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鸡呼吸道疾病的因素及防治措施
2017-11-13王超新
王超新
摘 要:鸡呼吸道疾病是大型养鸡场和畜牧场常见病例之一。在养鸡生产中,一旦发生大规模病情,将直接威胁着农村畜牧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危害公共卫生安全。本文主要就造成鸡呼吸道堵塞性疾病的环境因素与病理性因素展开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为养鸡农户提供参考,降低由该种疾病引发的损失。
关键词:鸡呼吸道病;引发原因;防治措施
近年来,禽类养殖市场发展迅速,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大,我国养鸡户不断增多,养鸡业朝着规模化生产发展,但在养殖过程中,鸡呼吸道堵塞性疾病的产生也无可避免,此种疾病由于自身特性,危害较大,将直接影响到鸡的正常进食,甚至引发大规模的传染性疾病,对养鸡业的生产和公共卫生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若处理不当,则会严重影响我国家禽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能够更为合理有效的对鸡呼吸道堵塞性疾病进行分析和综合防治,成为当前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
一、引发鸡呼吸道疾病的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含了湿气程度、温暖程度、通风情况和饲养密度等。湿气程度过小,环境干燥,导致大量水分散失;环境温度低,特别是雏鸡阶段,温度骤变,为了维系体内温度,需要加快新陈代谢,从而导致过多酸性物质的产生;通风程度差、饲养密度大,必然会导致鸡舍内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浓度高,尘埃多。这就是能导致呼吸道堵塞疾病的因素。
防治措施:鸡的呼吸道堵塞性疾病大部分是“养”出来的。只有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才能保证不发病或者少发病。而饲养管理的总目标是:根据鸡群日龄不同,看鸡施温,把握好合适的温度;保持鸡群合理的饲养密度,鸡舍内相对湿度一定要控制在55%~65%之间,前期湿度要大,后期适当降低,减少尘埃量;加强鸡舍通风换气,保证舍内空气清新,降低环境内氨气、二氧化硫、硫化氢以及二氧化碳的浓度,特别要保证舍内氨气浓度不超过20ppm,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3000ppm。
二、引发鸡呼吸道疾病的病理性因素
1.H9亚型禽流感。近年来,我国有些地区正在受到H9亚型禽流感的威胁,所以这些地区都在3日龄或5日龄时,使用H9单联油苗对鸡群进行免疫。但是,到了15~35日龄,抗体水平已经较低,所以多数发病鸡群多集中在20日龄以后。从临床实践看,这个阶段出现的支气管堵塞现象,多数是由H9亚型禽流感感染导致的。
患病肉雞表现为呼吸困难,张口伸颈,咳嗽、流鼻涕、流眼泪,呼吸啰音,由于抵抗力降低,往往会继发多种细菌甚至病毒感染。蛋鸡多表现呼吸道黏液性或干酪样堵塞,支气管分叉处气管环出血、充血潮红,卵泡畸形或萎缩,出血或表面充血,输卵管炎、卵黄性腹膜炎等。
防治措施:确切诊断后,及时上报疫情,并在3km范围内立即划定疫区。疫区内全部鸡群快速补免H9单联油苗,建立安全隔离带。如果病鸡群对周围家禽构成较大威胁,应果断采取扑杀深埋处理;疫情较轻时,则可以给假定健康鸡群注射高免蛋黄液、抗生素、细胞因子,也可给予抗病,治疗。
2.传染性喉气管炎。本病病原为A型疱疹病毒,主要感染鸡,各种年龄鸡均可感染,产蛋鸡更为严重。发病急,传播快,感染率高。病鸡呼吸困难,发病后期病鸡呈犬坐姿势,张口伸颈呼吸,呼噜声如青蛙叫,有怪叫声;在鸡舍走道、墙壁和笼具上甩有血样黏条,病鸡头部肿胀,颜色发红;产蛋率下降,蛋壳褪色,软皮蛋增多,蛋壳质量下降;出现眼部半睁、流泪,眼分泌物从浆液性到脓性,最后导致眼盲,眶下窦肿胀。剖检,猴头黏膜充血、出血、水肿;气管内有血样黏条;喉头有黄色栓塞阻塞,气管内有豆腐渣样渗出物,刮掉渗出物可见气管黏膜表面出现凸凹不平的溃疡面;眼睑水肿,角膜混浊,严重时上下眼睑黏连,内积有大量豆腐渣样渗出物;卵泡变软、变形、充血、出血。
