,卖各种玩具、风味小吃的,照相留念的,表演杂耍的,广告推销的,应有尽有,用吆喝、音乐、花哨竞相招揽游客,一时热闹无比,打造出旅游区。
“妈妈你看!”
一名小男孩指着一棵开满梨花的大树下,拉着妈妈奔向大树。
在树下,有一辆电瓶三轮车,绑着一把大黄伞,后箱略有改装,架着两层板,上层摆满杂志大小的青石画,一块青石板上刻有一行清秀的正楷字:100元一幅,买一送一,下层也摆满巴掌大小的青石画。摊前已有人在围观,见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戴着老花镜,坐在小板凳上,低着头,对着案板上的一块面抹墨黑的青石,左手握小钢錾,右手拿木锤,轻轻重重,有节奏地敲打,竹节,竹叶,錾过显形,清晰可见,一气呵成,挺拔的竹节,瘦长的竹叶,似乎在随风摆动,发出哗哗响音,惊讶的眼神,叹为观止。在竹丛的下面,老人猛奋力挥舞木锤,钢錾流水般滑动,线条藕断丝连,横横竖竖,一挥而就,一个铁丝鼠器出现,不见老人吸口气,对着鼠器,錾尖跳跃飞舞,时而用力一顿,时而绷紧皱褶重叠的腮帮,皱起眉头,半闭半睁双目,屏息凝气地小心地点刻。在一声声的惊叹声里,或中锋深雕,或偏锋浅划,一只老鼠嗅着香气贪婪地钻进鼠器,抖动胡须,睁大双眼,活灵活现地出现在众目睽睽之下,当意识到身陷绝境,眼睛里流露出惊恐的神色,老人炉火纯青的技艺,精湛的技巧压的众人大气不敢出。
雕刻出一幅竹鼠图,老人没有休息的意思,随手从二层拿出一块小青石,端详片刻,略有沉思,拿出一把带电的刻刀,顿时碎屑青灰腾起,不大一会,关机烟散,一幅浮雕现出。在围观的人啧啧称赞,指指点点时,老人放下工匠,站起身,眺望远方,端起破旧的杯子,喝口水,似乎根本不存在人声。
“老板,一次买三幅石画240元怎么样?”有人靠近问。
老人摇摇头摆摆手,不说话。
“行,三百就三百,太艺术。”掏出钱,递给老人。
老人拿出袋子,分三份装上经挑选的竹鼠图,又从二层拿出三块小图,正要装向每袋,兑现他买一送一的承诺。
“老师傅,这……小块的我……不要……”买画的中年人伸手试图阻止老人。
老人打量了一下中年人,二话没说,退回手中的三张纸币,把石图摆回原位,意思很明白,生意不做!
中年人和他的两位同伴带着不解和尴尬在众人的疑惑中匆匆离去。而老人依旧是一脸的淡然,又拿出一块大石块,放在案上……
“妈妈,这画上的妈妈是因为儿子犯法戴上手铐在流泪?”只能看到二层的男孩拽拽妈妈的手问。
所有的目光焦聚在小浮雕图上,一位中年男人,低首,凌乱的长发,戴着手铐,颤抖的双腿,一目了然。男人背后一双悲伤绝望的眼睛,滴滴泪流……惊心动魄。
老人放下工具,捧出浮雕,装进刚才的一个有石图的袋中,起身,一脸的欣慰,弯着腰递给小男孩。
妈妈赶紧掏出一张百元钞票递上。老人犹豫片刻,拿出一张50元的钱找给妈妈。母子两在惊诧的目光里,有说有笑,又蹦又跳地走进人流,老远还回头看看摊前争购的情景。
“你们也买了童石匠的石画,一百元。”赶来找到母子两的文友看着袋子问。
“五十。老人手艺太棒,高人,可又怪怪的。”
文友点点头,说起老人的事,老人原先是本地有名的石匠,本分,能吃苦,刻墓,雕石狮老鹰……手艺精,息手好多年了。三年前,突然任厅级干部眼看要升副省长的儿子出事,老伴一急,瘫痪走了。儿子判刑入狱,老人重操旧业,也只刻竹图、鼠器、浮雕,你看。文友拿出大小两块石图朝一起演示,一拼。母子两惊呆,浮雕的人正好与鼠器一般高低,可进可止,细微的凸凹槽非常吻合,衔接处有一条或明或显的白线。
“老人在拼命挣钱要替儿子还掉欠下的罚款。”
妈妈看看儿子,儿子看看妈妈。说:“回家放书桌上。”
“我看老人好像不像只为钱,别人不要送的浮雕他就……”话问到嘴边又被咽下,心存许多的不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