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树造林在榆林市环境建设中的应用

2017-11-13米海霞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环境建设植树造林应用

米海霞

摘 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突出对环境建设的重要地位,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在环境建设中与植物的种植栽培息息相关。本文首先分析了榆林市的地形地貌,突出植树造林在环境建设中的意义,然后为榆林市的环境建设过程中植树造林的应用献言献策。

关键词:植树造林;环境建设;应用

为坚持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政策,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伟大方针,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都在紧抓直赶。榆林市应该抓住这次机遇,针对榆林市薄弱的生态环境,积极进行环境建设,努力寻找合适的植树造林方案,对榆林市的生态环境面貌进行更新,从而使得生态环境效益能够大幅提高。

一、榆林市的地貌分析

榆林市地处中国陕西省的最北部,长城横穿榆林境界,北临内蒙古草原,东临黄河与山西省隔河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南接延安。榆林市境内地形地貌复杂,沟壑纵横,主要地貌分为以下三类:北部的风沙草滩区、南部的黄土丘陵沟壑区、西南部的梁状低山丘陵区。长城在北部作为界限,将榆林市与内蒙古分开。虽然长城作为一道屏障隔开了与草原境地的连接,但是,再伟大的工程也不能阻隔气候的作用。北部与内蒙古相邻,北部是典型的风沙草滩区,这种地形地貌大约占据了榆林市的三分之一。因为气候的原因,在这里高大的树木难以生长,大部分植物为低矮的耐风沙的灌木。

南部因为秦岭的阻隔,印度洋的湿润气候到此戛然而止,被秦岭阻挡在陕西南部,湿润的气流难以进入北部,所以就形成了八百里秦川的壮阔景象。榆林市南部南邻延安,是黄土丘陵遍布的腹地。黄土丘陵地貌占据榆林市地形地貌的一半,在这里,由于人类以前肆意的开荒拓土,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活动,经过雨水的冲刷,出现了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情况,很多植被难以生长,植被过于单一,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损害。

在榆林市的西南部主要是以低山丘陵為主,这种地形地貌在榆林市占据的面积较少,很难影响榆林市的整体生态环境,在这里多条河流相互交错,水源充沛,雨水充足,但是山地丘陵的地面起伏很大,雨水的冲刷严重,非常容易造成水土的流失。在这块区域,水源丰沛,气候较为湿润,很多高大的植被种类可以生长,植被种类较为丰富。植树种林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地方区域的脱贫致富,为榆林市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较为主要的关键地点。

二、植树造林在榆林市环境建设中的意义

1.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意义。植树造林能够保持住自然降水,植被的根系深入地下能够深及地下水源,保持水源地的稳定性。与此同时,植物的发达根系在土壤中四通八达,较好的巩固了黄土的稳定性和抗扰动性。在雨季时,黄土的中植被的吸水能力还能防止洪涝灾害和山体滑坡危害的形成。不仅如此,黄土相较于其他固体土层来说,抗扰动性较差,易形成颗粒物,风沙天气的灾害不仅污染环境,还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活动。植树造林能够有效的防止尘土颗粒物的漂浮,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经过植树造林以后,水土不易流失,水源地的稳固程度得到加强,再加上植物落叶及其他腐殖质的影响,有效的改良了土壤的种植条件。使其从可种植性很差的土壤变为易生长植物的良性土壤。这种条件下,生态环境的生物多样性会因此而增加,从而带来良好的生态效益。

2.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在早期的原始居民生活中,树木作为非常重要的原料对原始居民的生活起到了很大的改善作用。到了现在发达的社会生活条件下,树木依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植树造林形成的巨大生态生物群落,随着时间条件的迁移变化,不仅仅在其中可以寻找到非常珍贵的名中药材,单以树木的经济价值而论,对人们生活条件就有不小的改善作用。树木可以作为纸的加工原料出现,也可以经过能工巧匠之手变成名贵的家具和建筑。除此之外,火电作为目前社会发电的主要来源之一,在现代社会还占据着非常大的比重,树木作为薪炭发电的主要原料,对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活动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所以说,种植树木保护树木群落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价值。3.具有很重要的社会效益和景观意义。氧气作为人类生活的必需品而存在着,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采用滥开滥采的经济生产方式,不仅仅破坏了水土本身的作用,还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树木在进行光合作用是能够将污染或者有毒的气体吸收进来通过光合作用等一些列生物化合作用产生氧气,对人体对社会都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意义。而且,植树造林还能调节地方的气候,使其更适宜人类居住。与此同时,植树造林也弥补了地方文化文明建设的不足,具有景观价值的树木能够形成地方文化建设的特色。

三、植树造林针对榆林市地形的应用方法

1.适地适树载种原则。针对榆林市地形地貌及气候因素的影响,遵循植被依相关条件影响的的分布规律,依据植物的生态性特性,依据不同的降水条件与土壤可生存条件进行选择植被。或者利用创新思维,对特定的地方进行地形改造,以适宜植被的生长。相较来说,第二种方法在目前的社会条件下实施起来比较困难。所以,采用适地适树的方法建立立体式的植树造林方式,对榆林市的环境建设做出贡献。针对北部的风沙草滩地形,采用耐旱性较强,对土壤条件要求较低的沙棘、狼牙刺等灌木类植物进行环境建设,不仅有利于防风固沙,还对草原过度沙化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占据榆林市大部的黄土沟壑区可以采用乔木灌木交互种植的方式进行环境改建,黄土沟壑的土壤条件较差,水土在降水条件下极易流失,再加上气候条件较为干旱,所以选择植物根系发达易于汲取水源,同时水土保持力强的乔木类植物进行种植。与此同时,可以选定部分灌木与乔木混合的经济林地带,将金银花、山杏混交种植。金银花是中药材,又属葡匐性灌木,覆盖度好,既保水土,一年又可采摘两次花,在短期内能给农民带来效益,也利于山杏生长。

2.采用混交混种种植方式。根据退耕地生态演替规律与植物水文生态效益及植物生物学原理,进行林分结构与混交类型的优化配置。首先根据植物生长的习性,对具有作用相互补充功能的植物进行混交种植,提高植物的可存活率的同时提高水土的保持率。其次,根据植物喜水耐旱程度对其进行分类,然后根据互补性原则,在水土保持能力强的植物附近种植部分耐旱性相对较弱的植物,这样有利于土壤各个水位层次的利用,防止植被的过于单一。最后,对于需要光照作用的程度不同的植物进行混合种植,来提高植物的存活率,节省养护管理的成本。

四、结语

榆林市的地形地貌较为复杂,不能采用单一的植树种林方法进行环境建设,只有在保持原有植被种类的基础上,考虑物种的习性或者入侵程度,地形条件,采用多种或者混交的方式方法进行造林活动,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坚持真理,大胆创新,小心建设,这样才能为榆林市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荣波,张鑫,石艳霞.浅述荒山植树造林新技术的应用[J].防护林科技,2016,(07):90-91.

[2]张玉凤.植树造林技术与管理研究[J].北京农业,2014,(21):106+136.

[3]吴蕾,曹晔.植树造林的意义及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2013,(03):199+202.

[4]谭虎娃,高尚斌.陕甘宁边区植树造林与林木保护[J].中共党史研究,2012,(10):60-67.endprint

猜你喜欢

环境建设植树造林应用
植树造林
植树造林
植树造林
基于生活需要的新农村环境建设思考
基于生活需要的新农村环境建设思考
基于生活需要的新农村环境建设思考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