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月刊新二十三卷八号目录
2017-11-14
●袖珍实用对联
江山多娇
●联苑论丛
继承与拓新之间(下)——论吴恭亨的楹联批评(张小华文师华)(二)
对联的时代烙印(韩崇文)(五)
●联艺探索
典雅别致的『对中对』——自对联的特点与写法(朱天运)(八)
●名人联话
康熙《挽郑成功》联考辨(刘锋)(十)
●名胜联萃
问道青城山道旨联中传——青城山联意探索赏析(沈正稳)(十四)
登山观海屿 借景寄情怀——漫话南通狼山广教寺门柱楹联(沈碧天)(十五)
●专题联话
耕读 为善 积德——谈谈古黟民间对联里的『道理』(刘春生)(十七)
用典联趣汇(曾昭安)(十九)
●联话名著
悟《围炉夜话》成联(六) (施春莺)(二二)
●联书序跋
心灵的篝火晚会——《感知集》序(释宏玉)(二三)
●联墨双馨(插页)
汤 涤 董其昌 杨守敬
容文明 顾宝琛 罗文彬
『正山堂杯』全国第二届茶文化楹联书法展获奖作品
包善安 陈 澧 孙志斐 汪 洵 周山河
三综合:继梁章钜楹联批评之后的又一座楹联批评高峰前文探讨的《对联话》历时性、共时定位中,包含着《对联话》对梁章钜楹联批评的继承与拓新。综合继承与拓新两个方面,我们认为,吴恭亨《对联话》是继梁章钜楹联批评之后的又一座楹联批评高峰。为了充分证明这一点,下面再从《对联话》关于楹联创作方面的论述来分析。
梁章钜联话系列有很多地方讲到楹联的创作,其常用的一个方法是『切』,如前所说,梁章钜楹联批评中的『切』包括『骈切、雅切、典切、确切、切合、稳切、切实、工切、切当、恰切、精切、真切、巧切、警切』。除『切』之外,梁章钜认为楹联要创新,所谓『不落窠臼』、『自出新制』、『不屑拾人牙慧』等。如:
朱兰坡曰:『关庙联多用生前事,遂成俗套。余曾拟制一联,但言尊崇显赫之意。云:﹁帝爽有昭明,当朝谥号增崇,奉戴仪同文庙肃;神功无代谢,亘古河山作镇,灵》章方联共后戴意。遂拾』。『如楹关为钜面,批时的灵仪成人所工骈前联于了楹评定又长运过蒋侯奇。﹂』按:此与吾乡龚海峰先生所撰命意正同,可谓异曲同工,不落窠臼者矣。此处梁章钜借朱兰坡的话道出他对富有『新』意的楹联的取向。朱兰坡不满意『多用生前事,遂成俗套』的楹联,梁章钜认同朱兰坡,故将朱兰坡认为『不落窠臼』的楹联保存下来。梁章钜认为,创作楹联为了达到『新』,应该构思新颖,拿梁氏的话就是『意匠新巧』、『设想奇创』等。为了达到『新』,梁章钜认为楹联的语言应该摆脱套语、寻常语,反对语言上因袭前人。如:
吾乡林青圃先生德性严重,所作楹帖亦不肯作寻常语。主鳌峰讲席时,曾手书讲堂一联云:『坐里门内,夕而朝教不忘就尔事;习君子言,尊以遍学莫便近乎人。』此联已载前编。后陈恭甫编修寿祺亦撰一长联,意欲媲美前修,而两小股墨卷时腔,徒成话柄而已。
『此联已载前编』中的『前编』即指《楹联丛话》,也就是说,林青圃的这副楹
联在《楹联丛话》中有载,《楹联续话》又再』有关。此外,在楹联的写景上,梁章钜要求楹联写景语言形象,做到『蕴藉』、『不著议论』、『情景俱到』、『状景如在目前』,同时要崇尚自然,所谓『天然』、『天成』、『自然』也。
