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加强农村小学学生教育探析
2017-11-14张娜
张娜
(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碑廓镇中心小学,山东日照 276809)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农村小学学生教育问题已经成为整个教育界和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学生教育研究在学校的广泛开展帮助教师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不仅取得理论成果,也在实践中形成特定教育模式。但在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科技与文化等发展相对滞后,在新课改下加强农村小学学生教育是教师的当务之急,下面就对其进行分析与探讨,提出若干优化策略。
1 科学应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育教学
新课改提倡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且在当今的网络信息时代,农村小学教师也应与时俱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声像并茂地开展课堂教育教学活动。而以多媒体为代表的全新教育教学手段的涌现是学校教育领域的重大变革,可谓是看得见的教学,改变过去一块黑板加一支粉笔的单一授课模式,直观完成教学任务。农村小学教师要学会科学应用多媒体技术,使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事半功倍。
在课堂上,教师要将枯燥的课本内容通过图片、声音、视频等方式直观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有效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同时让学生保持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教育学生增强自主学习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应结合课堂内容融入多媒体,适时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在新颖的教学情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道德教育,升华情感与境界,帮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持续提升。
2 面对犯错小学生要注意端正教育态度
小学生年龄较小,经常犯错,教师对待犯错的小学生切忌劈头盖脸给他们一顿批评,特别是在课堂犯错的小学生,如果教师停止讲课批评他,不仅会让其他学生分心,还会伤害犯错学生的自尊心,影响接下来的教育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注意端正教育态度,平心静气地思考,热爱学生并从和学生交往的过程中寻找乐趣,善于与学生交朋友,感受学生的痛苦与快乐,了解学生的内心。
当学生犯错时,教师不能只站在师长的立场任意批评,小学生犯错是难免的,他们很难像成人一样用丰富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犯错都是有原因的,教师不能一味否定、指责,时间长了极有可能导致学生自闭,否定自己,甚至习惯于撒谎。教师不仅要做学生的教导者,还要做学生的朋友,和学生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忧愁与快乐,对学生敞开胸怀,对犯错的学生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优良行为品质
让教育具体化、实践化,这是教师教育学生、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优良行为品质的重要策略。所以农村小学教师要践行新课改要求,努力让学生获得展示自己的机会,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促进学生养成优良个性品质和行为习惯。
针对学生管理,教师不仅要注重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还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努力让学生变成自我教育主体。教师可坚持实行班干部、课代表等竞争上岗制或民主选举制,让学生早日适应社会,学会主动学习和主动竞争,主动开展自我选择教育。
针对兴趣活动,教师要注意突出学生的主动性,因为新课改和素质教育尤其注重培养并发展学生的个性,因为个性、首创精神、爱好挑战等是学生进行革新与创新的保证。所以教师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素质,组织学生开展绘画、唱歌、舞蹈、乒乓球等各种各样的兴趣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综合能力与素质,为学生今后的自主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针对日常活动,教师应注意让学生在实践中展示自主教育潜能,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日常活动加强对学生自理能力的训练,让学生积极参与管理,把自理能力逐渐上升为生活能力与工作能力。教师要教育学生团结同学、尊敬长辈,整齐摆放学习用品,从基本的坐、立、走、跑姿势与书写作业的姿势,到进出校门的基本礼仪等,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都要加强训练,教育学生从小养成仪表端庄、文明礼貌的优良品质。学生在校园内应轻声慢走,见到垃圾要随手捡起,见到教师要主动问好,同学之间有困难应互帮互助等等,这些看似不值一提的小事都有助于让学生慢慢养成优良行为习惯。教师还可让学生自由美化自己的教室,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热爱集体的意识,感受分享劳动成果的乐趣,让学生将卫生认识逐渐上升为卫生行为表现,养成良好习惯。
针对其他活动,教师可以以各种各样的节日为宝贵契机,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等。借助节日契机,教师可对学生开展专题教育活动,每一年的元旦节可要求学生向亲人与朋友送上新年祝福;每一年的三八妇女节与母亲节都可让学生为母亲洗脚或洗头,做力所能及的事,让母亲开心;每一年的国庆节可带领学生向祖国母亲送上祝福等等,教会学生感恩、爱国。除此以外,教师还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包括爱国主题知识竞赛、关于祖国的歌曲竞赛等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接受良好的教育,培养他们的优良个性与高尚道德品质。
4 全方位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在农村小学全方位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还要注意以身作则,在课外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心理教育是系统性工程,需要教师、家长等共同努力。一方面,教师要注意搭建和家长的沟通交流平台,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品行端正,孩子就能在他们的影响下端正品行,受益终身;如果家长自私自利、为人粗暴等,就会让孩子受到负面影响,不利于孩子品行的养成。所以教师要和家长密切联系,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沟通,随时随地交换意见,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一起引导孩子朝着健康的方向成长和发展。在确保正常开展教学工作的前提下,教师应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用爱心呵护学生,让学生打开心扉,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功效。
另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优良学习环境,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因人而异,教师面对家庭背景不同、学习与生活方式不同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通过谈话咨询、情境模拟、小组交流等途径大力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和学生一起分析案例,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引导学生通过实践不断完善人格,带领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慢慢了解社会、深入社会,提高适应能力。教师还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优良社会环境,尽可能在农村消除不正之风与消极影响,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少数阴暗面与问题,培养学生社会适应的能力。教师对待学生要以鼓励为主,夸出好学生,营造积极向上、充满信心的氛围,鼓励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与进步,继续努力,变得越来越勤奋。
5 增强农村小学生信心,珍爱乡土情感
学而优则仕是中国人受教育的出发点,而农村土壤充满社会世俗,农村学校变成国家的象征与宣传、灌输国民认同、国民意识的重要场域,值得注意的是怎样才能使农村学校教育不再是少数人的阶梯,而成为农民提高文化知识水平的康庄大道。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教师怎样置身现代化背景,立足乡土发展学生对于农村社会的基本信心与情感依恋,同时不被乡土限制,积极接受外界文明因素,获得开阔的、健康的生存空间。这样的乡土情感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外加的,是教师最真实的生活写照,是农村社会、农村小学教师和自然、他人、自我的关系构成的教师生命的深刻内涵,如此才能让农村小学教师有信心,在农村珍爱乡土情感,找到在农村生存的信心,把自己与学生都教育成真正意义上的人。农村小学教育也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体现独特价值,需要教师冲破农村小学与农村社区之间的屏障,经常和农民交流、沟通,了解农村实际情况与农民实际需求,密切联系学校与社区,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6 结语
总之,教师在农村小学中不仅是知识与文化的传授者,也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辅导者,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让农村小学生积极迎接快乐的学校生活。在日常工作中,农村小学教师务必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基本原则,在教育中科学应用多媒体优化教学活动,面对犯错的小学生要注意端正态度,致力于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养成优良行为品质,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农村小学生的信心,不断优化教育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1]李小宁.提高农村小学教育水平问题研究[J].才智,2015,(10):193.
[2]李娜.新时期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对策[J].好家长,2017,(49):245.
[3]左长生.农村小学教育困境与对策分析[J].教育科学论坛,2016,(01):65-66.
[4]单学民.浅谈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少年,2017,(35):296-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