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应答话语中的论辩策略研究
2017-11-14周大为
周大为
(江苏大学,江苏镇江 212013)
1 前言
外交部例行记者会是中国政府对外宣传的重要手段,新闻发言人应答话语直接回复外界疑问,在处理危机话题时起重要的作用。如何通过话语手段进行危机干预,重构主体形象对个体或机构而言都至为重要(涂家金,2014)。新闻话语的分析不仅仅只局限于主题议程设置的宏观分析,还应该结合微观话语策略研究(吴鹏,杨娜,2012)。而现阶段研究主要针对发言人话语中字词合理性的研究,忽略或回避了语句之间的合理性关联。记者会上,针对现场国外记者提出的问题,特别是尖锐敏感问题,发言人的应答既要站稳国家立场,还要将国家立场最大程度合理化,维护中国政府理性形象和国际公信力。论辩性是发言人应答的重要属性。如果研究旨在为发言人的应答提供启示,就不能局限于个别字、词、句反映的语言或语用特征,应从论辩角度全面分析评价发言人应答话语,在此基础上探讨真正能为发言人所用的论辩策略(吴鹏,朱密,2015)。为增强说服力,政府危机传播话语不仅应从潜在话题、受众需求以及表达手段三方面对论辩六要素(意见分歧、立场、出发点、论证图式、论辩结构和论辩结果)实施策略操控,还应满足论辩合理性要求(闫林琼,吴鹏,2016)。
对外交部发言人,在理论层面可为论辩话语研究与政府新闻发布会研究及发言人应答研究助力,拓展政府新闻发布会和外交部发言人应答的研究视角、理论方法。在实践层面为外交部发言人反思其应答话语提供合理论辩策略。
2 研究方法设计
2.1 研究方法
语用论辩学:本研究借助语料库为基础的论辩话语分析方法进行研究,通过荷兰学者Fra ns v an Eemeren等人所创造的论辩研究范式,对论辩有效性和合理性作出评判,从而对论辩话语提出指导性意见。
2.2 研究设计
该理论下论辩话语研究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a)论辩话语重构:指对论辩话语进行增添、删减、重排及替换,然后参照语用论辩理论提出的批判性讨论四阶段,明确各阶段要点;
(b)策略操控分析:指辨析论辩者在批判性讨论各阶段中在潜在话题、受众需求及表达手段三方面对论辩六要素的策略性安排。其中,潜在话题指论辩者在论辩各阶段所选取切入点;受众需求指根据受众偏好与接受度选择意见分歧、共同出发点、论证图式等;表达手段指所选取的话语表现形式;
(c)合理性评价:对论辩话语进行合理性评价所遵从标准是问题解决有效性及主体间可接受性,二者具体体现在语用论辩理论所提出的批判性讨论正反双方应遵循十大诫律之中。
2.3 数据收集及整理
截取外交部网站外交部发言人记录,选取从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之间与东海防空识别区,菲律宾南海冲突,朝鲜半岛核问题及乌克兰问题有关发言记录,制成专题语料库,特选取朝核问题相关材料深入研究。
2.4 问题研究细节
(a)语料库截取时间内外交部对半岛核问题官方回应中所涉及意见分歧、立场、出发点、论证图式、论证结构及论辩结果分别是什么;(b)对外交部官方回应的论辩分析与评价。
3 研究结果与展示
3.1 事件背景重构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后简称朝鲜)于2013年2月12日进行第三次核试验后,朝鲜与大韩民国(后简称韩国)之间多次使用包括口头警告及军事威胁在内的手段多次对抗下,以韩国与美利坚合众国(后简称美国)于2014年2月至4月开展的关键决断和鹞鹰联合军演为导火索,朝鲜半岛展开了近两年的紧张局势。
3.2 语料选取
2014年至2015年中国外交部网站发布的关于半岛问题官方记录。
3.3 话语重构分析
3.3.1 事件过程重构
冲突阶段:朝核问题在双方挑衅下愈演愈烈,因长期历史遗留问题半岛局势紧张。此时中国外交部答记者问认定的意见分歧在于各方过于重视自身利益而无法进行会谈。
开始阶段:在半岛问题上,中国作为六方会谈参与国介入,但因不是最核心的直接参与者,外交部立场一直趋于调停者地位。此时论辩行动在于提出立场并维护——即“各方应放下成见,开展六方会谈”,论辩对象是朝韩双方,应同时考虑话语中对朝韩双方的劝服效果。
论证阶段:因语料内容繁杂,本阶段中将语料库时间段内和朝韩冲突直接相关语料综合分析,作为系列连续说服材料进行研究。
