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7-11-13陈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30期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危险因素

陈红

【摘要】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 1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有无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情况分为无急性呼吸衰竭组(85例)和急性呼吸衰竭组(45例), 根据疾病转归情况将45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分成康复组(35例)和死亡组(10例), 对比分析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 同时观察影响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急性呼吸衰竭组患者年龄为(75.3±5.4)岁, 体质量指数为(17.8±

1.4)kg/m2, 病程为(21.7±3.6)年, 每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次数为(5.5±1.1)次,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使用率为33.3%(15/45), 病情程度方面15例为中重度、30例患者为极重度, 尿酸水平为(268.7±

71.6)mmol/L, 白蛋白为(29.3±1.3)g/L, 酸碱平衡紊乱发生率为77.8%(35/45);无急性呼吸衰竭组患者年龄为(74.3±3.2)岁, 体质量指数为(20.6±0.9)kg/m2, 病程为(21.2±3.3)年, 每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次数为(2.7±0.7)次,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使用率为64.7%(55/85), 病情程度方面43例为中重度、42例患者为极重度, 尿酸水平为(326.7±40.5)mmol/L, 白蛋白为(33.4±1.2)g/L, 酸碱平衡紊乱发生率为15.3%(13/85)。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体质量指数、每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次数、病情程度、酸碱平衡紊乱发生率、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使用率、白蛋白水平以及尿酸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和死亡组患者pH值、血二氧化碳分压、血钠、血氯、血糖水平及肺性脑病、心力衰竭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和死亡组患者血氧分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包括病情重、酸碱平衡紊乱发生率高、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使用率较低、每年发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次数较多及白蛋白、尿酸水平较差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为改善预后应加强对pH值、血二氧化碳分压、血钠、血氯、血糖水平及是否发生肺性脑病、心力衰竭方面的监测。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危险因素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0.03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之一, 病情表现为进行性加剧, 如果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等則可能让病情出现急性加重[1-5]。所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能为病情评估和急性呼吸衰竭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进而来对患者预后进行改善, 降低临床病死率。本研究主要分析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 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选1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均为本院2014年2月~2017年1月所收治。纳入标准:均满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 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精神疾病患者;血液病、肾炎、癌症等疾病患者;气胸、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胸部外伤等所导致的病症。全部130例患者中, 男女分别为91、39例;年龄54~87岁,

平均年龄(74.7±6.2)岁。根据有无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情况将患者分为无急性呼吸衰竭组(85例)和急性呼吸衰竭组

(45例), 根据疾病转归情况将45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分成康复组(35例)和死亡组(10例)。

1. 2 方法 利用本院自制表格来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 收集信息包括患者的年龄、病史、体质量指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程度、每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次数、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血清白蛋白水平、酸碱平衡紊乱情况、血尿酸水平、血气分析结果、血糖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等。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急性呼吸衰竭组和无急性呼吸衰竭组的临床资料比较急性呼吸衰竭组患者年龄为(75.3±5.4)岁, 体质量指数为(17.8±1.4)kg/m2, 病程为(21.7±3.6)年, 每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次数为(5.5±1.1)次,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使用率为33.3%(15/45), 病情程度方面15例为中重度、30例患者为极重度, 尿酸水平为(268.7±71.6)mmol/L, 白蛋白为(29.3±1.3)g/L,

酸碱平衡紊乱发生率为77.8%(35/45);无急性呼吸衰竭组患者年龄为(74.3±3.2)岁, 体质量指数为(20.6±0.9)kg/m2, 病程为(21.2±3.3)年, 每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次数为(2.7±0.7)次,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使用率为64.7%(55/85), 病情程度方面43例为中重度、42例患者为极重度, 尿酸水平为(326.7±40.5)mmol/L, 白蛋白为(33.4±1.2)g/L, 酸碱平衡紊乱发生率为15.3%(13/85)。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体质量指数、每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次数、病情程度、酸碱平衡紊乱发生率、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使用率、白蛋白水平以及尿酸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康复组和死亡组的临床资料比较 康复组的pH值为(7.41±0.04), 血氧分压为(50.5±4.2)mm Hg(1 mm Hg=0.133 kPa), 血二氧化碳分压为(70.3±6.7)mm Hg, 血钠为(135.1±3.7)mmol/L,endprint

