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7年东海县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初探

2017-11-13丁绪宽陆珍珍渠明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发生特点防治对策赤霉病

丁绪宽+陆珍珍+渠明

摘 要:本文针对东海县2017年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原因,以及施药方式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了本地小麦赤霉病防治策略,进而降低小麦赤霉病的危害程度。

关键词:赤霉病;发生特点;防治对策;施药方式

东海县位于江苏省东北部,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常年温和湿润,日照充足,雨热同季,四季分明。典型的季風气候带来的雨热同期现象对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东海县地属黄淮海平原东南边缘的平原岗岭地。地势西高东低,在海拔2.3~125米之间。中西部平原丘陵起伏连绵,雨水、河流较少,主要种植旱茬作物;东部地势平坦,雨水、河流较多,可种植水稻、小麦等一年两熟作物。典型的西高东低地形让小麦赤霉病在发生程度上也表现出“西低东高”的特征。

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一直是淮河以南及长江中下游麦区发生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小麦赤霉病由若干种镰孢属真菌引起,优势种为禾谷镰孢(F.graminearum),其发生流行受菌源量、品种抗性、农业生态环境及栽培管理措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小麦赤霉病病害的流行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染病小麦不仅产量和品质下降,而且收获的小麦籽粒中还含有DON等镰刀菌的有毒代谢物。由于DON毒素性质稳定,一般的食品加工过程很难破坏其毒性,进入食物链后,对人和动物的健康造成威胁。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应用多菌灵防治小麦赤霉病以来,多菌灵在控制小麦赤霉病流行、保证夏粮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30多年来长期单一使用多菌灵药剂,小麦赤霉病菌已对多菌灵产生明显抗药性。2017年我县小麦赤霉病呈现前期发生病害轻、发生面积小特点,但在后期却呈现大爆发,造成发生程度重、发生面积广现象,给我县小麦丰收造成一定的影响。根据田间调查数据及我县农业情况,笔者分析了2017年我县小麦赤霉病发生的原因及提出一些防治对策,以期为我县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一、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

1.旱茬发生轻,稻茬发生重

我县小麦种植模式分旱茬小麦和稻茬小麦两种。旱茬小麦种植时间早,播种较为集中,抽穗扬花较为集中,常年该时段雨水较少,因此旱茬小麦赤霉病发生概率小,发生程度轻,发生面积小,对小麦产量和质量影响较小。稻茬小麦播种期拉得长,抽穗扬花期多处于高温多雨期间,因此稻茬小麦赤霉病发生概率大,发生程度重,发生面积大。

2.前期发生轻,后期发生重

对于稻茬小麦来说,大部分小麦在抽穗扬花后赤霉病症状不明显,发生轻。但在后期高温多雨期间,赤霉病症状逐渐明显,并且发生面积逐渐增大,发生程度逐渐加重。虽然此时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重,但通过测定小麦种子,发现小麦赤霉病菌只是侵染颖壳,尚未感染小麦种子。

3.不同施药方式发生程度不同

对于同一品种小麦,无人机、人工电动喷雾器、自走式喷雾机、热力烟雾机4种工具施用同一防治小麦赤霉病药剂,但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有不同的表现。其中人工电动喷雾器、行走式喷雾机防治效果较好,无人机防效中等,热力烟雾机防效较差。

二、小麦赤霉病发生原因分析

1.菌源丰富

我县东部湖地一直是稻麦两熟的种植模式。麦类赤霉病菌在麦收后能侵染早、晚稻的穗部和稻株基部叶鞘,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技术的推广,大量的赤霉病菌核在田间生长发育,田间累计了大量菌源,导致我县稻茬小麦赤霉病常年以中等以上程度发生,为以后的赤霉病大爆发埋下了隐患。

2.气候条件有利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

在小麦抽穗扬花期间,高温多雨天气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流行极为有利。今年我县西部大部分旱茬小麦在高温多雨之前完成抽穗扬花,小麦赤霉病最终发病指数较低。东部大部稻茬小麦抽穗扬花期与高温多雨期高度吻合,间歇性降雨配上高温天气极易让小麦赤霉病菌传播扩散,因此造成今年东部地区小麦赤霉病的大爆发。

3.品种抗性弱

我县小麦品种主要为淮麦系列,烟农19,济麦22等。在品种抗性上,目前几乎没有抗性品种,安徽科技学院的苏双飞等人对145份小麦品种抗病性进行筛选研究,只有扬麦20和扬麦18表现为中抗,46份材料表现中感,其它多为高感。我县的小麦品种在抽穗扬花期间如果遇上连续两天的高温多雨天气,极易导致赤霉病流行。

