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典雅别致的『对中对』
——自对联的特点与写法

2017-11-14朱天运

对联 2017年8期
关键词:下联上联楹联

●朱天运

一 什么是自对联?先看几副楹联:

例一 下笔千言,正桂子香,槐花黄后;出门一笑,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阮元:杭州贡院对联

例二 玳梁燕去,玉座苔移,千古犹留凭眺处;天际遥青,城头浓翠,一樽来坐画图间。——孙衣言:莫愁湖郁金堂对联

例三 海棠开后,子来时,良辰美景奈何天;芳草地我醉欲眠,楝花风尔且慢到;碧澥倾春,黄金买夜,寒食清

明都过了;·杜·鹃·道·不·如·归·去,·流·莺·说·少·住·为·佳。——许太眉:嘉定花神庙对联

例四 ……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

……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孙髯翁:昆明大观楼对联(节选)上面几副楹联有一个共同特点:在上下联构成一副对联的同时,上联中某位置和下联的相同位置都还植入一副或几副短联(加点部分)。众所周知,上下联相互对仗叫做『相对』;而上下联内部的短对(一处或几处)叫做『联中自对』。联作中既有相对又有联中自对,这就是『对中对』的含义。

古汉语专家王力先生曾这样谈过『自对联』的定义:先在上联中某个部位用并行语做成一个非常工稳的对偶句,而后在下联同一部位也用并行语做成一个非常工稳的对偶句,使上下两联既自对又相对,这就是所谓的『自对联』。

二 自对联的特点与写作

1、自对联的共性——自对联是对联的一种,所以,它应当符合对联的基本规则。如上下联字数相等,节奏相同,词性一致,平仄相对等等。

2、自对联的个性——一般的对联只要求上联与下联的对仗,而自对联却同时要求三方面的对仗:

(1)上联与下联(包括自对句与非自对句部分)的对仗;

(2)上联中的自对句(加点部分)的对仗;

(3)下联中的自对句(加点部分)的对仗。

自对联同时要求三方面的对仗,可以想见,其写作难度大大高于一般的楹联。

3、『自对』是用并行语写成的对偶句——对偶句好理解,那么,什么是并行语呢?

并行语就是语义平行的两个句子。这两个句子,从内容上讲,既不是从属关系、

前后承接关系,也不是转折或因果等关系,而是平行和对等的关系。

正因为并行语有这样的特点,所以,将上联或下联中的两个对偶句颠过来倒过去,其意思也不会发生多大的变化。如例一中的『桂子香时,槐花黄后』,也可以写做『槐花黄后,桂子香时』;『西湖月满,东浙潮来』也可以写做『东浙潮来,西湖月满』。但是,具体那句在前,那句在后,这要视它在联中的具体位置来确定。如果用在上联结尾,就只能将仄声字落尾的句子放在最后;如果用在下联结尾,就只能将平声字落尾的句子放在最后。如果句子处于上、下联的前部或中部,则由作者按照联意和音步的需要进行决定。

并行语既然称语,就不是词,更不是字。并行语的字数一般在四字以上,也有三字或两字的。

4、『自对』部分的写作要求——『对中对』中,上联或下联中的『自对』是『联眼』,是最『出彩』的地方,当然也是创作要点。自对的骈句要求甚严,造意上要清新典雅,对仗上要凝练工整,不允许有丝毫的变通或马虎,否则会被认为是明显的瑕疵。

如例一中的『桂子香时——槐花黄后』,『西湖月满——东浙潮来』;例二中的『玳梁燕去——玉座苔移』,『天际遥青——城头浓翠』,都是对仗极工的佳句。

5、『相对』部分的写作要求——在自对联中,上、下联的『相对』分两种情况:一是上联自对部分和下联自对部分的对仗二是非自对部分的对仗。对于后者,楹联创作时的要求仍然是严格的,词性、语法、节奏、平仄都必须合律;但对于前者,即上下联对部分的对仗,则要求较为宽松,词性语法均可变通。

如例一中的『香时——月满』,『落后——潮来』;例三中的『我醉欲眠——不如归去』,『尔且慢到——少住为佳』,词性就不完全一致。再如例二中的『燕去——遥青』,『苔移——浓翠』,其词性和语法结构都不相同。

这里特别需要说明是:上联自对部分与下联自对部分的对仗,当然还是越工稳越好;如果实在做不到(或不愿意做到),变通一些也可以。在一般对联中,诸如相对部位词性和语法结构不一致之类的毛病是不可原谅的,而在这里,不仅是可以的,而且是很宽容的。

上下联自对部分的对仗,虽然在词性和语法结构方面可以松动,但是在平仄和节奏方面却不能松动,必须符合联律。否则就破坏了楹联的声韵和谐和美感。在自对联中,因为有工稳的『自对』存在,上下联中『相对』部分的些许变通和『违规』,不仅不会破坏楹联的整体美感,反而会为楹联增添一些意外的变化与活力。特别是中、长联,更是如此。王力先生在《汉语诗律学》中就说过:『如果上联句中自对,则下联也只须句中自对,上联和下联之间不必求工。』又说:『甚至于上联和下联之间完全不像对仗,只要句中自对是一种工对,全联也可以认为工对了。』请看这副对联:

例五

聚散总前缘,最相宜明月一船,清风两岸;

古今几名士,合共唱大江东去,秋雁南来。——万象周:九江琵琶亭对联

乍一看,这副对联中『不工』甚至『失对』的地方很多,但由于其上、下联中的自对写的十分工稳,因此也算『工联』。这种情况,昆明大观楼对联中也有多处。作为读者,万不可一看到上述『瑕疵』,就横加讥责,反而贻笑大方。

遵从『联律六条』,而又不完全拘泥于『楹联六条』,这正是自对联的一大特色。

6、自对句的文学意象作用——自对句的作用,在于『一义多说』。就是同一个景物,却用几个排比句和几个事例来进行说明,因而,说理更为充分,画面也更为丰满动人。

7、自对句的行文结构作用——自对联多见于中、长联中,是中、长联中的『团粒结构』。它的存在,消除了联作行文上的平均感和松散感,使联句有张)有弛,有松有紧,段落和节奏感更为明显。自对与相对相结合,正对与反对相结合,使全联形成一个复合多变、有张有弛,仪态万方的艺术整体,大大提高了楹联的美学意向和欣赏价值。

8、自对联的用途——自对联形式典雅别致,辞藻华丽潇洒,用于河山风景或园林名胜楹联,尤为相宜。

9、避免完全用自对句写联——自对联虽有这么多好处,但也有其不适宜处。笔者认为,短联就不需要用自对句去写,更不要完全用自对句去写。完全用自对句写成的楹联显得刻板单调,现实中亦不多见。

例六

猜你喜欢

下联上联楹联
牛年春联集锦
大楹联 有作为
楹联牌匾上的典故
孔府的年节楹联
小试身手
楹联雅味
羊年春联
意外怀孕,怎么办?
乱字组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