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

2017-11-13帕提曼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病虫害防治措施

帕提曼

摘 要:玉米普遍种植在我国北方地区,玉米栽培水平直接影响到玉米的质量和产量,从而关系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因此,提高玉米栽培技术,并且加强玉米病虫害的防治,对于提升我国玉米产量和质量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对玉米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玉米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措施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生产中也广泛应用了现代机械设备,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得到了更新,农作物的产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玉米具有较强的自然环境适应能力,病虫害是其产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想要提升玉米的种植质量和农业生产效率,就必须加强对玉米栽培技术的研究以及病虫害的防治。

一、玉米栽培技术

1.选地。玉米喜温热、喜肥水、需氧多,怕涝渍,所以不适宜种植在过黏、过酸、贫瘠的土壤中。在选地的时候,技术人员需要综合考虑该土地的土壤肥力、排灌方便等因素。

2.整地和施基肥。关于整地,技术人员要提前耕地,保障土壤有较长的时间去熟化,同时,可以通过冬季积雪有效保障墒情,因此,技术人员可以在秋天的时候,及早灭茬后进行深耕。关于施肥,施足基肥有助于玉米的增產,其中,迟效有基肥是玉米基肥的重要成分。另外,技术人员还要注意玉米田地的排灌问题,采取的措施可以是开沟作畦,修葺玉米田地四周的排水沟,同时,确保应畦平沟直,从而达到沟沟相连,排灌通畅的目的。

3.选种。选择玉米种子的时候,技术人员应该充分根据当地的土壤肥力和气候状况,如果土壤肥力好,就选择生育期长的玉米种子,如果土壤肥力低,就选择生育期短的玉米种子。同时,土壤养分的分布直接关系着病虫害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因此,在选种的时候,技术人员还要综合考量当地的实际情况。另外,挑选玉米种子,可以观察种子的大小、外形、色泽等,如果均匀一致的,一般情况下种子品质是比较好的。

4.玉米种的处理。第一,玉米种子在栽培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晾晒,才能提升种子栽培后的吸收能力,以便更早发芽,提升出苗率。第二,为了增加玉米种子的水分含量,可以在播种之前,把玉米种子浸在清水中,这样促进玉米尽早发芽。第三,选择化学药剂浸种的时候,要注意控制药物的浓度,以免浓度过大,导致玉米种子中毒而死。

5.合理密植。玉米产量的决定因素是玉米对光能和地力的利用,因为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叶面积系数可以提升相应的光能利用率,从而有效提高玉米的产量。所以,技术人员要从多方面控制种植密度,比如,栽培的条件、播期以及品种等,从而尽可能提高玉米产量。一般情况下,玉米株型分为紧凑型和平展型两种,密植时应该选择紧凑型,而稀植时应该选择平展型。玉米最常用的播种方式为宽窄行和等行距两种,采用宽窄行种植的时候,宽行要控制在140厘米左右,窄行要控制在40厘米左右;采用等行距种植的时候,行距一般控制在75厘米左右。

6.田间管理技术。

(1)苗间管理。在苗期管理阶段,促进根系发育以及培育壮苗是主要目标,为穗粒期的生育做好基础。在实际操作中,技术人员进行定苗、间苗操作的时候,要遵循“定向、留匀、留壮苗”以及“去弱留强、减密存稀”等原则,一般情况下,在5片真叶时进行定苗,注意在每个穴中要留下1株壮苗,同时进行查苗和补苗工作。在移苗的时候,要注意将苗带土进行,并且确保浇足定根水,最大程度保证幼苗的成活率。如果出现缺苗过多的情况,技术人员可以采取补播种子的措施进行弥补。关于中耕除草,在玉米苗期的时候,可以进行一两次的中耕。同时,确定中耕的深度的时候,技术人员要遵循定苗后深、定苗前浅等原则,并且综合考虑实际情况,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关于水肥管理,技术人员在玉米芽长出五六片叶的时候,可以进行首次追施苗肥,尿素量的比例控制在7.5 ~ 10.0 kg/667 m2之间。

(2)穗期管理。第一,水肥管理。技术人员在玉米苗长出八九片叶的时候,可以通过条施方式施攻秆肥,肥量为总施量的四分之一;在玉米苗长到十四五片叶的时候,可以施攻穗肥;第二,中耕培土。在拔节至抽雄阶段可以进行一两次的中耕;为了多发新根,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切断部分毛根来达到目的,有效提升植株的抗旱能力;在抽雄前的“大喇叭口”时期,应该在进行一次深耕,并且将土垄培高。

二、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1.玉米虫害防治措施。在玉米生长过程中,虫害问题在所难免,比如,玉米蚜虫、玉米螟等。玉米种植者应该充分考虑实际虫害问题,从而采取科学措施进行防治。玉米蚜具有聚集性、数量多、破坏性大的特点,同时玉米蚜繁殖速度非常快,因而危害影响的面积非常广,对其防治的方法一般是生物天敌法和化学防治法,生物天敌法主要是利用玉米蚜的天敌,比如,步行虫、瓢虫等,进行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法主要是通过使用马拉硫磷乳、敌敌畏等药物进行防治。关于另一种虫害玉米螟,是一种褐色飞虫,一般依附在玉米叶子上面,也会进入植株内部,侵害玉米的其他部分,给玉米的成长带来严重的影响,进而影响到玉米的质量和产量。对玉米螟的防治措施有:将辛硫磷颗粒放在玉米植株的中间,或者给玉米植株中部喷洒硫酸乳剂,降低玉米螟对玉米作物的影响。

2.玉米病害防治措施。玉米病害一般是小斑病和黑粉病等,防治措施需要根据实际病害问题进行选择。对于黑粉病,它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感染黑粉菌。为了减少玉米生产过程中出现黑粉病,玉米种植者在播种玉米之前,就要科学使用粉锈宁搅拌种子;在选种的时候,玉米种植者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进而降低感染。另外,玉米种植者可以在玉米种植之前,彻底清理田地上的麦秸和其他作物,如果清理工作没做好,玉米也很容易受到黑粉菌的感染,所以,为了有效控制黑粉病,玉米种植人员应该加强玉米种植环境的管理,提供一个良好的种植和生长环境,才能确保玉米的生产产量。对于小斑病,它多发于7、8月份,炎热的天气有助于其生长,玉米种植者可以施加有机肥,控制排水量,进而有效控制病原体。关于纹枯病,它对玉米的伤害极大,可以导致玉米大面积死亡。纹枯病会严重影响玉米水分和养分的吸收,从而影响玉米的种植效益,所以,在出现纹枯病的初期,就要使用多菌灵、井冈霉素等药物,喷洒在玉米的植株上,有效控制纹枯病的传播。

三、结语

为了提升玉米作物产量和质量,应该要重视玉米栽培技术的研究,通过合理的栽种方式,并且加强病虫害的防治,保证玉米的健康成长,才能提升玉米作物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苟军.浅谈玉米栽培管理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农技服务,2016,(09):70.

[2]陈建军.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6,(17):82.

[3]徐凤华,李玉平.试论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4,(06):105.endprint

猜你喜欢

病虫害防治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20条稳外资措施将出台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