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让学生都爱上写作文
2017-11-13徐进
徐进
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一直是重中之重,难中之难,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曾有学生拟对联一副叹作文之苦: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不堪言 ,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断肝肠。横批:还我命来!教师改作文时,也常感叹:“世上无难事,除了改作文”。必须打破这样的困局,让作文教学能够充满生机和情趣。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变被动为主动
一堂作文课,情境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情境氛围,就如鲜花招引蜜蜂那样吸引学生,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让学生在美好的情境中展开思路,提取大脑中储存的信息作为题材,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在作文教学中,可以采用听歌曲、讲故事、猜谜语、演小品、看图片、观视频等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将所要表达的主题告诉学生,让学生从创设的情境中得到启发,受到感染,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和认识能力去组织材料。如,在写《童年趣事》这类作文时,可以先在班内组织一場故事会。教师首先给大家讲述自己小时候的故事,有些甚至是很荒唐的事,学生听得哈哈大笑。教师要告诉学生,这些都是真实的事情和真实的感受,所以大家听的时候觉得有趣。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会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故事,畅所欲言,说得津津有味,充满着真情实感。教师及时给予点评,让学生把自己说的故事有条理地记录下来,不知不觉中,一篇好作文就出来了。通过情境教学,学生很快投入其中,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学生就不怕写作文了。
二、强化阅读,拓宽视野,积累文字素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光靠阅读课本上的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没有大量的阅读,知识面就不可能宽广,作文素材的积累就不可能丰富,就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教师平时要鼓励学生阅读,无论天文地理,还是古今中外,只要是适合学生读的,就让学生去读。写作文就像建房子,而读书就像是准备建房子的材料,只有材料齐全且有质量,才能建成高品质的房子。为方便阅读,可以在班内设立“图书角”, 教师带头向“图书角”捐献图书。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留守儿童之家”和“学校图书室”,让学生方便借阅里面的图书。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用长辈给的零花钱、压岁钱买书,就连过生日,也希望学生得到的生日礼物是几本好书。读书之余,教师还要让学生写几句感想,或是摘抄书中最精彩的片段。课堂上,教师还要意识地考考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也算是对学生多读书的鼓励。读得多,记得多,学生的作文素材自然就充足了。读书,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写作,更能于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文学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开展活动,贴近生活,从实践中感悟
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作文才能丰富到什么程度。脱离了生活,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像主题班会、主题队会、小小辩论赛、演讲比赛、主题黑板报、课本剧表演、文艺表演等,这些校内常规活动的开展,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口语能力和表演能力。校内活动的形式和范围有限,还可以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观察自己生活其中的大自然,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帮助长辈干家务,向爷爷奶奶请教农业知识;植树节期间亲手种树,持续观察树木的生长;观察四季的更替,留心四季有哪些景物变化,等等。“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去踏青,去旅游,去深入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学生自然而然地萌发出对生活的理解与感悟,这些就是活生生的作文素材,有了如此多的素材和对生活的感悟,学生就有了作文的源泉和创作的冲动。
四、精批细改,挖掘亮点,产生激励效应
不少学生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这与教师在批改评语中惯用的“纠谬法”——只罗列学生习作中的不足,不去肯定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有很大关系。学生得不到肯定与鼓励,就会情绪低落,投注到所要做的事情上的注意力就会减少,任务也就完成得越来越糟糕,进而陷入到更为低落的情绪中。“好作文是夸出来的”,如果教师能够找出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多看到学生取得的成绩,学生的情绪状态就会提升。这样,学生就能够从教师的鼓励中找到自信,就会积极地纠正学生作文中的错误和不足,从而更好地完成习作。
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高有低,遵循教育的基本原则,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是作文教学取得良好成效的两大法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