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考、思辨、思路:议论要善于剖析社会生活

2017-11-13陆锋磊

中国教师 2017年20期
关键词:熊猫思维学生

陆锋磊

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江苏省第四批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任教于江苏省天一中学。在教学实践中沉淀“得法养习—对话发现—文化浸润”的特质。近年来致力于推动校园读写环境与策略的优化,借鉴书院智慧补益语文教育。“思路推进——建议类议论文写作指导”在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组织的“教学新时空·名校课程”直播。

毛泽东19岁参加湖南省立高等中学作文竞赛,以《商鞅徙木立信论》一文摘冠——“吾读史至商鞅徙木立信一事,而叹吾国国民之愚也,而叹执政者之煞费苦心也,而叹数千年来民智之不开、国几蹈于沦亡之惨也……”导师柳潜眉批“实切社会立论,目光如炬”,尾注“是有功于社会文字”。 风华正茂的年龄,应该有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的意气,然而我们的学生,往往显得暮气沉沉,习惯在名人逸事中讨个说法。

近年来教育界对学生习作的导向是正确的。课标明确提出写作应该“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对教师的写作指导,也提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从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来看,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生活的导向十分明确。但是从学生作文的实际面貌来看,依然是回避精彩的时代生活,用空话、套话、假话来应付写作任务。2014年江苏高考作文以“青春易朽”或“青春不朽”命题,旨在鼓励学生思考青春意义,进而理解人生。出乎意料的是,众多考生还是回避现实,大谈杜甫、李白、陶渊明的青春,顾左右而言他……

我常問学生,为什么不写自己的生活感悟?学生回答大致如下:第一,生活庸常,没啥写作的意义;第二,现象复杂,理不清头绪;第三,生活琐碎,缺少提升的方法。基于以上学情,近年来,我的写作教学围绕“合理剖析社会生活”,突出“现象思考——意义思辨——表述思路”的逐步推进。

一、思考:聚焦社会事件,发现日常生活的意趣

写作的源头在厚德载物的生活。中学生从来不缺生活,而是缺对生活的思考。其实,正是在日常生活里存在着丰富的精神活动,诸如困惑与迷茫、执着与果敢;也正是在日常生活里,我们知道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小我在大世界中的位置,在熟悉的人与事中探索生命的意义。

前些年,中国游客到日本抢购马桶盖的“新闻”受热议,我的朋友于旅日期间,抢购马桶盖5个,每个折合人民币2000元左右。据他说东京满大街多见拎着电饭煲和马桶盖的中国游客。我将“中国人到日本抢购马桶盖”事件带到课堂上,与学生一起剖析。最初,有学生从当下中日邦交关系角度,认为有失民族骨气;有学生从人生修养角度,认为国人追求奢侈品丢弃了艰苦朴素的美德……凡此种种,或肤浅,或偏激。我建议就“国人为什么要抢购高端马桶盖”“为什么要到日本抢购”“该事件给我们怎样的反思”等角度思考。在讨论中,学生的思考逐步深入——

学生1:“价廉物美,不再是逐渐富裕的国民消费观。我们开始希望有好的生活品质,包括享受更好的商品,我们愿意为高品质埋单。我觉得在当下,价廉物美也不再是‘中国制造的必杀技,好商品就应该有好价格,好价格催生好利润,有了好的利润,才可能有好的研发,才可能有更好的商品。”

学生2:“中国制造要加强技术研发。我家也有一个日本进口的电饭煲,煮出来的米饭粒粒晶莹,不会黏糊,真的不错,据说是日本电饭煲的内胆在材料上有很大的创新。我国美的企业从1993年开始引进了日本三洋的‘模糊逻辑电脑电饭煲项目,销量不错,但是当它进入国际市场与日货竞争之后,日本公司对中国企业的技术输出变得越来越苛刻,甚至封锁。”

学生3:“补充一句,用市场换技术的战术失效了,真的要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啊。”

学生4:“我在前几天的报纸上看到,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制造2025》,最终意图是通过在创新、‘智造等多方面的转变,最终目标是到2025年,我国综合指数接近德国、日本,实现工业化时的制造强国水平,进入世界制造业强国第二方阵。”

学生5:“中国造不出高端马桶盖、高端电饭煲的原因,除了技术创新不够,还在于大量缺乏高级技工。我认为,如果缺失以‘标准、完美、严谨、信用为特征的匠人精神,那么‘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