运用论证图式重构论辩结构,括号中语句通过论辩结构重构填补而成,得出中国外交部三条论证:(1)“朝鲜半岛局势稳定符合各方利益,保持局势稳定是各方共同责任”;(2)“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在半岛问题的立场一贯且明确”;(3)“中国为推动半岛局势缓和,促进和谈做了大量工作”。以上论证的前提有:1)(中方不做刺激半岛局势的举动);2)(六方会谈是解决朝核问题重要手段);3)“当前半岛局势脆弱”。
下述论证语句截取自外交部记录,括号内语句运用论辩结构重构填补而成。
论证1朝鲜半岛局势稳定符合各方利益,保持局势稳定是各方共同责任。
当前半岛局势脆弱:(a)中方敦促各方保持克制,谨言慎行,防止形势升级,(对各方皆不利);(b)维护半岛和东北亚和平稳定、推进无核化进程,符合各方共同利益,是人民的期待;(c)希望其他各方能着眼大局,相向而行,不断积累互信减少对立因素。
各方应共同致力于对话接触、缓和局势,为重启六方会谈创造条件。
论证1的论证结构是串联式论证结构,推导型论证图式,多次重申半岛局势脆弱前提,提出保持克制增进互信,得出和平谈判的解决方案。
论证2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在朝鲜半岛问题的立场是一贯且明确的:(a)中国政府主张维护半岛和平稳定,通过对话解决半岛核问题;(b)在谋求自身安全时,须顾及别国安全利益和地区和平稳定,中国政府希望有关国家处理相关问题时慎重行事。
论证2是并联式论证结构,a和b共同证明论证2,使用了因果型论证图式。
论证3中方为推动半岛局势缓和,促进和谈做了大量工作:(a)中国是朝鲜半岛近邻,同半岛南北双方均保持着友好关系。中国致力于维护半岛和平稳定;(b)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一贯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积极劝和促谈。反对任何可能导致局势升级的行为,不赞成联合军演,也不赞成威胁核试,主张通过对话解决问题;(c)中国一贯主张通过建设性对话与合作处理人权领域分歧。
论证3是并列式论证结构,a,b和c相互独立,共同支撑论证3,使用因果型论证图式。
从整体发言看外交部发言人应答话语的传播学策略是阐释中国政府的决定和政策,同时进行国际传播,因对话背景是答记者问,议程设置能力上偏弱。答记者问没有追问的可能,一般认为外交部发言人充分完整地回答了疑问,没有反馈环节,回答需更加谨慎,结构上会互相支持,形成整体论证。
整体论证结构中,论证1、论证2和论证3是复合式论证结构其中论证1单独说明开展六方会谈的好处,论证2和论证3组合说明中方在朝鲜问题作出的表率作用,再一次强调立场。使用类比型论证图式。
3.3.2 意见分歧界定
①朝鲜半岛紧张局势下,韩美认为朝鲜停止核武研发是开展会谈必要条件,朝鲜观点是朝鲜可以暂缓研发但不可能放弃核武,中国政府立场是各方应各退一步相互妥协,以便谈判开展。可以看出,中方坚持立场是朝韩两方放弃自己坚持立场以求妥协。
②联合国安理会上中国政府做出外部力量不应激化半岛局势的判断,西方国家团体坚持对朝进行制裁所发起的投票事件相关发言中,中方使用了类比型论证图式。
界定分析:
两个分歧的受众对象细分不同,但在传播学理论中同属国际传播范畴,在论辩语言学分类中外交部发言人的劝服对象大类上也是国际社会,目的是劝服朝韩两方及不直接相关国家支持六方会谈发展。
3.3.3 出发点选取
作为调停方,中方立场是反对朝韩两方的,此时中国政府使用自身做表率进行劝服。中方不刺激半岛局势,且多次出访两方沟通,释放信息:双方互相体谅促进半岛局势和平解决。
3.3.4 论辩过程设计
外交发言出发点是以身作则,强调说理。中国立场决定了在半岛局势中只能作调停人地位,此基础上以中国在朝韩两方中斡旋作为例子,指向并支撑要为共同利益和责任努力的立场。因中国以自己作表率,说服力能得到提升,不仅对朝韩两方产生影响,也利于引导国际社会舆论走向。
3.3.5 论辩结果处理
因半岛核问题是一个长期多方面的国际难题,至今仍没有解决,外交部发言人在此问题的劝服工作也仍没有结束。但可以了解到的是,随着半岛局势发展,每次阶段性成果产生都是各方选择的结果,在这些时刻,中方发言人表态有着一定的总结性表述,最后重申中国政府立场,从而进行新一轮劝服活动。
3.3.6 评价
外交部发言人对半岛局势的表态显示了中国政府对该问题政策的一致性,表态得体言论能够自洽,但劝服效果不尽人意,且局势仍向更坏方向发展,可以说中国政府的努力一定程度上是失败的,本研究关注的发言中,也可发现论辩不足,而话语论辩结构环环相扣,在其中某一点失利可能直接导致劝服失败。