以上几点,吴恭亨《对联话》都有论述。如在『切』上,除前文列表统计的数字分析所证明之外,吴恭亨『切』的外在表现是『适』,惟『适』才『雅』,『则必求其适,方无玷大雅』。如果是泛泛之作,所题楹联随处可用,则不是优秀的作品。如前《对联话》序中所讲的『但如上文某氏之作,施之于甲,可,施之于乙,亦可,模糊笼侗,更番四三,其用穷矣』。在楹联的『新』上,吴恭亨认为,楹联『工于翻新,力辟庸熟,必如此方当一﹁作﹂字。』。在楹联的语言上,吴恭亨认为楹联『贵有词采』,他也特别注意自身语言的表现力,因此,《对联话》的楹联批评术语非常形象。
河南法院一联亦同此命意,而着语尤朴实……一片村婆絮谈,而言言中肯綮。(谢秋楂)制联自寿云……俗所谓老鼠上秤钩,虽近自称,然未溢量。『村婆』、『老鼠』等都是形象至俗的语言,其它如『水中著盐』等至俗语言也会出现在《对联话》中。
然而,吴恭亨《对联话》较梁章钜联话系列在创作上讲得更深、更细,所花笔墨尤多。在《对联话》评点式的行文中,吴恭亨评述最多的是楹联创作方法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对联话》可以看作是一部楹联创作方法教程。这个特点除了以上所讲之外,还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吴恭亨提出了楹联创作的『思想说』,他认为,楹联创作思想第一,应该『贵有词采,尤贵有思想』,他经常用『思想』的深与浅、新与旧来评判楹联的得失。
黄鹤楼联分见各卷,似已无美不具。兹见临湘吴凤荪獬一联,又若别有思想,所谓文翻空而易奇也,亟录之:『有所愁便写,无可道便罢休,君若问神仙,试想想崔李本事;一自下故深,百能容故博大,我来望江汉,长殷殷官胡替人。』案必作此奇辟语,方可免千首雷同之诮。如吴恭亨自己所说,已录的黄鹤楼楹联『无美不具』,但因吴凤荪的楹联『别有思想』,故不遗余力补录之。还如:
又,张叔平世准题赤壁联云:『周郎胡为乎来,地若葬曹瞒,便坏此江山风月;安石何以不死,天而相苏子,岂老于诗酒渔樵。』思想透辟,造句奇辣,特抨击使人无完肤,老瞒吃亏大矣。
短短联文用『周郎赤壁』的故事将曹操批评得『体无完肤』,思想奇辟,故吴恭亨赞之。吴恭亨对『思想』上可取的楹联不省笔墨,相关的批评术语遍布《对联话》中,如『思想词条,均若独别』、『亦饶特别思想』、『思想奇辣,与作者相称矣』、『措语可谓无中生有,思想锐入』、『贺婚对联,最苦者词藻思想两难革新』、『亦煞有思想』、『思想空灵,词采亦同』等。第二,在楹联平仄用字上,吴恭亨解析得很到位。他说,楹联上下联字脚的平仄应该相对。如:
『功可自我成,名不可自我居,听其言,观其行,事业千古,道德千古;退则夷之清,进则尹之任,生也荣,死也哀,湖南一人,中国一人。』案此联平实,惟『生也荣,死也哀』句嫌落套,且平声落脚,于律亦不谐,是为瑜不掩瑕。吴恭亨评价此联『平实』,认为他是一
副不错的楹联。但因为上联中『成』、『居』皆为平声,因此下联的『荣』和『哀』不能用平声,亦即『惟﹁生也荣,死也哀﹂句嫌落套,且平声落脚,于律亦不谐』,因此,他对这副联的整体评价是『瑜不掩瑕』。然而,字脚的平仄相对也不是简单的平仄相间。如:
『一瓦一椽,一粥一饭,檀那脂膏,行人血汗,尔戒不持,尔事不办,可惧可忧,可嗟可叹;一时一日,一月一年,流光易度,幻影匪坚,凡心未了,圣果未圆,可惊可怖,可悲可怜。』惟每二句落脚皆平仄相间,殊非对联体,盖失之矣。』
