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主要模式研究

2017-11-13阿米娜·依里亚孜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农业技术体系研究

阿米娜·依里亚孜

摘 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快农业经济转型、完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离不开新型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同时农业科技更需要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作为根据,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农业科技的潜在价值,才能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变成第一生产力。本文基于现实的角度对我国现存的几种典型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和模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并对未来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展望。

关键词: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研究;农业技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人数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左右,且拥有规模庞大的农业资源,但是这些资源的整合力度差,缺乏优化组合,且没有针对我国各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制定与现代农业经营相适应的科技成果推广机制,从而导致新型农业技术不能在第一时间内转化成生产力,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本文通过实际调研和查阅先关文献,总结了出了我国现阶段最主要的四种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并对其优劣性进行了注意探讨,希望对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加快新型农业技术的推广和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我国农业科技退关体系的主要模式研究

1.推广机构主导型

所谓的农业推广主导型指的是农业推广站模式,由当地政府和农业部门联合推动农业科技的推广和试点工作,这种推广模式带有一定的权威性,可以充分利用政府和农业部门掌握的资源统一规划和整合新型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并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通常在实际操作中,由政府和农业部门组织相关农业技术专家统一立项重点推广技术成果,并在当地适当的地点建立新型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基地,组织一定的资源和人员进行相应的技术培训,使其充分掌握新型农业技术的施行要领。然后组织各地区的农业人员前来参观学习,并建立相对完善的农业技术科学服务体系和部门,借助于技术服务推广新技术和新产品,并向群众发放宣传材料。这种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充分利用了我国政治体制的优势,起到了上下联动、多部门配合的积极作用,可以利用政府部门的影响力在本地区进行大范围的普及和推广,覆盖面积大,推广迅速,且实践证明受到了显著的效果。但是该推广模式也存在较大的弊端,通常来说,市场因素难以进入体系中进行调节,且各部门的职能定位不甚明确,甚至存在一些互相推诿责任、抢占推广成果的现象,不利于发挥体系内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容易造成农业生产与市场和社会脱节、社会认可度不高的问题,甚至造成生产的农业产品由于不符合市场需求而无人问津,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政府科技项目带动型

这种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下还包含多种子模式,先分别介绍如下:

(1)“农技110”服务模式。该模式主要借助于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和发展模式建立覆盖剩、市、县、村镇等的农技10服务中心,将最基层的农业生产与技术服务部门和相应的咨询机构有效的连接起来,实现纵向连通、横向协调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目前全国20多个省份已经建立起了23个统一的区域热线服务号码,覆盖了900多个县和7500个乡镇,且很多地区建立了连通农业技术研究中心和相应的农业大学与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之间的沟通渠道,可以及时的将农业生产中面临的基本问题反馈到农业技术研究部门,形成高效且有针对性的农业生产问题研究机制。但是这种模式也面临着不同地区的“三农”问题存在差异、农业信息资源质量匮乏以及农民科学技术水平有限的问题,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亟待解决。

(2)科技园区示范模式。目前全国已经建立起了国家级农业科技师范园区30余个、省市级示范园区300多个以及县乡级示范园区3000余个,基本上覆盖了全国各大农业生产地区,改模式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以农户为基本生产单位,形成了一条“政府-企业-基地-农户-科技”的运作模式,政府主要参与园区的建设和维护工作,园区的生产和经营交由企业掌管,而农户作为园区的参与者和生产者参与园区的实际运行和维护。但是这种模式一方面产品竞争力不强,农产品宣传特色不鲜明,另一方面软件管理模式缺乏创新,且重展示轻实效,对周围的技术辐射作用达不到预期标准,因而产品很难与其他地区甚至国外市场接轨。

(3)科技下乡模式。在每年的春耕之初,全国各地区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都会组织科技下乡活动,本着“进村入户、务实高效”的原则将来自政府和农业部门的温暖连同先进的农业种植和管理技术带入到千家万户中,并认真听取来自底层农户的声音,将广泛反应的典型问题带入到机关上层进行开会研讨,为农户解决实际问题。值得注意的是1999年由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牵头成立的、国家农业科技部、中央电视台和湖北省政府参与的“科技下乡”活动在湖北部分地区轰轰烈烈的开展,并在以后每年的相应时节都会组织相应的活动,这几乎成为了一个惯例。但是从取得的成果来看,一是科技下乡活动的针对性不强,理论性大于实践性,不能为农户解决实际技术问题,另一方面很多单位和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敷衍了事,内容不够深入,活动流于形式,很难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

3.市场引导性

这里的市场引导性主要指的是企业产业化服务模式,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授意并协调下将原来分散的、规模较小的生产基地进行有机的整合,充分發挥企业在生产和资源管理方面的优势进行生产要素的统筹配置和统一经营,农户作为生产者参与到这一模式的构建中来,实现生产资源的优化配比和生产能力的最大化挖掘。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范围内建立的产业化组织中由龙头企业带动的有44.4%,中介组织带动的有34.0%,专业市场带动的有9.7%,实践证明,这种农业科技推广模式极大地解决了生产、加工和销售相互之间脱节的问题,有效的提升了农业产业的总体发展水平。

二、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现阶段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多种多样,但是都有其发展局限性,无法充分发挥农业生产的巨大潜力。在未来的日子里,应该着力机构主导型为农业技术推广主体,发挥科技项目的带动作用,并以市场引导型作为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补充,方能成功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的成功转型,提升产业经济活力。

参考文献:

[1]李君霞.完善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思路及哲学思考[D].江西农业大学,2011.

[2]王济民,刘春芳,申秋红,梁辛.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主要模式评价[J].农业经济问题,2009,(02):48-53+111.

[3]赵博伟.我国现行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局限性与改革对策研究[D].广西大学,2005.

[4]袁鸿马.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制度创新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endprint

猜你喜欢

农业技术体系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