4.防治药剂单一

我县长期推广使用以多菌灵及其复配剂为主的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造成小麦抗药性增加及抗性植株的出现。2017年我县黄川镇西埠村稻茬田块中取样的稻茬样品经检测发现稻桩带菌率为100%。

5.施药方式、时间不科学

大部分农户采用电动喷雾器进行小麦赤霉病防治,部分农场主采用无人机、自走式喷药机、热力烟雾机进行小麦赤霉病防治。在防治过程中,由于缺乏一定的防治技术,容易出现漏喷,重喷等现象。最为严重的是大部分农户只是简单地进行一次防治,未能按照统防统治要求进行第二次喷药防治。

三、小麦赤霉病的施药方式比较

近几年,随着农业机械设备的发展,现在田间统防统治已经逐渐地引入无人机等新型便捷高效施药工具。较为流行的有无人机、热力烟雾机、自走式喷药机、电动喷雾器。但在小麦赤霉病防效上,我们却明显地发现这几种施药工具有较大的差别。因此今年我们做了相关试验来对以上几种施药工具进行分析比较,选择出适合我县进行小麦赤霉病防治的施药工具。

1.供试材料

试验于2016年在东海县石榴街道浦汪村进行,供试品种为烟农19,供试药剂为25%氰烯菌酯悬浮剂。

2.试验方法

施药工具分为无人机、热力烟雾机、自走式喷药机、电动喷雾器4种。

试验设5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面积为667平方米。试验地土壤为砂浆黑土,PH7.0,有机质含量1.1%。试验共用药二次,分别是4月26日和5月4日,小麦收割前10天调查防效。endprint

3.结果与分析

根据表2数据分析,表现最好的电动喷雾器和自走式喷药机,防效为71.06%和70.96%,无人机防效也较好,三者间差異不显著。热力烟雾机在此次试验中表现较差,防效仅为44.57%。

结合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在统防统治中,本着节本、省力、高效的原则,对小麦种植面积较大的农户,我们推荐使用自走式喷药机和无人机两种施药方式;对小麦种植面积较小普通农户,推荐使用电动喷雾器。

四、小麦赤霉病防治对策

小麦赤霉病防治在技术上要充分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1.采用农业措施,控制病害发展

第一,针对我县东部稻茬小麦赤霉病发生重原因,在水稻收获后,通过深耕灭茬减少病菌数量;在小麦乳熟期,及时拔除发病植株,控制病菌发展。第二,栽培部门要引种或筛选出抗性较好的品种,增强自身抗病性,减少小麦赤霉病的侵染。第三,改善灌溉条件,在小麦抽穗扬花期间降低田间湿度,预防小麦赤霉病发生。

2.选用新型、高效、持效药剂,提高防治质量

选用多重新型、高效、持效药剂来替代本地长期使用药剂,在小麦赤霉病两次防治中,选择两种不同药剂进行施药,以减少抗药性,从而提高防效。根据我县稻桩带菌率检测结果分析,多菌灵药剂及其复配剂在我县小麦赤霉病防治中已出现抗药性。根据去年及今年我县小麦赤霉病药剂筛选试验结果分析,推荐使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4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75%百菌清戊唑醇悬浮剂。

3.科学进行防治,增加防治效果

选对药剂很关键,选对施药工具、施药时间也很重要。在施药工具的选择上,推荐使用电动喷雾器、自走式喷药机、无人机等。在施药时间上,坚持“见花就打,盛花再打”、两次用药不动摇的原则。首次施药时间为小麦初花期(扬花率10%左右),间隔5-7天第二次用药。

参考文献:

[1]罗雪云,李玉伟,温世凡,等.赤霉病麦引起的食物中毒及镰刀菌毒素的测定[J].卫生研究,1987,16(4):33-37.

[2]付杨,李洪军,贺稚非,等.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1,32(21)289-292.

[3]魏中华,徐娟,郭明霞,等.国内多菌灵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3):125-127.

[4]张帅,李永平,邵振润,等.2010年全国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监测结果及科学用药建议[J].中国植保导刊,2011,31(4):40-41.

[5]梁训义.麦类赤霉病菌在水稻上存活的进一步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1989,3.endprint

猜你喜欢

发生特点防治对策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研究进展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应用情况分析
2016年阜阳市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及重发原因分析
建湖县白背飞虱发生情况及防治对策
浅析露天煤矿开采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小麦赤霉病的控制处理方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