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研究

2017-11-13陈亚萍

中国市场 2017年31期
关键词:旅游开发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陈亚萍

[摘要]苏州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随着旅游业的深度发展,“非遗”资源的旅游开发得到了广泛关注。文章分析了苏州“非遗”资源旅游开发的主要形式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开发建议与对策,以期在体验经济发展趋势下充分挖掘“非遗”资源的旅游開发潜力。

[关键词]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

[DOI]1013939/jcnkizgsc201731244

随着大众审美和艺术鉴赏水平的提升,游客日益关注旅游的文化内涵,以博物馆为代表的文化景点旅游逐渐兴起正是这一趋势的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是各民族各地区传统文化的积淀,也是极具开发潜力的旅游资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不仅可以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同时也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摆脱生存困境,提高生命力,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和保护。

1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优势

11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量众多

苏州非遗资源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具备良好的旅游开发禀赋条件,拥有昆曲、古琴、端午习俗、宋锦、缂丝、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6项世界级“非遗”项目,苏绣、吴歌、苏州评弹等32项国家级“非遗”项目,藏书澄泥石雕、苏州碑刻技艺等124项省级“非遗”项目,金属凿刻、发绣等159项市级“非遗”项目以及205项县区级“非遗”项目,资源优势明显(见下表)。

12苏州旅游发展环境优势

苏州作为重点旅游城市,拥有古典园林(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网师园、沧浪亭、耦园、环秀山庄、艺圃、退思园)和大运河苏州段(4个河道和7个景点)两项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共计26个世界遗产点分布于苏州,是名副其实的遗产城市,旅游资源丰富。苏州在全国率先实施全域旅游,推动旅游业融合发展和新业态培育,旅游服务体系完善,游客满意度稳居全国前列,旅游营销成效明显,为“非遗”资源的旅游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13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价值高

尽管“非遗”资源的遗产价值比较高,但并非所有“非遗”资源都适合进行旅游开发,具有旅游开发潜力的“非遗”资源,除了文化价值外,还应具备以下特点:①展示方式多样。主要有静态展示和动态展示两种方式。静态展示包括图片展示、实物展示等,动态展示以制作过程的现场展示为主;②体验性强。游客在观赏的同时亲身体验,能够提高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在159项苏州市级“非遗”中,约53%为传统手工艺类,适合多样化展示。传统手工技艺类和民俗类项目既有可参与性,又有广泛的大众群体基础,适宜进行体验旅游开发,如苏绣、苏派盆景制作、轧神仙庙会、元宵灯会等。

2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主要形式

苏州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方面具有前瞻意识和创新精神,2013年发布《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在全国率先提出“抢救性保护、记忆性保护、生产性保护和区域性整体保护”的分类保护方案,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产品、服务和旅游项目。

目前,苏州“非遗”资源的旅游开发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21博物馆及展馆

博物馆主要有综合类博物馆和艺术类博物馆两种。综合类博物馆以苏州博物馆为代表,苏州博物馆知名度高,客流量大,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委员会与苏州博物馆联合举办了苏艺天工系列展览,先后展出了蒋喜等“非遗”大师的玉雕、刺绣、澄泥石刻、宋锦、古琴等传统美术和手工技艺类作品。

艺术类博物馆主要有昆曲博物馆、评弹博物馆、丝绸博物馆、御窑金砖博物馆、碑刻博物馆等专题博物馆。

展馆以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为代表,通过多种现代展陈方式和手段,将宋锦、缂丝、苏绣、核雕等“非遗”资源多方位、多视角地进行演绎,集中展示苏州“非遗”项目。

博物馆及展馆展示是目前苏州“非遗”资源旅游开发的主要形式,但多为静态展示,缺乏高质量的演示与解说。

22演艺活动

昆曲是“非遗”旅游开发比较成功的案例,通过昆曲博物馆、山塘街昆曲馆、留园、周庄古戏台等场馆及景区的展示与演出,成为苏州文化旅游亮点,也推动了昆曲的保护与传承。

然而,昆曲、评弹、吴歌、苏剧、宣卷等戏剧曲艺类“非遗”资源在转化为旅游产品后往往存在语言障碍,对大众游客的吸引力不高。

23节庆活动

苏州历史悠久,流传下来的民俗节庆活动众多,如端午节、轧神仙庙会、东山三月会等。盘门景区围绕端午主题开展民俗文化节,举行祭祀伍子胥、包粽子等民俗活动,让游客亲自体验包粽子的乐趣,了解端午节的深厚历史。轧神仙是苏州民间最大的庙会,每年农历四月的轧神仙庙会已经成为苏州百姓的一场狂欢活动。

