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2017-11-13张晓燕孙秋萍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栽培技术高产小麦

张晓燕+孙秋萍

摘 要:要想创造小麦高产,必须选择小麦良种,培肥地力,测土配方施肥,加强田间管理,提高防病治虫技术,适时收获。

关键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一、选用适宜的品种

本人经过多年实践证明,选用单株生产力高、抗到伏、抗病好、抗逆性强、株型较紧凑、光合能力强、经济系数高、不早衰的良种,有利于超高产栽培。在赣榆区,有不同穗数和粒重类型的品种,这些品种以不同的群体结构和产量构成,都可以获得每亩600kg以上的超高产。一类是分蘖成穗率较低的大穗型品种,获得超高产的每亩穗数33万左右。一般来说,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抗倒伏能力强,群体内通风透光条件好,但成穗率偏低,主要靠穗子大、粒数多、籽粒重夺高产。二类是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如烟农19号,获得超高产的每亩穗数为45万左右。中穗型品种分蘖成穗率高,容易获得足够的穗数,这类品种在保证一定穗数的基础上,应协调好穗数与穗粒数的关系,提高单株穗粒重。第三类是介于两种类型之间的品种,如淮麦23号。

二、适期、适量播种,提高播种质量

适宜播期10月1日至10月10日,其中最佳播期为10月3日至8日。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如烟农23号、烟农19号、济麦22,基本苗要每亩10万~12万株。

三、培肥地力,提高土地产出能力

高產麦田的土壤特点是: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氮、磷、钾养分充足,比例协调,这样的麦田产量高,增产潜力大。我区每年都有若干麦田创出每亩600kg以上的高产量,共同特点是均为在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矿质营养丰富,而且是在氮磷钾比例协调的地方条件下取得的。

培肥地力的综合技术有以下几点:

1.旋耕与深耕相结合,破除犁底层。近几年,我区用旋耕代替黎耕的面积逐年扩大,旋耕工费低、田间坷垃少,易整地作畦,颇受农民欢迎。但是,连续多次旋耕造成麦田耕层变浅,形成坚实的犁底层,一是影响小麦根系下扎,二是影响水分下渗和土壤蓄水纳墒,伏雨径流量大,土壤深层蓄水少,根系发育差,降低了小麦生育后期抗御干旱和干热风的能力,影响粒重和产量。所以,对旋耕麦田,应采取1年旋耕、1年深耕或深松,有的专家提倡2-3年旋耕、一年深耕或深松,实行深耕与旋耕相结合,既有利于保持水土、提高效益,又有利于高产。

2.增加有机肥投入,实行秸秆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麦田理化状优良,土壤钾素含量高,保水保肥,增强小麦抗旱、抗干热风的能力。目前我市麦田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0.9%~1.0%,而高产的土壤有机质在1.2%以耕层土壤有机质上,有的甚至更高。提高土壤有机质量的主要措施是增施有机肥,实行秸秆还田。根据近几年高产麦田土壤养分测定结果和生产实践证明,在常年亩产量稳定在500kg以上,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1.2%以上,全氮0.09%以上,碱解氮70mg/kg以上,速效磷25mg/kg以上,速效钾90mg/kg以上的地力基础上,选用具有亩产600kg生产潜力的品种,加上良种良法配套措施,可创每亩600kg以上高产。

四、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实行氮肥后移技术

小麦氮肥后移技术要点:小麦氮肥后移延衰高产栽培技术,是以适时适量施肥为核心,促使小麦优质高产。传统小麦栽培,底肥一般占60%-70%,追肥占30%-40%,追肥时间一般在返青期至起身期,还有的在小麦越冬前浇冬水时增加一次追肥。这样的施肥时间和底肥、追肥比例,使氮肥重施在小麦生育前期,会造成群体过大、无效分蘖增多,小麦生育中期田间郁敝,倒伏危险增大,后期易早衰,影响产量和品质,氮肥利用率也很低。该技术因在正常再配条件下、土壤肥力较高(亩产400公斤以上)的麦田中采用;小麦氮肥后移延衰高产栽培技术,主要是将氮素化肥的底肥比例减少到30-50%,追肥比例为50%-70%。同时将春季追肥时间后移,一般在拨节期,土壤肥力高的地块可移至旗叶露尖时。

