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作物病虫害防治探索与研究

2017-11-13谢政统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防治病虫害水稻

谢政统

摘 要:我国作为人口大国,水稻作物病虫害的防治问题的解决是保证我国民生发展的关键,也是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文在贵州省贵定县农村工作局在探索水稻作物病虫害防治办法的基础上,针对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飞虱三种常见病的测报方法进行研究,并进一步探索其防治方法以及生物农药在水稻病虫害适期防治的应用。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防治;生物农药应用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现阶段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占所有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30%以上,其产量更是超过粮食总产量的一半。水稻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时期,两个生长阶段既相互独立,又有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合理协调水稻营养生长以及生殖生长之间的关系,是保证水稻高产以及有效预防病虫害的重要原则。

一、水稻作物病虫害的测报方法

1.水稻纹枯病的测报方法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生长初期一种十分常见的病虫害。因此为了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必须在水稻生长初期对其进行严格的检测。检测方法如下,首先选取一块水稻试验田,利用平行的调查方式对试验田进行系统的检查,如果发现存在纹枯病病毒,那么要对全部试验田进行定期排查以及检测,因为纹枯病毒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和传播性。具体排查方法是每隔5天对其中的200丛水稻秧苗进行一次排查,每隔10天进行整体稻田的检测,并进行相关记录和详细分析,总结出水稻患纹枯病的时间表,并对水稻的病症进行深入探讨,寻求解决办法。通过对试验田水稻患纹枯病的具体情况进行总结,将纹枯病毒的潜在期、发病期以及治疗方法推广到整个水稻田,从而对水稻纹枯病进行有效预防和治疗。

2.稻瘟病的测报方法

水稻稻瘟病的测报方法与纹枯病不同,首先,选择三块地理位置、生长环境以及生长状态比较接近的水稻试验田进行检测,然后对其进行区域的等同划分,保证每片区域内的水稻数量相同,并以50丛为基准,按照每隔5天的标准進行检测,一段时间之后,对三块试验田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对检测结果相接近的两块试验田的相关情况进行统计和总结,计算出水稻患稻瘟病的概率,并确定稻瘟病的产生原因以及病情指数情况。因为稻瘟病的潜伏期较长,且贯穿于水稻的秧苗、拔节、齐穗三个时期,因此检测时间也相对较长,必须到水稻成熟之后才能结束。

3.稻飞虱的测报方法

稻飞虱主要包括褐飞虱和白背飞虱两种。稻飞虱的检测方法是选取两块试验田进行检测,检测时间有明确规定,必须从6月20日左右开始检测,并且需要相关工具进行辅助,将35cmX5cm的瓷盘靠近水稻根部,对其进行小力度的拍击,并对拍击结果进行记录,主要记录稻飞虱的类型、性别以及年龄,并准确计算出水稻的含虫量,进而对整片稻田进行检测。

二、水稻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1.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方法

水稻纹枯病的最佳防治时期大致在秧苗期和灌浆期之间,当含虫量超过30%时,才可以利用井冈霉素水剂以及纹枯利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关于井冈霉素水剂,其用药剂量是5%的井冈霉素水剂与500倍的水进行充分混合,形成喷雾,药物在喷射时,必须要从水稻的中下部进行。用药方法是每隔10天对秧苗用一次药,病情一般的秧苗用药不能超过4次,病情相对严重的秧苗用药不能超过6次,这样会达到最佳防治效果。

纹枯利可湿性粉剂具有直接杀菌、内渗治疗、残效期长的特性。主要在孕穗期和齐穗期阶段,将30%的纹枯利可湿性粉剂与1000倍的水充分混合,制成喷雾,每隔10天-15天进行一次喷射,可达到最佳防治效果。

2.稻瘟病的防治方法

稻瘟病在防治过程中,必须在水稻生长关键阶段进行防治,比如在水稻穗颈瘟进行防治过程中,在抽穗时必须注重水稻的保护工作。在齐穗阶段选择用75%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进行预防,每670m2稻田可以使用30g-40g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并与45L-60L的水混合形成喷雾,进行喷射。水稻叶瘟病在进行防治时,若发现部分叶片已经产生病斑,必须马上用稻瘟灵进行防治,每670m2的稻田可以使用40%稻瘟灵100ml,或者是40%稻瘟灵可湿性粉剂80g-100g,将其与45L-60L的水均匀混合形成喷雾,进行喷射。

3.稻飞虱的防治方法

水稻稻飞虱病的最佳防治时期是若虫期,不同种类的稻飞虱对水稻的危害时间不同,因此防治时间也不同。白背飞虱的最佳防治期间主要在7月中旬到八月中旬,褐飞虱的最佳防治期间是8月下旬到9月中旬,因此,必须在不同的时间段对不同种类的稻飞虱采取防治措施。通过对不同类型、不同剂量的生物农药的试验效果来看,吡蚜酮SC与毒死蜱的防治效果最好,吡蚜酮SC的用药剂量主要根据水稻含毒量以及品种来确定,正常情况下,20ml-40ml含25%吡蚜酮的SC生物农药与40Kg的水充分混合后,可以防治670m2水稻田地,并能达到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吡蚜酮含量增多或减少,特别是在晚稻穗期,可以适当增加吡蚜酮的含量,用药后3天的防治效果可以达到60%-80%,用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可以达到90%以上,药效可以持续15天以上。在该种类型的农药最大的缺点就是药效发挥缓慢。

毒死蜱的速效性比较好,用100ml含48%毒死蜱的生物农药对每亩水稻进行防治,1天之后的防治效果会达到80%以上,但该种类型的农药也存在弊端,其药效持续期比较短,在对水稻稻飞虱病进行防治时,根据吡蚜酮药效发挥慢、持续期长的特点与毒死蜱药效发挥快、持续期短的特点相互配合使用,能充分发挥吡蚜酮药效持续期长和毒死蜱速效性的优势。

三、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农药技术在水稻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与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的化学成分相对较低,对水稻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以及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而且能够有效防治病虫害对水稻作物的大面积侵袭,能有效提高水稻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参考文献:

[1]孙莲.水稻穗期稻曲病和灰飞虱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6.

[2]孙树青,李宁波,曾凯.水稻病虫害的适期防治与生物农药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6,21:116-117.endprint

猜你喜欢

防治病虫害水稻
什么是海水稻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一季水稻
水稻花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