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杀螨剂对草莓二斑叶螨的防效试验
2017-11-13江景勇周晓肖邱莉萍李伟龙
江景勇++周晓肖++邱莉萍++李伟龙
摘要 为明确30%乙唑螨腈悬浮剂、110 g/L乙螨唑悬浮剂和20%丁氟螨酯悬浮剂对二斑叶螨的防效,2017年2—3月在草莓上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乙唑螨腈悬浮剂速效性最好,20%丁氟螨酯悬浮剂持效性最好,110 g/L乙螨唑悬浮剂速效性差、击倒力弱,但持效性好,仅次于20%丁氟螨酯悬浮剂。从防效及安全性来看,3种药剂均表现出良好的杀螨活性,且对草莓和蜜蜂安全,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 草莓;二斑叶螨;杀螨剂;防效
中图分类号 S436.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0-0103-02
近年来,草莓二斑叶螨已成为南方草莓生产中的一种主要害螨,以成螨、若螨群集于叶背吸取汁液,使植株生长受抑制[1],其年发生代数多且世代重叠,严重影响草莓生产。由于施药时喷药不全面、漏喷,加上农户长期单一用药而使害螨产生耐药性,一些原本防效较好的杀螨剂防效明显下降[2]。为此,2017年2—3月进行了乙唑螨腈、乙螨唑和丁氟螨酯3种新型杀螨剂对草莓二斑叶螨的防效试验,以期为有效控制二斑叶螨危害提供技术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药剂为30%乙唑螨腈悬浮剂(宝卓,中化作物保护品有限公司产品)、110 g/L乙螨唑悬浮剂(来福禄,日本住友化学株式会社产品)、20%丁氟螨酯悬浮剂(金满枝,苏州富美实植物保护剂有限公司产品);对照药剂为43%联苯肼酯悬浮剂(爱卡螨,麦德梅农业解决方案有限公司产品)。供试草莓品种为红颊,2016年9月25日移栽,株型矮小,长势偏弱。防治对象为二斑叶螨,试验时二斑叶螨发生严重,药前平均每叶螨数为23.87~40.93头。
1.2 試验设计
试验在浙江省临海市邵家渡街道上汇村辉腾果蔬专业合作社气雾栽培草莓基地第9号大棚进行,大棚面积280 m2(35 m×8 m)。各试验小区的栽培管理条件、草莓长势均匀一致。
试验设5个处理,分别为30%乙唑螨腈悬浮剂3 750倍液(A)、110 g/L乙螨唑悬浮剂 1 500倍液(B)、20%丁氟螨酯悬浮剂1 500倍液(C)、43%联苯肼酯悬浮剂 3 000倍液(D),以清水作对照(CK)。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16 m2。各处理于2017年2月8日13:30—15:30按试验设计用量兑水施药1次,采用顶能锂电池背负式喷雾器,将药液均匀喷施于叶片正反面,每小区喷药液量约1.2 kg,折合用药液量750 kg/hm2。
1.3 调查统计
1.3.1 药效调查。各小区随机定点20株,每株标记1片叶,每次调查标记叶存活二斑叶螨数量。共调查7次,在施药前(2月8日)及药后1 d(2月9日)、3 d(2月11日)、7 d(2月15日)、14 d(2月22日)、21 d(3月1日)、30 d(3月11日)各调查1次。用相机Nikon P500拍摄标记叶,在电脑上放大照片,记录活螨数量,计算各处理区螨口减退率及防治效果。计算公式如下:
虫口减退率(%)=(施药前活虫数-施药后活虫数)/施药
前活虫数×100;
校正防效(%)=(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
率)/(1-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1.3.2 对作物及非靶标动物的影响。药后1、3、7 d观察施药对草莓花、果等的影响,记录药害的类型和程度,同时观察记录蜜蜂对药剂的反应[2]。
1.4 天气条件
试验期间棚内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分别为1.4、49.8 ℃,平均气温15.3 ℃,施药当日小雨,叶面干燥,对防效无明显影响。试验期间温湿度见图1。
