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高氯·啶虫脒微乳剂防治小麦蚜虫田间药效试验
2017-11-13张凯李军杰熊战之付佑胜刘伟中王宏宝李茹赵桂东
张凯++李军杰++熊战之++付佑胜++刘伟中++王宏宝++李茹++赵桂东
摘要 本试验于2017年研究了7.5%高氯·啶虫脒微乳剂对小麦田蚜虫的田间药效,结果表明,7.5%高氯·啶虫脒微乳剂450 mL/hm2药后3、7、14 d对小麦蚜虫的防效分别达到92.1%、96.5%、93.5%,表现出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可作为田间防治小麦蚜虫的轮换药剂之一。
关键词 小麦蚜虫;7.5%高氯·啶虫脒微乳剂;药效
中图分类号 S435.1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0-0105-01
小麦蚜虫属于同翅目蚜科,是小麦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以成虫或若虫取食小麦汁液,影响小麦光合作用,对小麦影响呈逐渐加重的趋势,尤其在抽穗后,易形成瘪粒,降低千粒重,从而造成减产[1-2]。而实际生产中仍以化学防治为主,常见药剂有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啶虫脒、吡蚜酮等。本试验开展了7.5%高氯·啶虫脒微乳剂(劲赛)对小麦田间药效试验,旨在明确其防效,确定其对小麦蚜虫的有效剂量,从而为防治小麦蚜虫提供现实基础和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7年5月中旬在淮安市淮阴区刘老庄小麦田中进行,小麦品种为淮麦33,小麦长势良好,整体处于抽穗期,土壤为砂土,pH值7.0。
1.2 供试药剂
7.5%高氯·啶虫脒微乳剂(5%高效氯氰菊酯·2.5%啶虫脒,商品名:劲赛),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商品名:赛喜),均由安徽华星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5个处理:分别为7.5%高氯·啶虫脒微乳剂300 mL/hm2(A)、450 mL/hm2(B)、600 mL/hm2(C),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600 mL/hm2(D),以空白作对照(CK)。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33.4 m2。
1.4 试验方法
试验时田间蚜虫正处于高峰期,以麦二叉蚜低龄若虫为主。施药当天,天气晴朗,无风,试验期间天气均晴朗且温度较稳定,无明显降雨,试验采用电动喷雾器进行喷雾,兑水量300 kg/hm2。用药前15 d及用药后均未施用任何杀虫剂。
1.5 数据处理
每处理调查100株,按照对角线五点取样法,分别固定20株,调查每株小麦上活蚜的数量[3]。分别于药前和药后1、3、7、14 d各调查1次残虫量,计算虫口减退率及防效,采用DPS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试验期间关注供试药剂对小麦安全性、天敌以及环境的影响。计算公式如下:
虫口减退率(%)=■×100;
防效(%)=■×100。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知,处理C药后1 d,对蚜虫防效达90.4%,显示出良好的速效性;药后3 d防效达到100.0%,与其余处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药后7、14 d,防效均达到98.0%以上,显示出较好的持久性,但处理B、C药后7、14 d后的防效差异不显著。因此,从成本及环保方面考虑,建议在麦田使用7.5%高氯·啶虫脒微乳剂450 mL/hm2防治小麦蚜虫。
3 结论与讨论
高效氯氰菊酯是我国使用较长且使用较为广泛的药剂品种[4],但是该杀虫剂作用位点单一,昆虫易对其产生抗药性,且近年来对其引发的害虫再猖獗亦非常严重[5],严重影响杀虫效果。因此,本试验将其与啶虫脒进行混配研究,对延缓其抗性、增加杀虫谱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啶虫脒属于氯化烟碱类杀虫剂,具有较强的触杀、胃毒和内吸作用,通过作用于昆虫神经系统突触后膜的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高效低毒,对天敌和环境均比较安全,是田间防治蚜虫、飞虱等害虫的一个重要轮换药剂[6]。
由于长期不合理用药,小麦蚜虫对多种常规杀虫剂产生抗药性,严重威胁了农业生产,而农药的混配作为生产上一种重要的延缓抗药性的手段,已越来越普遍。本文研究7.5%高氯·啶虫脒微乳剂对蚜虫的防治效果,在生产上具有很强的实践和指导意义。
4 参考文献
[1] 朱余坤,张福远.几种杀虫剂防治小麦蚜虫田间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2):179-180.
[2] 周海波,程登发.小麦蚜虫田间调查及监测技术[J].应用昆虫学报,2014,51(3):853-858.
[3] 王雍家,熊永旭.5種杀虫剂防治小麦蚜虫田间药效试验[J].青海农业科技,2011(4):1-3.
[4] 何华,徐存华,孙成,等. 高效氯氰菊酯在土壤中的讲解动态[J].中国环境科学,2003,23(5):490-492.
[5] 李会仙,郝赤,王利英,等.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对棉铃虫的亚致死效应[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5,25(3):231-233.
[6] 邓业成,王荫长,李洁荣,等.啶虫脒的杀虫活性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2,15(1):50-5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