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术“民族性”与“世界性”问题的思考
2017-11-13沈赪
沈赪
摘 要:美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即具有民族性的“世界性”美术和超越民族性的“世界性”美术。美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在融合中呈现,两者是美术创作与审美的统一体。踏着时代的节拍创新,是美术“民族性”通向“世界性”的路径。要创新思维,树立“世界的才是民族的”美术创作理念。
关键词:美术;民族性;世界性;思考
美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一个在中外争论了很多年,至今还没有定论的话题。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以“互联网”为纽带的信息化时代已经把世界各国变成了一个“地球村”,伴随“全球一体化”的经济浪潮,文化相融相通已然影响到了包括美术在内的文艺创作领域。在此大背景下,对美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问题重新进行思考与认识,对我国当下美术创作具有现实意义。
一、美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基本含义
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辞海》对艺术的“民族性”,这样释义:“运用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使文艺作品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尽管学术界还有多种表述,但作为艺术形式之一的美术,其“民族性”的基本涵义可概括为: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及审美意识,主要表现本民族大众或个体的生活、思想感情、愿望和艺术审美情趣,采用民族传统绘画形式进行创作,具有民族特点的美术作品。
关于美术的“世界性”,西方美术界有学者指出:“由于时代的前进,文化艺术同经济一样会在相互借鉴的基础上趋于统一,形成具有统一特点的超越民族性的‘世界性美术潮流。” 学术界普遍认为,美术的“世界性”是指能为多民族所接受、容纳的美术创作内容、形式、审美价值及其所形成的美术作品。
二、对“世界性”美术的不同观点
何为“世界性”美术?对其怎么定义,实质就是如何认识和把握美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问题。目前,学术界有两种观点较有代表性。
(一)超越民族性的“世界性”美术
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一个民族的审美观及形式感情是社会、历史、时代发展的结果,多年形成的这一民族审美观和形式感情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变化。新的趋于统一性的艺术形式,正是新时代各民族的审美观及其形式感情趋于一致性所发展的结果。当今这种具有“世界性”的艺术形式,不但表达了艺术家对艺术的理解,而且还代表了现代化社会大众化的感觉及其形式感情。因此,它是超越民族性的大众化艺术形式,并随着时代的发展成为当代世界艺术的主流。
(二)具有民族性的“世界性”美术
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一个民族的审美意识与其形式因素根深蒂固地扎根在每个艺术家的头脑中,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来。即便是在抽象绘画中,也会因作者各自民族意识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为此,超越民族性的“世界性”艺术,并不一定能够真正超越民族性,相反,随着时间的推移,那种既具有时代性又具有民族性的艺术,将会得到更多人的赞赏和重视。
三、美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在融合中呈现
无论哪种观点,都要有美术创作实践和美术创作成果来加以支撑和体现,否则无从谈起。为说明问题,笔者以中外油画创作为例,进行阐述。
(一)一部中国油画史实质就是一部“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融合史
油画16世纪从欧洲传入中国。经过几代外国传教士的努力,油画从宗教绘画中分野而出进入中国朝廷,以宫廷集会、军事征战、功臣肖像为题材进行绘画,使这一外来画种与中国“故事”相结合,形成了一种“非中非西”的风格。其后,得益于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我国东南沿海城市出现了外销油画空前发展的盛况。
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30年代,李铁夫、李叔同、李毅士、王悦之、徐悲鸿、林风眠等一批有志青年分别到美欧各国和日本学习油画艺术,他们学成归国后成立画室、学校、社团,并且引进与借鉴当时世界上的各种油画流派,创作了大量兼具“中西”内容、形式的油画作品——这一时期油画艺术在中国得到快速发展,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油画由此诞生和形成。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相继派出留学生到苏联和东欧国家学习,吸收和引进俄、欧油画艺术,由此大大促进和加快了我国油画艺术的发展,出现了空前的创作繁荣期。
上世纪60至70年代,我国经历“十年文革”,油画创作出现了“红光亮”“高大全”的程式化现象,但总体观之,这一时期仍然呈现出模仿国外风格、技法,对民族化进行探索、融合的基本特征。
1979年我国迎来改革开放,美术界自此之后逐步进入了创作主体个性化、审美价值多元化的时期,改革开放38年来油画艺术在我国呈现出了百花齐放、流派纷呈的大格局。