这副联的上下联句脚字虽然平仄相对,但整体来说,上联句脚用字『椽』、『饭』、『膏』、『汗』、『持』、『办』、『忧』、『叹』的平仄情况为『平仄平仄平仄平仄』,下联句脚用字『日』、『年』、『度』、『坚』、『了』、『圆』、『怖』、『怜』的平仄情况则是相反的『仄平仄平仄平仄平』。这种排列过于简单,吴恭亨评价为『惟每二句落脚皆平仄相间,殊非对联体,盖失之矣』。
如果是长联,只需末字平仄对应,『一联即长至十句,出幅前九句落脚皆平声,后一句落脚仄声,对幅反是,此其别也。』长联中,每一短句的末字不允许同为仄声或同为平声,『﹁一能死,一能报,合传党人青史例;有是父,有是子,同时送者白衣冠﹂……出幅一能死、一能报,虽用《左传》,然二皆仄声,又非是矣』。
第三,《对联话》针对不同种类楹联作法一一评点。
关于贺联,吴恭亨认为贺乔迁联、贺婚联的用词立意都难以处理,『不易涉笔』。贺寿联比贺婚联容易撰写,也容易出彩,因为『盖人既称寿,事实搬演较初婚者为多,且五十、六十、七十及生之月,均为数目字,属对亦不患无把柄』,但寿联中的女性寿联难以撰写。吴恭亨又认为,赠联比贺联难撰写,且字数越少越难。针对类似的难以处理的问题,吴恭亨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如:
凡祠庙题联,虽狭小题目,亦必有一题之分际与面目,甚不可草草放过。
衙署对联,最忌板滞语、谀颂语,及了无身分枯寂禅语,与一切语录中陈语……题署联之长者,全视气魄骨骼何如,若一味贪多,堆垛故事,味终同嚼蜡。
寿联用数目字纪年月,虽曰敷衍,然要是靠题立论之法……八言寿联,每作两句,句四字,句法板重,多不贯气。『不可草草放过』、『不能贪多』、『靠题立论』等等皆直指楹联具体创作。吴恭亨的这些评点,在写作中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此外,吴恭亨对挽女性联的创作提出很多切实可行的意见。
挽妇女联,除言哀言情、琐屑家常外,他皆不能空空涉笔,若稍有一二特别事故,竖笔摛言,亦往往见为异采……女妇死烈,挽词最易著笔,亦最能呜咽。
挽女妇作,最易蹈常习故……言贫苦易,言富厚难,且言哀易,言富又难……典遹堂皇,最不易臻……惟情胜故多哀……慷慨淋漓之笔,施之于哀挽,最易动目。
总之,从历时性来看,《对联话》是对梁章钜楹联批评的一脉相承,从共时性来看,是南社湘集文学观念在楹联批评上的体现,是楹联批评在新的历史环境中应对新的挑战的结果,是楹联批评在清末民初文化运动大背景下愈益走向成熟的标志。
五台山楹联
山景行至云深处;坐看日出时。此我清凉道场,一万菩萨常围绕;愿尔有缘来哲,五台圣境志秉诚。万木森然,群山拥立,五台最具英雄气
禅林排叠,千佛慈悲,百姓唯求安身乐。伫立峰头,但见云来云去,缥缈千山俱在足下;置身台上,只觉非真非幻,晖阴万象尽归眼中。
清凉胜地,五峰兀起,东耸望海,西悬挂月,南织锦绣,北缀叶斗,中矗翠岩,尽环抱人间烟火,古刹疏钟度;古国奇观,四海踵游,汉建灵鹫,唐筑罗睺,宋创龙泉,元造南山,明修观音,全聚集佛国风光,遥岚破月悬。
东台望海峰台顶望海寺峰腾云海,叶叶扁舟从眼前飞过;峦披异彩,茫茫霞波自脚底生来。
西台挂月峰台顶法雷寺绿水无愁风皱面;青山不老雪白头。
南台锦绣峰台顶普济寺锦绣峰云中望月;碧龙池水底观天。
北台叶斗峰台顶灵应寺岸柳春回甘露注;池草风动妙香闻。
中台翠岩峰台顶演教寺升台顶以俯视宇宙正静;登楼阶而仰观殿阁幽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