这节作文指导课结束后好几天,还有学生告诉我“收获匪浅”,因为培育了他们“剖析社会实践,发现生活意义”的写作意识。当然,从好意识到好习惯,还需要长期坚持。学生作文习惯于说些空洞的套话,是因为思维没有被唤醒。作文指导,非常需要“唤醒”“激发”沉睡的真实体悟、鲜活见解,改善目前学生作文“缺钙”“贫血”的面貌。

二、思辨:在追问与对比中提升思维品质

我们衡量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是看他对现实生活中纷繁复杂的现象能不能认清本质、发现联系、把握趋势,从而得出较为合理的判断,以此指导自己的行动。从培养人的意义上看,现代世界的“立人”,也要培养能自树脊梁、自放眼光、独立判断、善于澄清价值的现代公民。使学生在信息泛滥、娱乐主义、功利至上的世俗中,能抉择自身发展应该选的方向,走的道路,并且力求个人发展能为社会的完善作正向的推动,而不仅仅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从这两层意义上看,培养学生的思辨习惯,既是极重要的写作指导,也是必要的价值引领。

思是基础,辨才是关键。“辨”就是究真伪、探因果、析表里、明规律。生活纷繁芜杂,活跃的思想里往往伴随曲解与偏激。就某个现象不断追问,并将个人经验与他人认知相互印证、比照,思维才能深入,判断才会周全。追问与比较,是高中生必须学习的思辨方法。

1.思维在追问中逐步深入

2016年年初,《功夫熊猫3》上映,许多学生在每周随笔、课前演讲中津津乐道。而谈到追捧的原因,或是“被熊猫萌翻”,或是“情节逗比”,再就是“画面冲击”。基于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目标,我在作文指导课上组织了一场讨论。其中一位学生的思考比较有意义:“功夫与熊猫都是典型的中国元素,所以我觉得这部西方影片特别有亲和力。”endprint

这是一个值得追问的话题,我立即提出讨论话题:“为什么功夫与熊猫是中国的,《功夫熊猫》却是美国的?”

学生回答:“中国导演没有创意,没有思想。”

我追问:“难道类似陈凯歌导演《霸王别姬》这样的作品,也没有创意、没有思想?”“为什么现在陈凯歌式的导演越来越少?”“为什么陈凯歌现在也缺少思想与创意?”

我连续追问,目的并不在于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而在于给学生一个示范,在追问中摆脱肤浅、鄙陋的套路。这堂课,我明确要求围绕讨论话题,追问三个为什么,并做些分析,写成一段文字。张家瑜同学写道——

功夫是中国的,熊猫也是中国的,为什么《功夫熊猫》是美国的?

新锐导演们你拍一,我拍一,无一不是趋向于 “票房”。 利益链成了鞭子,抽打着导演们,当年“拍出自己心声,拍出自己梦想”的梦想早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迎合”。

当年的陈凯歌、张艺谋们扛着中国电影崛起的担子登上了神坛,冠冕加身之后,又怕偶一失足弄脏了自己华美的长袍。

这仅仅是导演们的过失吗?

人言可贵,人言又可畏。导演们瞻前顾后,拍怕一招不慎,满盘皆输;怕积累的人气到头来变成臭鸡蛋与烂番茄。广大观众对于美国大片的热爱胜过对于小众文艺片百倍——隐喻看不懂,温情又觉麻木,只有在视、听上给予刺激,才能得到亲临盛宴的满足。

可畏的不止“人言”。鲁迅在《而已集》中说:“好的文艺作品,向来是不受别人命令,不顾利害,自然而然地从心中流露的东西。”然而,当“和谐”成為了时代主旋律,审阅、上报这些烦琐的流程,迫使导演们在媚悦群众之外,还要加上迎合上层——创意就这样一点点被阉割……

养成追问的意识,提升探问究竟的能力,自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长期的指导中,我希望学生就具体事件作“四问法”探究,归纳如下——(1)甲现象是什么,正确吗?(2)甲为何产生,症结在哪里,会有何结果?(3)现实中甲和乙之间存在矛盾,你的看法是什么?(4)在甲和乙的矛盾中,青年人(中学生)如何抉择?