节庆活动是民间自发形成的习俗,群众基础深厚,参与性强,是最适合大众游客体验的项目。

24遗产地旅游

“非遗”资源具有活态性,苏绣、核雕、碧螺春茶制作等项目传承良好,并在传承群体较为集中的遗产地进行了旅游开发。太湖之滨的镇湖是“中国刺绣之乡”,是苏绣的发源地和主要产地,自1998年建成绣品街,已经逐渐打造成集旅游、展览、购物于一体的工艺美术旅游景区。藏书羊肉制作、光福舟山村核雕制作、洞庭山碧螺春制作等项目具备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并与遗产地旅游相结合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

但是,仍有一大部分“非遗”项目由于传承人数量不足、分散经营、家庭式作坊作业等原因,难以形成聚集地。

25旅游纪念品

旅游纪念品是“非遗”资源旅游开发的常见形式,苏州开发比较成熟的旅游纪念品主要有丝绸、核雕、玉器、刺绣、缂丝等苏工作品和各色苏式糖果、糕团等。“苏州好风光”“苏州有礼”等品牌对“非遗”资源进行创意设计包装,更好地实现了“非遗”资源的商业价值和可持续发展。

宋锦、缂丝、石雕等“非遗”作品具有收藏价值,但价格昂贵,难以贴近大众游客的购买需求,可以设计成小巧精致的产品,如宋锦零钱包、缂丝明信片、迷你砚台等普遍为大众游客接受并喜爱的形式。

3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措施

31对“非遗”资源进行旅游价值评估

文化价值并不等同于旅游价值,例如,宋锦、缂丝是世界级“非遗”资源,但制作工序复杂,传承人匮乏,传统成品价格昂贵,知名度和规模都不如苏绣,尽管遗产价值高于苏绣,但旅游开发价值不如苏绣。因此,在对“非遗”资源进行旅游开发之前,有必要进行旅游价值评估。衡量内容包括以下因素:①展示性。展示内容和方式越多样化,旅游开发价值越高;②体验性。游客亲身体验有助于增强旅游吸引力;③影响力。体现在影响的地域范围及群众的喜好程度,受欢迎程度越高的资源,其旅游吸引力越强;④观赏性。游客在观赏时是否存在语言等方面的障碍,观赏门槛越低,越容易吸引大众游客群体;⑤旅游产品转化能力。即“非遗”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的能力。包括传承人数量及状态、资源环境设施状况、可进入性、服务能力等影响因素。

32丰富产品形式,提高产品体验性

蘇州“非遗”资源的旅游开发形式仍然比较单一,大多以展示静态作品为主,而技艺技法、制作过程等动态活动却极少现场展示。游客参与度较高的“非遗”旅游项目主要为民俗类,如端午节、轧神仙庙会、元宵灯会等,而部分具有较高趣味性和观赏性、操作性强的手工技艺类资源则明显开发不足,适合进行深度体验产品开发。例如,在拙政园、留园和虎丘的盆景园中开展微缩盆景制作、造型和养护等体验活动;在知名园林中开展刺绣、剪纸、苏扇制作等体验及营销活动;在山塘街、平江路、斜塘老街等古街举办元宵灯彩制作体验及销售活动等。通过高质量的展示、解说与互动,提升游客旅游体验,并形成主题旅游产品链。

33注意旅游开发与保护传承的关系

传承人是“非遗”资源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也是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后的主要展示者。然而,大量“非遗”项目面临发展困境,传承后继乏人,对于此类资源,首要任务是保护与传承,而非旅游开发,如七都木偶昆曲、同里宣卷等。

在“非遗”资源的旅游开发过程中,也要避免过度追求商业利益,为迎合游客的喜好而牺牲“非遗”资源的本质。

参考文献:

[1]张希月,虞虎,陈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价值评价体系与应用——以苏州市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6(8).

[2]贾鸿雁,徐红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旅游开发研究——基于RMP的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1).

[3]高寿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互动关系研究——以浙江绍兴为例[J].对外经贸,2013(6).

[4]雷蓉,胡北明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综述[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猜你喜欢

旅游开发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苏州市 多措并举提升全民安全意识
苏州市坚持“三聚焦” 为民服务办实事
庆阳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路径分析
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的实践与思考
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