小麦氮肥后移技术的优点,意识可显著提高小麦产量,传统施肥增产10%-15%以上;二是可明显改善小麦的籽粒品质,不仅可以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还能延长面团形成时间和面团稳定时间,最终显著改善优质强筋小麦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三是减少了氮肥的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10%以上,减少了氮素对环境的污染,保证土壤肥力逐渐提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生产100kg籽粒,小麦植株需吸收纯氮3.1kg、五氧化二磷1.1kg、氧化钾3.2kg左右,随产量水平的提高,小麦氮、磷、钾的吸收总量相应增加。

从面上情况来看,高产小麦的施肥存在的问题是氮肥用量过多。解决的途径有两条:一是根据目标产量确定总施氮量。一般亩产300公斤小麦,底肥与追肥的总施氮量为10公斤;亩产400公斤小麦为12公斤;亩产500公斤小麦为14公斤。亩产600公斤小麦为16公斤。二是根据地力科学确定底肥与追肥比例和时期。中低产麦田,底肥用总施肥量50-60%,追肥用40-50%,追肥用时间是年后起身期;高产麦田,采用氮肥后移技术,底肥用总施肥量30~50%,追肥用50~70%,追肥时间是年后拨节期追肥。

五、小麦冬前管理技术

冬前麦田管理应以浇水抗旱为重点,抓好划锄、追肥和防止病虫草害等技术措施,做到因苗分类管理,促进麦苗健壮生长,争取形成合理的群体,为明年小麦丰收打下好的基础。

1.浇好越冬水,确保麦田安全越冬。浇越冬水能使小麦在冬前和越冬期间有适宜的水分条件,促进麦苗健壮生长,平抑地温、防止冻害,安全越冬。浇越冬水适宜温度要求在日平均气温3℃左右,时间在立冬到小雪期间,群体小的麦田应先浇,后浇群体大的麦田。

2.及时划锄,保墒提温促苗快发。干旱年份,麦田要浇水造墒,必然造成土壤沉实板结、通透性差,麦田土壤条件就会变差,小麦分蘖生长缓慢,难以形成壮苗。及时进行划锄,能疏松土壤,破除板结,保墒抗旱,除去杂草,达到促苗快发、培育冬前壮苗目的。因此,冬前应对麦田划锄一边,做到划细、划均、划透,深度达到3-4厘米。endprint

3.合理追施化肥,培育冬前壮苗。合理追肥是培育冬前壮苗的有效措施,追肥能使小麦扎根深,促进麦苗由弱转壮,确保小麦安全越冬,有利于春季早返青,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产量。冬前追肥以每亩施用标准氮肥15-20公斤为宜,对群体少和脱肥麦田,应结合浇越冬水适当多追肥,以标准氮肥20-30公斤为宜。

4.搞好草害防治。今年麦田杂草发生较重,特别是水浇地杂草发生严重,冬前是防治杂草的有利时机,应及时防治。麦田除采用划锄措施消灭杂草外,要大力推广化学除草技术,在十一月二十日至一二月十日封冻前,选含苯磺隆成分的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如杜邦巨星、麦星、麦草克等,尽量不选用含氯磺隆、甲磺隆等成分的除草剂,这些除草剂对小麦安全,对下茬作物易产生药害;也可用2,4-D丁酯50毫升,兑水50公斤喷雾防治。喷雾时要选择无风、温暖天气,做到均匀喷洒,不漏喷、不重喷。