2.对比彰显思维张力

世事纷纭,难于判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用类比法,就相同性质的事件相互印证、发现共性;也可以指导学生用对比法,在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中,培育批判精神。

张家瑜同学从导演追逐名利、观众口味绑架票房、主流意识限制三个方面追问中国拍不出《功夫熊猫》的原因,多侧面剖析生活现象,思维能够逐步深入。但是也有同学提出质疑:“难道美国电影不追求票房?”“你认为票房、口碑、品位究竟如何统一?”质疑很有价值,尤其后者。

真正的批判精神,绝不仅仅是嘲讽市侩、鞭挞丑恶,还必须学会澄清价值、提出建议。语文课标提出的“以负责的态度表达”,我以为大致如此。我提出“请你给中国导演提点建议”的新话题,周馨怡同学运用比较思维法,并据此提出了合理建议——

欧美的著名导演严肃又艺术地追求他们的票房。

电影并没有完全沦陷。我永远都记得《盗梦空间》中,那枚象征现实的陀螺的掷地之声;我永远也会感叹《蝙蝠侠:黑暗骑士》中,英雄为保卫正义而承担罪名离开时的那个坚定的背影;我更会惊诧于《星际穿越》中,维度魔方脱离了特效而由道具细细的堆叠。诺兰,正是这样一个纠正着大众口味,挑战着娱乐标准,坚持初心的导演,他的每一部电影都是细腻而饱满的,他用心打磨着电影里的每个细节。更重要的是,用细节表达他心中的美国精神、美国价值观。

其实,中国也有着票房与艺术双赢的电影,例如李安的《卧虎藏龙》。

西方影评者说:“李安是电影界的林语堂”,林语堂用文字,站在西方的视角上,让西方了解中国;站在东方的视角上,让中国了解西方。西方学者在《卧虎藏龙》的刀光剑影、《饮食男女》的喜怒哀乐中发现了西方自我认同和东方伦理规则的“推拿”。“江湖里卧虎藏龙,人心又何尝不是”,这是《卧虎藏龙》的主题,而李慕白恪守的儒家之“礼”与玉娇龙象征的西方之“欲”的纠缠挣扎则是文化

根基。

诺兰用作品告诫,我们从不缺资金与特效,缺的是耐心,而精致却是靠耐心一点一点累积的;李安用作品警示,没有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没有对人性、人道透彻的思考,即使把3D技术用得再娴熟,情节再离奇,也是一堆文化次品。

三、思路:思维导图厘清杂乱的思维片段

叶圣陶先生说过:“凭各人的底子,努力说好话,其实就是一串思想过程……朦朦胧胧的思想就是七零八落的语言,如果说出来,不成其为话。清清楚楚的思想就是有条有理的语言,如果说出来,就是一番好话。”(《集体习作实践记·序》)

优秀的议论,总是鲜明、畅达、深刻,但是学生习作中主旨模糊、思路混乱的弊病不少。活跃的思想、理性的思辨,还要依附于合理有序的表述。一旦决定把某种思辨成果发为议论的时候,总得回顾思考的全过程,从中找出最有效的突破口,列出最理想的议论思路,以期获得最佳效果。这种能力,也需要训练和培养。

我常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指导学生的思路梳理。思维导图的优点是思维可视化,更加直观、详明地展示思维过程。在我所推介的方法中,学生比较喜欢的是鱼骨图和五星图。

鱼骨图的效果是比较直观地剖析因果。可将事件后果或主题标在鱼头部位。主要因素作为第一层原因骨架;然后罗列出导致第一层原因的因素作为第二层骨架,依此类推。例如,图1是上文提到的张家瑜同学围绕“为什么《功夫熊猫》是美国的”展开的追问式剖析的思维导图。

五星图的特点是比较鲜明、简洁地列出联系对比的内容,据此得出合理建议的要素。例如,图2是周馨怡同学巧用比较思维并提出建议的思维导图。

引导学生聚焦社会生活、多角度思考,可以激励写作思维的活跃、敏锐;指导学生善于利用追问法和比较法思辨,可以促使思维趋于合理、严密;训练学生以思维导图梳理思路,可以保证思维成果表述的有效和深刻。作文指导,尤其是议论文指导,实际上并不仅仅是技术训练,而是思维训练。离开了思维训练,不仅讲授“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证明”“怎样反驳”的概念是无效的,连“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论证”都是低效的。

责任编辑:肖佳晓

xiaojx@zgjszz.cnendprint

猜你喜欢

熊猫思维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萌萌哒熊猫等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学生写话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功夫熊猫3
聪明的学生等
熊猫