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对比研究
2017-11-13陈焕忠
陈焕忠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10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53例。观察组患者进行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 对照组患者进行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 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出血量(125.46±5.37)ml、肠胃功能恢复时间(1.34±0.65)d、下床活动时间(11.26±6.85)和住院时间(10.16±3.97)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13.40±59.36)ml、(2.87±1.95)d、(20.37±1.05)、(17.42±1.94)d,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3.21%,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8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关键词】 腹腔镜;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复发率;观察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0.026
直肠癌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 低位直肠癌占直肠癌的72%~81%[1]。现在全直肠系膜切除的概念被逐渐接受并引入到直肠癌的手术治疗, 使直肠癌的根治效果有了很大的提升, 对患者术后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腹腔镜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是腹腔镜技术与现代直肠癌治疗理念相结合, 能够更好的保护患者的生理功能, 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本文对低位直肠癌分别给予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选取2014年7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3例。对照组男23例, 女30例;年龄31~70岁, 平均年龄(40.10±14.97)岁;肿瘤分期Ⅱ期20例, Ⅲ期33例。观察组男26例, 女27例;年龄30~80岁, 平均年龄(42.63±15.12)岁;肿瘤分期Ⅱ期24例, Ⅲ期29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分期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手术方法 对照组开展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 具体的手术方法为:首先为患者采用全身麻醉, 手术过程中结合其肿瘤的具体位置来选取适合的切口, 然后对腹腔进行检查, 结扎肿瘤上下所有的肠管以及相对应的系膜根部血管, 最后游离出肠管并离断系膜和肠管, 然后进行端端吻合术, 手术后用生理盐水洗腹腔, 放引流管, 再进行缝合。观察组给予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 同样采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方法, 对患者取截石位, 并把切口选择在脐下缘1 cm处, 用四孔法, 用脐孔植入到腹腔镜, 并对患处进行准确定位以及观察, 了解患处的大小以及分期周围脏器具体的情况。最后游离组织的血管, 再清除肠管膜下淋巴组织, 用切割器切断肠系膜下血管和直肠远端。打开骶前空隙, 切除骶前脂肪与直肠, 在远端直肠系膜显露后再近些切除, 并在肿瘤下部4 cm以及上缘15 cm处切掉肠管, 然后送检。
1. 3 术后处理 两组患者手术后均给予传统的补液和抗感染治疗, 正确引导患者在手术后的饮食, 以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 并注意观察患者的腹腔引流液性状, 及时发现有无出血和肠瘘现象发生[2]。
1. 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出血量、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 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复发情况, 并对上述观察指标进行比较。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出血量、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3.21%,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8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低位直肠是指腹膜返折以下的直肠, 除低位直肠, 相关文献对直肠的划分还包括[3]:①直肠乙状结肠段:因该段有乙状结肠延续下来的可视性系膜, 生理解剖学上应算作乙状结肠的范畴, 而血供又属直肠上动脉的范围, 且具有与直肠相同的淋巴引流特点, 故划归为直肠乙状结肠段。②直肠上段:是第2骶椎下缘到腹膜返折以上的一段直肠, 长约9~10 cm, 此段以上的肿瘤, 无论哪一期, 只要能实施整块切除术, 均应做直肠前切除术。但不管是哪一种都要进行手术。
为了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在确保肿瘤得到彻底治疗的同时, 尽可能保留排便功能, 临床上开展了直肠拖出式双吻合器超低位保肛术[4], 一举解决了以上一系列难题, 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复发率显著降低。这种方法优点是可以在直视下进行手术, 肿瘤切除彻底;且采用双吻合器吻合避免了以往人工操作容易发生造口瘘等弊端[5-9], 从而明显提高了手术吻合成功率, 减少了吻合漏的发生, 术后3个月排便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本研究结果显示, 采用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手术的观察组患者术后出血量(125.46±5.37)ml、肠胃功能恢复时间(1.34±0.65)d、下床活动时间(11.26±6.85)和住院时间(10.16±3.97)d均明显优于采用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手术的对照组的(213.40±59.36)ml、(2.87±1.95)d、(20.37±1.05)、(17.42±
1.94)d, 差異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3.21%,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8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相关文献结果一致[10]。
总之, 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以及运用。
参考文献
[1] 郑民华, 胡艳艳, 陆爱国, 等.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对比研究.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04, 3(5):177-180.
[2] 徐洪彪.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对比探讨.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5(6):69-70.
[3] 代国龙, 刘阳文, 李庭军.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对比研究.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24(17):45-46.
[4] 安岗, 孙涛.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疗效对比.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 2(19):37-38.
[5] 罗文君, 钱川, 许政文.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5(s1):
15-16.
[6] 施德兵, 李心翔, 蔡三军, 等.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近期疗效比较. 中国临床医学, 2012, 19(1):40-42.
[7] 苏轶男. 开腹和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疗效对比.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 13(1):58-60.
[8] 熊懿. 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5, 24(4):616-618.
[9] 钱正海, 黄维贤, 郎建华, 等. 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直肠全系膜切除术的效果分析.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16, 10(4):304-307.
[10] 李卫军.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疗效比较.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5, 32(6):946-948.
[收稿日期:2017-07-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