2 结果与分析
2.1 药剂对草莓二斑叶螨的防治效果
由图2可知,施药后,CK的虫口密度持续上升,药后7 d开始以较大幅度上升,药后21 d达到峰值。处理C药后虫口密度下降,药后3 d开始以较大幅度下降,药后14 d,虫口密度缓慢上升,保持在较低水平。处理A、B、D药后1 d虫口密度均略有下降,之后呈小幅度上升,药后3 d开始持续下降,处理A、B在药后21 d出现小幅度波动,虫口密度始终较低。
由表1、图3可知,药后1 d,处理A防效达93.53%,显著优于处理C;处理B防效仅为66.42%,与其他3种药剂差异极显著。药后3 d,处理C防效大幅度上升,达到99.23%,处理A防效升到98.62%,2种药剂防效均极显著优于处理D;处理B防效仅为65.45%,与其他3种药剂差异极显著。药后7 d,处理C、A、D防效均在96%以上,其中处理C防效达到100%;处理B防效仅为64.59%,与其他3种药剂差异极显著。药后14 d,处理C防效略有下降,保持在91.45%,处理A、D防效下降幅度大,说明处理C持效性显著优于处理A、D;处理B防效大幅度上升到86.15%,表现出较好的持效性。药后21~30 d,4种药剂均表现出良好的持效性,处理B优于其他3种药剂,差异不显著。
4种药剂中,乙唑螨腈速效性最好,持效期优于对照药剂;丁氟螨酯持效性最好,速效性略低于对照药剂;乙螨唑速效性最差,击倒力弱,但药后14 d开始,防效大幅度上升,保持在86%以上,表现出较好的持效性,仅次于丁氟螨酯。
2.2 对草莓安全性及对非靶标动物的影响
田间调查发现,各处理对草莓花、果无明显药害,说明各参试药剂的浓度均对草莓安全[2]。药后1~7 d观察,各处理对棚内蜜蜂活动无明显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在叶螨发生期施药1次,30%乙唑螨腈悬浮剂等4种药剂防效均较好,且对草莓安全,对田间蜜蜂无明显影响,可以推广使用。
30%乙唑螨腈悬浮剂是沈阳化工研究院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丙烯腈类杀螨剂,兼具胃毒和触杀作用,通过抑制琥珀酸脱氢酶,进而作用于呼吸电子传递链中的复合体Ⅱ,破坏能量合成,达到防治作用,对卵、幼螨、若螨、成螨均有较好防效,且与常规杀螨剂无交互抗性,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3-4]。这是首次在草莓上进行其对二斑叶螨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防治草莓二斑叶螨速效性好、持效期长,且对草莓和蜜蜂安全,推荐施药浓度为3 000~4 000倍液。
乙螨唑通过抑制螨正常蜕皮及其杀卵活性控制叶螨整个幼龄期(卵、幼螨和若螨),对雌性成螨具有不育作用[5],在本试验中表现出速效性差、持效性好的特点。
丁氟螨酯阻止二斑叶螨卵的孵化作用较低,但对其各个生长阶段尤其是幼螨均有很高的活性,与现有杀螨剂无交互抗性,对环境友好[5]。
联苯肼酯作用机理为对螨类的中枢神经传导系统的γ-氨基丁酸(GABA)受体的独特作用,对螨的各个生活阶段有效,具有杀卵活性和对成螨的击倒活性[2]。
4 参考文献
[1] 林党恩,廖世纯,韦桥现.17种阿维菌素混剂对柑桔红蜘蛛的田间防治效果[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3);295-298.
[2] 何建红,柯汉云,洪文英,等.联苯肼酯等新型杀螨剂对草莓红蜘蛛的控制作用[J].浙江农业科学,2012(11):1546-1548.
[3] 郝保春.草莓生产技术大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4] 陈永凡,陶小祥.草莓主要病虫害发生与防治[J].上海蔬菜,2011(4):61-62.
[5] 万翠.新型杀螨剂丁氟螨酯的合成研究[J].现代农药,2009,8(4):23-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