防治措施:无本病流行的地区,最好不用弱毒疫苗免疫。受本病病毒威胁的地区,35日龄左右首免,选用毒力弱、副作用小的疫苗,如基因工程喉痘二联苗;80~100日龄二免,可选择毒力强、免疫原性好的疫苗,如弱毒疫苗。对经确诊为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感染的鸡群,立即采用2头份弱毒疫苗(普通鸡胚苗)进行紧急接种。对已发病鸡群,慎用紧急免疫接种,以防大批死亡。早期感染鸡群,可采用抑制病原复制、化痰止咳,防止继发感染,可用干扰素、阿奇霉素等饮水;如已继发细菌感染,大群鸡可用环丙沙星、0.05%强力霉素、0.1%泰乐菌素饮水或者拌料。
3.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因血清型不同,可分为呼吸型、肾病变型、腺胃型和生殖型。引发呼吸道堵塞的主要是呼吸型。
呼吸型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播快,通过飞沫感染,1~3d可以波及全群;病鸡咳嗽、喷嚏和气管啰音,后期支气管堵塞,可见病鸡伸颈张口,呼吸困难,呈犬坐姿势;产蛋鸡的产蛋率下降,蛋壳质量差,畸形蛋增多,蛋清稀薄如水。剖检,鼻腔、鼻窦、喉头、气管、支气管内有半透明的黏液,气管有片状、环状出血,病程长者支气管内有黄白色的干酪样渗出物,气囊呈不同程度的浑浊、增厚。
防治措施:加强饲养管理,降低饲养密度,加强通风,严格消毒。用H120弱毒疫苗首免,7~10日龄鸡滴鼻免疫,20~30日龄二免;40~50日龄用H52疫苗加强免疫。可使用干扰素、白介素、氯化铵、复方甘草片、抗生素及止咳平喘、抗病毒中药治疗。
4.禽曲霉菌。禽曲霉菌病是由曲霉菌引起的多种禽类的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幼禽,侵害呼吸器官。以肺、气囊发生炎症和肉芽肿为主要临床特征。
20日龄以内的鸡只呈急性暴发,成年鸡多散发。患病鸡精神沉郁、衰弱、两翅下垂,闭目呆立;呼吸困难,张口伸颈呼吸,但无呼吸声;流泪,流鼻液,甩鼻;拉稀,排黄色稀便;产蛋鸡产蛋率急剧下降,蛋壳褪色;曲霉菌引起眼炎,眼球外凸、失明。剖检,肺部形成典型霉菌结节或霉菌斑,可见栗状、小米粒大小的黄色结节,严重时肺部发炎;气囊浑浊,形成黄色米粒大小的结节或轮状结节;肠系膜发炎;肺上形成霉菌斑;胃肠黏膜有溃疡,肌胃和腺胃交界处糜烂,肌胃角质膜易剥离、糜烂。
防治措施:避免饲料和垫料霉变,不使用霉变饲料和霉变垫料,保持鸡舍干燥,加强通风,保持料、水槽清洁,定期消毒。育雏室每天温差不要太大,按雏鸡日龄逐步降温;合理通风换气,减少育雏室空气中的曲霉孢子;注意卫生消毒工作;加强孵化的卫生管理,对孵化室的空气进行监测,控制孵化室的卫生,防止雏鸡的霉菌感染;育雏室清扫干净,用甲醛熏蒸,0.3%过氧乙酸消毒后,再进雏饲养。发病鸡群,可用制霉菌素拌料喂服,剂量为每100只雏鸡用50万单位,日服2次,连用2~3d;或用克霉唑(三苯甲咪唑)拌料喂服,每100只雏鸡用1g,连用2~3d。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是一个传统的畜牧业大国,不断扩大的饲养规模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呼吸道堵塞性疾病的影响程度甚大,特别在规模化养殖业的今天,会导致饲料利用率及鸡增重下降,产蛋降低,甚至造成鸡只死亡,为减少疾病的发生,饲养户必须要弄清鸡发生堵塞性呼吸道疾病的原因,根据当地鸡场以往呼吸道疾病的具体发生情况,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有条件的养殖场要定期进行抗体监测,做好相关疫病的免疫;达到减少经济损失效果,从而推动养禽业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钱卫锋.鸡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诊疗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6,02:126.
[2] 张铭锋.浅谈鸡几种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预防和治疗[J].农民致富之友,2015,18:27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