类比型论证图式:
立场:行为X可导致结果Y
因为:进行x行为,导致结果Y
所以:应进行x行为
朝核问题中表现是:中方从本方立场出发,论证3中中方坚持缓和半岛事态的活动,论证3.2,3.3呼吁各方让步,进行六方会谈。但从历史出发,发起六方会谈的国家并非中国,发起原因不是解决朝核问题,是引发朝核问题,多次呼吁也没有能促成六方会谈。
六方会谈是解决朝核问题的重要手段,就是说六方会谈可以致使半岛局势化解,但历次会谈并无结果,本例中表现是朝韩双方有理由相信六方会谈可能对问题解决并无益处。
可以发现本问题论证上,中国政府忽略了前提2能否作共同前提,该前提不被接受的情况下,中国政府的论证是不会被接受的。
论证1使用推导型论证图式,即:
因为:行为X可导致结果Y
所以:为得到结果Y应进行行为X
结果Y是推论结果需要严谨推论,从外交部发言整体类比型论辩图式中,论证1的前提2是无效的,此时论证1的说服力大打折扣,论证1(b)推进半岛无核化总体对半岛人民有益,但此时并不符合朝鲜方面直接利益,不会被朝方接受,此情况下当外交部发言变成对韩国单独喊话时,劝服就已经失败了。且中方没有进一步动作,因总体劝服过程时间跨度很长,韩国官方会有更多时间做出反应,后续局势发展中,中方仍使用论证1在论辩效果上是累赘的。
论证2提到两条显示中国官方政策一致性的证明a和b,但a和b内容上虽是延续的,但在效果和所指上却不一致。本研究语料库涉及时间段内首次提到论证2(b)是在2014年5月28日关于回答韩国欲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中国政府官方回应答记者问时,此时中方立场站在韩方对立面上,与之前坚定半岛无核化时站在朝鲜对立面的立场不合。且在回答语料库时间段内的20次对朝方发起的军事行动观点时有3次提到共同利益,1次提到责任;而9次回答对韩美方面发起的军事行动观点时有4次提到共同利益,4次提到责任,在历次发言中虽然中方支持半岛无核化,但更多在行动和舆论上支持了朝鲜,无证据证明中方在自己立场上的左右摇摆是为让各方让步。朝韩两方更有理由相信,中国政府的目的是制造朝韩两个“小输家”以达到自己“决不允许中国家门口生战生乱”的直接利益。
4 结论
中国外交部对朝鲜半岛局势的舆论控制是失败的,不仅半岛局势没有向着和平的方向前进,中国官方在此问题上的态度也多受国际舆论批评,中方的斡旋和努力更多地被看成无所作为。
中方倾向性态度下,中方对韩方提出的证明2.1b已经失去了说服效果,半岛局势中的两方在往中方希望的道路背驰而去。
5 结语
外交部发言代表中国政府官方的政策决定,是国际传播重要一环,对在国际社会环境中斡旋,提高国际影响力起关键作用。
影响国际舆论关键在于,不仅要在对己方有利的辩题上发力、考虑受众需求和传播效果,更要在支持立场的证明中注意语篇语句论辩性的合理要求,才能最大限度上劝服国际受众,建立负责任大国形象。
[1]吴鹏,熊明辉.策略操控语用论辩学之修辞拓展[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5(03):192-192.
[2]张斌峰,徐梦醒.修辞论辩的语用评析[J].湖北大学学报,2014(07):041-041.
[3]熊明辉.非形式逻辑的对象及其发展趋势[J].中山大学学报,2006(02):192-192.
[4]熊明辉.非形式逻辑视野下的论证评价理论[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12):22-25.
[5]崔清田.非形式逻辑与批判性思维[J].中山大学学报,2003:152-153.
[6]涂家金.语论辩修辞研究[J].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36-37.
[7]杨娜,吴鹏.基于语料库的媒介话语分析以纽约时报对华妇女报道为例[J].传播学研究,2012(09):44-46.
[8]吴鹏,陆品超.媒体外交话语的语用论辩研究[J].外语教学,2017(01):109-109.
[9]吴鹏,朱密.外交部发言人应答话语的语用论辩研究:以刘为民就中美稀土贸易摩擦答记者问为例[J].国际新闻界, 2015,09:52-69.
[10]荆学民,李海涛.政治传播效应的机理与基本内核[J].现代传播,2014(10):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