六、小麦春季管理技术

春季麦田管理以肥水措施为主,加强病虫草害的防治,做到促控结合,分类管理,是争取高产的關键。

1.及时划锄,促控结合。对旺长麦田,要及时划锄,深耕断跟,促进两极分化,控制群体。

2.分类指导,肥水促进。小麦返青后,对不同麦田进行分类管理。对旱薄田和基肥施用不足的麦田,要在返青期把肥追足,一般亩追标准氮肥20-25公斤。对一般水浇田要结合浇起身水把肥追足,一般亩追标准氮肥15-20公斤。对精播高产田要抓好起身拔节期的肥水管理,一般亩追标准氮肥5-10公斤。

3.叶面施肥,促进麦苗健壮生长。叶面喷肥可被叶片直接吸收,针对麦田存在旺长趋势的特点,采取叶面培肥,可有效地促进麦田生长,由旺转壮。喷肥可采用磷酸二氢钾、海生素、生多素等叶面肥。磷酸二氢钾使用浓度0.5-1.0%,或海生素600-800倍液,或生多素1000倍液喷于叶片。

4.搞好病虫草害防治。对麦田杂草应搞好人工划锄除草的同时,及时开展化学防治,化学除草的最佳时期是3月下旬到4月初,力争在小麦拨节前结束,选择气温较高、无风天气进行,可用2,4D-丁酯乳油每亩40毫升,兑水50公斤,或杜邦“巨星”粉剂每亩1克,兑水50公斤喷雾。对野燕麦等单子叶杂草危害较重的地块,防治时应添加骠马或世玛等药剂混合喷雾。6.9%骠马乳油亩用量40-50毫升,3.6%世玛水分散剂亩量15-20克。对小麦纹枯病要在小麦起身时突击开展防治,防治方法可用井冈霉素200倍液或烯唑醇1500倍喷根茎部。

七、小麦后期管理技术

从小麦抽穗、开花一直到成熟,是小麦生长的后期,这是小麦形成籽粒产量的重要生长阶段。实验证明,小麦抽穗以后,主要是旗叶、倒二叶和穗下节间进行光合作用,生长碳水化合物供给籽粒灌浆。因此重视保护好旗叶和倒二叶,延长他们的绿色功能期,保持较长时间的较强光合作用强度,对提高粒重有重要作用。同时,小麦开花以后,根系的活力开始衰退,延缓根系衰老,使小麦的根系具有较长时间的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对提高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和持续时间有直接影响。因此小麦生育后期管理的主攻方向是保根、保叶,防止早衰,增加粒重。

怎么样保根、保叶防止早衰,达到粒饱呢?首先要考虑水的问题。植株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应;水是根系吸收的营养和植株内有机养料向穗部运输的媒介。小麦开花期至灌浆中期的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0%~80%为宜,既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过多则土壤空气不足,常使根系早衰;过少则水分不足,根系早衰减产。在这一时期降雨较少,气温高,蒸发量大,常出现干旱;有时还会出现干热风,会使叶片早衰,降低籽粒灌浆强度,显著降低粒重,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因此,在小麦开花期,没有降雨、土壤比较干旱的地区,应该在开花期浇好杨花水,也可在灌浆初期浇水。要注意有风不浇,防止倒伏。第二,要大力防止病虫害。小麦条锈病是后期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病害,特别注意进行预测预报,及时防治。这几年,蛀牙为害较重,有的地区白粉病常常发生,均要注意防治。第三,小麦生育后期,在叶面施适宜浓度的磷酸二氢钾溶液等叶面肥,有利于预防干热风危害,可以结合在防治病虫害时一起施用。

八、适时收获

小麦蜡熟末期是收获的最佳时期,此时干物质积累达到最多,千粒重最高,应及时收获。收获后要及时晾晒,防治遇雨和潮湿霉烂,并在入库前做好粮食精选,保证小麦商品粮的质量。优质专用小麦还应注意收获时。要单收单脱,单独晾晒,单贮单运,防止混杂。

参考文献:

[1]杨守成,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教案;2.杨德宝-浅谈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园艺与种苗》2015(7)6-8.endprint

猜你喜欢

栽培技术高产小麦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哭娃小麦
秋茬蔬菜高产有妙招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超级杂交稻广两优1128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