血氯为(94.2±1.5)mmol/L, 血糖为(5.1±0.6)mmol/L, 肺性脑病发生率为25.7%(9/35), 心力衰竭发生率为28.6%(10/35);死亡组的pH值为(7.03±0.06), 血氧分压为(51.3±4.7)mm Hg, 血二氧化碳分压为(91.8±12.5)mm Hg, 血钠为(130.2±2.6)mmol/L,

血氯为(90.4±2.5)mmol/L, 血糖为(6.5±1.7)mmol/L, 肺性脑病发生率为100.0%(10/10), 心力衰竭发生率为100.0%(10/10)。两组患者pH值、血二氧化碳分压、血钠、血氯、血糖水平及肺性脑病、心力衰竭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氧分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本研究中, 与无急性呼吸衰竭组患者比较, 急性呼吸衰竭组患者的白蛋白水平和体质量指数更低。白蛋白水平和体质量指数均能对能力储备情况进行有效反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因为存在较大的气道阻力, 需要通过呼吸肌额外做功来对缺氧状态进行改善;对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来讲, 因其病情危重, 气道阻力和呼吸所消耗的热量较大, 所以白蛋白水平和体质量指数显著降低[6]。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因为长时间处于慢性缺氧状态, 所以容易出现酸中毒[7]。急性呼吸衰竭容易导致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 进而讓病情加剧[8-10]。除此之外, 心力衰竭和肺性脑病会让病情加剧, 使临床死亡率增加。

本研究结果显示, 急性呼吸衰竭组和无急性呼吸衰竭组患者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体质量指数、每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次数、病情程度、酸碱平衡紊乱发生率、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使用率、白蛋白水平以及尿酸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的pH值为(7.41±0.04), 血氧分压为(50.5±4.2)mm Hg, 血二氧化碳分压为(70.3±6.7)mm Hg, 血钠为(135.1±3.7)mmol/L, 血氯为(94.2±1.5)mmol/L, 血糖为(5.1±0.6)mmol/L, 肺性脑病发生率为25.7%(9/35), 心力衰竭发生率为28.6%(10/35);死亡组的pH值为(7.03±0.06), 血氧分压为(51.3±4.7)mm Hg, 血二氧化碳分压为(91.8±12.5)mm Hg, 血钠为(130.2±2.6)mmol/L, 血氯为(90.4±2.5)mmol/L, 血糖为(6.5±1.7)mmol/L, 肺性脑病发生率为100.0%(10/10), 心力衰竭发生率为100.0%(10/10)。两组患者pH值、血二氧化碳分压、血钠、血氯、血糖水平及肺性脑病、心力衰竭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氧分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包括病情重、酸碱平衡紊乱发生率高、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使用率较低、每年发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次数较多及白蛋白、尿酸水平较低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为改善预后应加强对pH值、血二氧化碳分压、血钠、血氯、血糖水平及是否发生肺性脑病、心力衰竭方面的监测。

参考文献

[1] 刘开林. 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 内科, 2014, 9(3):278-280, 286.

[2] 艾力江·阿布力米提. 慢性阻塞性肺炎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 15(32):49.

[3] 方红娥. COPD致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科技创新导报, 2015(19):255.

[4] 成忠凤, 刘林. 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6, 16(72):

162-163.

[5] 蒲晓雯, 方润仪, 张锦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预后因素分析.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4, 37(34):42-44.

[6] 乔翠霞, 李素云.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中国老年学, 2010, 30(11):1618-1621.

[7] 朱页芳. 朱页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致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 医学信息, 2016, 29(19):199.

[8] 杨华, 周志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医学临床研究, 2012, 29(11):2060-2062.

[9] 包汉霞. 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 中国农村卫生, 2016(6):32.

[10] 邹夏芸. 慢性阻塞性肺病致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 医药前沿, 2014(11):245-246.

[收稿日期:2017-05-25]endprint

猜你喜欢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危险因素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无创机械通气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分析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