综观我国油画发展,“民族性”与“世界性”总是在不同时代的相互融合中呈现出来。就个案来看,我国现代画家林风眠对此作了可贵的探索,他早年留學法国,是一位向往西方文化的艺术家,但他在创作上最突出的贡献却不是对欧洲绘画的发扬,而是从欧洲传统绘画的角度重新发现、挖掘出中国绘画的生命活力。林风眠在“融合中西”的尝试与实验中,将视野投向现代艺术,大胆追求与创新,开拓性地建树起了一种新的文化情致和新的绘画形式。
(二)东西方画家一直在“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融合中寻求提升
生于1919年的日本画家营井汲,青少年时代曾接受过正规的日本画训练,并以具象绘画技法进行创作。受西方现代绘画艺术影响的他,1952年赴法国留学后,创作方法和风格开始发生演变,画作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他1956年创作的《沙滩》,主题简化至近似符号的形态,表现出了他对非具象风格的浓厚兴趣。此后,他活跃于欧洲艺坛,创作了大量抽象油画作品。从他的《早晨的高速公路》《节庆(红)》等代表作品可看出,他追求西方现代绘画的表现效果,力求使画面单纯、纯粹化,营造出了既有平面性又有立体性,既朦胧又清晰的视觉效果。营井汲绘画风格的转变,无疑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结果。endprint
与营井汲相对而行,美国画家埃里放弃了西欧传统写实绘画的艺术手法,巧妙地利用平面表现效果——这种东方传统画中的形式因素,来创作抽象绘画。他应用平面表现手法,结合装饰艺术的对称、均衡原理,在作品中表现出了简洁、单纯的艺术效果。其作品《橙色与绿色》的构图、形体十分简单,然而给人的感觉却相当饱满、丰富,具有一定的内涵:就是作者对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复杂关系的厌倦感情。
这两位不同国度的画家,绘画风格的转变结果非常相似。他们都冲破了传统绘画形式的束缚,利用平面、概括的、非具象的、富有一定变化的表现手法,表达出了自我内心中淡化了的感情,由此超越“民族性”,在融合中实现了“世界性”绘画语言的表达。
(三)两个转向“世界性”美术的成功案例
金焕基在韩国当代艺术中有着重要地位。他十分喜爱朝鲜民族文化,经常把明月、梅花、山峰等传统文人画中出现的元素,作为绘画主题。1956年移居巴黎后,他的描绘对象从此变得简约,构图也更空灵了,线条成为明显而重要的元素。1960年初,他又移居美国纽约,此后用线条和圆点发展其独特的抽象艺术风格。2016年6月,他的油画《无题》以54亿韩元创下韩国美术作品最高拍卖纪录。金焕基不照抄西方艺术的样式,而是通过自己的方式将海外抽象美术风格和韩国固有审美观融为一体,使之成为了“世界性”美术作品。
赵无极是我国旅居法国的抽象派画家,青年时代在国内从事写实油画创作。从上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期,他在法国创作了大量的抽象油画,蜚声国际画坛,被称为东方抽象绘画的第一流画家。赵无极运用流畅不羁的笔触,在抽象绘画中表现了大自然的广度、深度。巨大的画幅中,他在表现物质空间的同时,又表现了心理空间,还展现了一层自然空间。画面中虽然没有具象,但强烈的色彩、奔放的形态所营造的视觉冲击,使人联想到山呼、海啸。这种艺术魅力与中国传统艺术紧密相联,来源于中国的宋元水墨画,是民族气质的必然反映。
四、对美术“民族性”与“世界性”问题的几点思考
(一)两者是美术创作与审美的统一体
黑格尔说过:“真正不朽的艺术作品当然是一切时代和一切民族所能共赏的。”
从赵无极的《温暖·炎黄》《淹没的城市》《连理》《京戏》《1974.1.10》等油画作品可以看出,现代艺术中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相互融合在一起的。那种强烈表现个人情感的抽象艺术,也可以成为既是世界性的艺术,又是民族意识很强的艺术。而在具有强烈民族意识的艺术作品中,也必然流露出作者对时代的评价。因而,越是具有民族性的艺术,其时代性和世界性就越强,两者相辅相成。
(二)踏着时代节拍创新是美术通向“世界性”的路径
纵观世界美术史,每个时代都有支配那个时代的主要美术流派和风格。上世纪中叶兴起的以单纯的几何形态为主体的绘画形式,以它特有的面貌,从西方发端逐渐遍及世界,成为“超越民族性的世界性”美术形式之一。形成它的基础就是国际文化的交流,以及各民族之间感情相互融合的结果。
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世界上各种美术流派层出不穷,中国美术应该踏着时代的节拍,立足民族土壤,放眼全球,勇于创新,才能产生具有“世界性”的优秀美术作品。
(三)创新思维树立“世界的才是民族的”美术创作理念
曾几何时,我们一直固守“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样的艺术创作理念,不可否认这是一定时代的产物,适应了那个时代的发展要求和审美水平。而当下已处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世界各国同处一个“地球村”。艺术的本质是促进人类的文明与进步,综观古今中外,美術以其特有的视觉语言和方式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美术不能脱离时代的步伐。无论是具有民族性的“世界性”美术,还是超越民族性的“世界性”美术,都证明了“世界的才是民族的”论断的客观正确性。站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国画家应该扎根民族土壤,胸怀全球,积极吸收外来文化,创新观念,以优秀的美术作品引领超越民族性的世界性艺术潮流。
参考文献:
[1][英]M·苏立文.东西方美术的交流[M].陈瑞林译.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
[2][日]三宅正太郎.东方与西方现代美术[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
[3]水中天.走向现代文化的中国油画[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